【文档说明】《第12课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同步测试-人教版部编历史七年级上册.docx,共(2)页,17.784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6732.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同步测试一、基础篇1.汉武帝下令允许诸王将自己的封地分给子弟,建立较小的侯国。其目的是()A.奖励有功之臣B.开发边疆的需要C.加强中央集权D.有利于发现和选拔人才2.汉武帝加强大一统的措施包括()①推行儒学教育②削弱王国的势力,加强中央集权③“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④焚书坑儒A.①③④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3.汉武帝时期,人们使用最多的钱币是()A.半两钱B.刀形币C.五铢钱D.银元4.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中的“百家”是指()A.诸子百家B.除儒家以外的诸子百家C.法家和墨家D.道家和兵家5.汉武
帝为了提高儒家学说地位采取的措施是()A.巩固中央集权B.建立了明确的人才举荐制度C.颁布了推恩令D.接受董仲舒的建议,兴办太学二、提高篇1.史书记载:“主父偃说上曰:‘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侯之!’于是上从其计。”文中的“上”
指的是()A.汉高祖B.汉景帝C.汉武帝D.光武帝2.据史书记载,“公元前127年,汉皇帝下了一道命令,规定嫡长子只可继承封地的一半,余下的封地分给其他子弟。于是,封地不断缩小,其重要性也不断下降。”这段材料主要体现了汉武帝的哪一项措
施()A.颁布“推恩令”B.实行分封制C.派张骞出使西域D.罢黜百家,独尊儒术3.电视连续剧《汉武大帝》播放后,很多人对汉武帝的文韬武略有了基本了解,汉武帝治国的核心思想来源于()A.儒家学说B.道家学说C.法家学说D.墨
家学说4.“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提及了中国古代多位杰出君王。其中“汉武”最主要功绩是()A.创立中央集权制B.统一文字,统一货币C.稳固大一统局面D.勤俭治国,政治清明,国力显著增强5.“贤良对策治春秋,抑黜诸家孔孟求。儒术
推明官学校,茂才时逢盛根由。”这首诗歌中的场景开始于()A.秦始皇的统治时期B.汉武帝统治时期C.汉高祖统治时期D.春秋战国时期三、中考篇1.(2015•山东烟台•2)“武帝施主父之策,下推恩之令,使诸侯王得分户邑,以封子弟”。文中“推恩之令”在当时的最大作用是()A.削弱了王国势力B.促成了“文
景之治”C.实现了思想上的大一统D.促进了政治上的大一统2.(2015•广东省•3)“盖有非常之功,必有非常之人。”汉武帝时期出现的“非常之人”与“非常之功”是()A.董仲舒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B.蔡伦改进造纸术C.张仲景编著《伤
寒杂病论》D.华伦发明麻沸散3.(2015•江苏苏州•30)(6分)思想文化是一定时期的政治、经济在意识形态领域的反映。正因为时代、角度不同,所以对许多历史人物的思想文化活动都会见仁见智。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秦以后中国的文化曾遭受到三次厄运:一
次是秦始皇的焚书,一次是汉武帝的罢黜百家,又一次是明初的科举制度。在这三次中,要算董仲舒所发动的这一次对封建政权的长期巩固所起的作用最大,其对文化上危害也最长远。——胡寄窗《中国经济思想史》材料二统一
思想,归本儒家,便是要使全国人有一致的信仰,让大家在相同的目标下,致力于共同的利益,所以统一思想是有其必要的。„„因此,我们平心而论,董仲舒统一思想,尊崇儒术的呼吁,其功当多于过。——李威熊《董仲舒与西汉学术》
(1)据材料一,指出中国古代文化曾遭受到哪“三次厄运”?(3分)(2)材料一、二对董仲舒的思想文化活动的评价有何不同。(2分)(3)你认为评价历史人物活动应遵循怎样的原则?(1分)答案:一、基础篇1-5CDCBD二、提高篇
1-5CAACB三、中考篇1-2AA3.(1)三次厄运:焚书坑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八股取士。(2)不同评价:材料一在肯定其对封建政权长期巩固所起作用的同时,主要强调它对文化发展的危害;材料二肯定了独尊儒术对统一思想,维护国家统一的作用。(3)原则
:要把历史人物放到当时背景下考量;要从不同角度评价人物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