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北京市朝阳区四月份高三统一测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DOC
  • 阅读 43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10 页
  • 大小 333.500 KB
  • 2022-11-29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2.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MTyang资料小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2020年北京市朝阳区四月份高三统一测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2020年北京市朝阳区四月份高三统一测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2020年北京市朝阳区四月份高三统一测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2020年北京市朝阳区四月份高三统一测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2020年北京市朝阳区四月份高三统一测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还剩1页未读,继续阅读
【这是免费文档,您可以免费阅读】
/ 10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2.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2020年北京市朝阳区四月份高三统一测试语文试题(含答案).doc,共(10)页,333.500 KB,由MTyang资料小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67089.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本大题共5小题,共18分。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5题。材料一智能交通自1973年大力发展以来,早期因受限于通信手段,发展速度比较缓慢。1995-2000年,随着数据传输速度突飞猛进的增长和位置服务技术、通信技术的突破,智能交通发展速度明显加快,通信技术已经不再成为限制因

素,此时智能交通系统发展主要受限于计算能力。2000-2010年,智能交通技术全面推进,高清视频、智能分析研判等在城市交通领域得到全面应用。2010年至今随着大数据、机器学习等技术的不断发展,基于人工智能的车路协同、自动驾驶、智能出行等将会成为智能交通系统下一阶段技术发展的关键方向。随着城镇化、机

动化的快速发展,中国城市面临拥堵、污染等一系列严峻挑战;另一方面,由于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强劲增长,交通供求关系不平衡的矛盾日益尖锐。而道路基础设施和城市空间资源的有限性,决定了仅仅依靠新建交

通基础设施提高供给能力难以解决当前面临的严峻交通问题。智能交通技术的应用能有效提高现有基础设施的使用效率和服务水平,在破解城市交通问题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从数字化到智能化、智慧化,再到智慧网联,传统的交通运输

业不断升级换代。信息化改造了以往传统公共交通模式,大数据则是引领了整个公共交通行业往精益化发展的新阶段。以广州市公共交通集团为例,500亿条数据信息让公交集团能够更加优化资源、实现更符合市民出行需求的线网优化配置,同时对设备进行全寿命周期的跟踪管理,以保障司机和车辆的最佳状

态。与此同时,通过分析用户的出行习惯,能够为他们提供更加丰富的有关候车、实时路线轨迹等信息,乃至为用户提供定制化服务。智慧化的交通不仅能为用户提供更加个性化、精准化的服务,更能助力城市公共交通提升运行效率。腾讯

2019年复盘了深圳改革开放40周年灯光秀的热力图,发现8万人集中返回,交通疏导一定是个问题。而利用LBS技术和腾讯生态体系下产生的大数据连接交通管理部门,有效验证了城市现有公交线路规划的合理性,进行新公交线路的设计,实现对交通、人流的精准管理。1.根据材料一,下列关于“智能

交通”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A.智能交通的发展取决于通信技术、计算能力以及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B.未来智能交通在解决“城市交通病”的问题上,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C.未来大数据可以改造传统公交模式,提供便捷、个

性、精准的智能服务。D.智慧化交通可以解决公共线路规划问题,精准快速地处理公共交通事件。材料二大数据应用的最核心功能之一是交通信号控制系统的优化。从现实来看,因信号控制不合理导致的通行资源浪费和交通延误十分明显。就控制范围

而言,信号控制可以分为单路口信号控制、干线协调控制(线控制)和区域信号协调控制(面控制)。在模型方面,当前国内外单路口信号控制从模型到应用已经成熟,干线协调控制也有大量应用型产品和案例,但区域协调控制技术应用案例有限。在系统控制软件方面,目前中国依然主

要依靠SCOOT、SCATS以及美国、西班牙等研发的系统,国内自主研发的软件应用很少。自20世纪80年代至今也在尝试建立适合中国混合交通流特性的控制系统。对于视频识别技术的研究,由于其算法的复杂度以及目标

行为的多样性等原因,发展一直比较缓慢。在国外已有成熟的智能视频监控产品,可以在监控系统中实现异常状态自动报警的功能。中国城市视频监控数量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很大差距。以每千人拥有的视频监控数量作为指标,目前中国摄像头

密度最高的北京市每千人拥有摄像头数量为59个,仅仅相当于英国平均水平的80%、美国的60%。而二线城市摄像头覆盖率更低。据不完全统计,中国二线城市的摄像头数量为5万〜10万个;三线城市则<5万个。就摄像头密度而言,三线城市的摄像头密度远远低于

10个/千人。智慧交通是智慧城市建设的核心,也是痛点之一。目前数据的碎片化所形成的分割,以及企业之间的壁垒等,容易造成一种“孤岛”现象,很多数据不能互联互通和开放共享。要使城市交通规划设计和服务模式更加智慧化、人性化,离不开共享数

据。2.根据材料二,下列对制约我国“智能交通”发展的原因,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自主开发的软件应用不多B.缺乏企业数据保护政策C.地区间经济发展的不均衡D.很多数据没有形成共享材料三我国自主研发的北斗三

号卫星经过在轨测试,空间信号用户测距误差达到0.5m,系统定位精度达到2.5m〜5m。除了加快编织覆盖全球的北斗卫星网络之外,我国正在同步开展北斗星基增强系统建设,形成全国“一张网”,可提供实时cm级、mm级高精

度定位服务。北斗系统应用目前已经建立了全球最大的北斗车联网平台。截至2018年,已经有500多万辆营运车辆上线北斗系统,车联网平台通过提醒驾驶员超速与疲劳驾驶等信息,使得道路运输重大事故率和人员伤亡率均下降近50%。2017

年12月,江西省首条智慧高速公路宁定高速公路建成试运营。在高速公路沿线利用北斗等技术,可对车流情况进行实时监测,同时整合报警手机定位、路况预判等功能,实现对交通事故的快速处置。2017年3月,北京公交公司基于北斗基础数据的

大数据分析,对公交车发车时间进行调整。上海基于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建立了智能公交位置服务系统,能够对公交到站时间进行精准预报,误差时间<1min,通过公交调度、实时信息采集,降低公交公司10%以上的运营成本。北斗智能支付方案要求每辆

车安装北斗模块,手机安装APP后即可使用支付服务,该模式相对不停车电子收费系统(ETC)、车牌识别技术的支付场景可延展性更强。随着北斗系统应用的推广,力争把中国的ITS打造成名副其实的实时、准确、高效和可靠的综合性交通管理系统3.根据材料三,下列对“北斗三号”卫星作用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组建全球的北斗卫星网络。B.提供实时高精度定位服务。B.C.实现对交通事故快速处置。D.减少交通违法行为的发生。4.下列选项不属于“智能交通”服务的一项是(3分)A.自驾车出行,使用高德地图进行路况导航。B.出行时,使用二维码扫码提取摩拜自行车。C.公交车站候车时,用手机查看公交车辆进站

时间。D.在地铁售票机上选择出发地和目的地,然后投币买票。5.请结合上述三则材料,简要说明未来智能交通在国家发展中的意义。(6分)二、本大题共6小题,共23分。(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10题。(共17分)答谢民师书苏轼近奉违,亟辱问讯,具审起

居佳胜,感慰深矣。某受性刚简,学迂材下,坐废累年,不敢复齿缙绅。自还海北,见平生亲旧,惘然如隔世人,况与左右【1】无一日之雅,而敢求交乎?数赐见临,倾盖如故,幸甚过望,不可言也。所示书教及诗赋杂文,观之熟矣。大略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但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所不可不止,

文理自然,姿态横生。孔子曰:“言之不文,行而不远。”又曰:“辞达而已矣。”夫言止于达意,即疑若不文,是大不然。求物之妙,如系风捕景,能使是物了然于心者,盖千万人而不一遇也。而况能使了然于口与手者乎?是之谓辞达。辞至

于能达,则文不可胜用矣。扬雄好为艰深之辞,以文浅易之说,若正言之,则人人知之矣。此正所谓“雕虫篆刻”者。其《太玄》《法言》,皆是类也。而独悔于赋。何哉?终身雕篆,而独变其音节,便谓之“经”,可乎?屈原作《离骚》,盖《风》《雅》之再变者,虽与日月争光可也。可以其似赋,而谓之雕虫

乎?使贾谊见孔子,升堂有余矣;而乃以赋鄙之,至与司马相如同科。雄之陋如此比者甚众,可与知者道,难与俗人言也。因论文偶及之耳。欧阳文忠公言:“文章如精金美玉,市有定价,非人所能以口舌定贵贱也。”纷纷多言,岂能有益左右,愧悚不已。所须惠力法雨堂两字,轼本不善作大字

,强作终不佳,又舟中局迫难写,未能如教。然轼方过临江,当往游焉。或僧有所欲记录,当为作数句留院中,慰左右念亲之意。今日至峡山寺,少留即去。愈远,惟万万以时自爱。(取材于《经进东坡文集事略》)注释:【1】左右:称呼对方的客气语,您。6.下列对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

确的一项是(3分)①近奉违亟辱问讯奉违:违于侍奉,离开您②况与左右无一日之雅雅:交往③数赐见临见:被④文理自然,姿态横生文理:礼仪礼节⑤扬雄好为艰深之辞,以文浅易之说文:修饰⑥因论文偶及之耳因:因为⑦又舟中局迫难写,未能如教如:按照

⑧愈远,惟万万以时自爱惟:希望A.①⑦B.⑤⑧C.②⑥D.③④7.下列对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的一项是(3分)A.大略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大作犹如行云流水,原本无一定的形式B.夫言止于达意,即疑若不文,是大不然言辞仅要求能达意,就怀疑不讲究文采,这是很不对的C.终身雕篆,而独变其音

节,便谓之“经”,可乎终身经营雕虫小技,而仅仅变有韵之文为无韵之文,便称之为经,这可以吗D.纷纷多言,岂能有益于左右大家纷纷说了赞美的话,对您未必有什么好处吧8.根据文意,下列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书信的开头,虽然作者不愿随便交友,但一见谢民师后,却欣喜之情出乎意

料之外,由此见苏轼对谢民师是非常看重的。B.苏轼对扬雄的“好为艰深之辞,以文浅易之说”持认可的态度,认为这是经典,但他对于扬雄把贾谊列于司马相如之下表示不满。C.文章引用欧阳修的话,来说明文章如精金美玉,自

有客观的定价,并不因个人好恶议论而改变它的价值,这堪称为至理名言。D.最后一段陈述了苏轼不能应对方要求书写“法雨”二字的原因,但也表明会以留言的方式来弥补遗憾;这样既说明了实情,也表达了对谢民师的尊重。

9.将下面的语句译为现代汉语。(4分)某受性刚简,学迂材下,坐废累年,不敢复齿缙绅。10.文中引用了孔子的话“言之不文,行而不远”“辞达而已矣”,这里“言须文”与“辞达意”是什么关系?请根据本文内容,简述作者的看法。(4分)(二)根据要求,完成第11题。(共6分)11.阅读下

面《论语》的文字,回答①②题。(1)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论语•里仁》)(2)子贡曰:“我不欲人之加诸我也,吾亦欲

无加诸人。”子曰:“赐也,非尔所及也。”(《论语•公冶长》)(3)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论语·雍也》)①曾子将孔子的“道”归结为忠恕之道有着深远的意义

,指明了人与人之间相处时的基本准则,请从上述文字中分别找出表达儒家“忠恕”思想具体表现的句子。(2分)②结合上面材料,说说孔子为何用“仁”的标准而不用“圣”的标准来要求人?(4分)三、本大题共4小题,共20分。阅读下面

两首诗,完成12-14题。(共12分)采桑子·润州多景楼与孙巨源相遇苏轼多情多感仍多病,多景楼中。尊酒相逢,乐事回头一笑空。停杯且听琵琶语,细捻轻拢。醉脸春融,斜照江天一抹红。润州甘露寺弹筝苏轼多景楼上

弹神曲,欲断哀弦再三促。江妃出听雾雨愁,白浪翻空动浮玉【1】。唤取吾家双凤槽,遣作三峡孤猿号。与君合奏芳春调,啄木飞来霜树杪。注释:【1】浮玉:喻指金山。12.下列对这两首诗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采桑子》开篇从“多景楼”的“多”

字获取灵感,连用三个“多”字引出“情”“感”“病”而不赘叙,令人印象深刻。B.“空”字写出“一笑”之后,“回头”来眼前的“乐事”便会消失而“空”无所有,只有“多情”“多感”“多病”依然。C.《采桑子》上阕前二句先言情后言事,后二句先言事后言情,借眼前之景,写心中之情,言事与言情结合,意蕴

盎然。D.这两首诗词皆出自苏轼之手,均写多景楼中与友人相聚之事,都借用音乐抒情,但抒发的情感却一喜一忧,迥然不同。13.筝是一种拨弦乐器,相传为秦人蒙恬所制,故又名“秦筝”。它发音凄苦,常令人“感悲音而增叹,怆憔悴而怀愁”。下面有关筝的诗所表达的情感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3分)A.弹筝北窗下,夜响清音愁。张高弦易断,心伤曲不道。(南朝梁·萧纲《弹筝》)B.鸣筝金粟柱,素手玉房前。欲得周郎顾,时时误拂弦。(唐·李端《听筝》)C.花脸云鬟坐玉楼,十三弦里一时愁。凭君向道休弹去,白尽江州司马头。(唐·白居易《听崔七妓人筝》)D.银甲弹冰五十弦,海门风急雁行偏。故

人情怨知多少,扬子江头月满船。(元·萨都剌《赠弹筝者》)14.有人评论说苏轼《采桑子》中“斜照江天一抹红”一句与白居易《琵琶行》中“唯见江心秋月白”一句有异曲同工之妙。请简要赏析。(6分)15.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共8分)①庄子在《逍遥游》一文中,为了突

出鹏鸟的形象,将夸张用到了极致:“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阿房宫赋》通过阿房宫的兴毁揭示秦王朝覆灭的历史教训,故曰:“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杜甫《蜀相》中“__________,___

__________。”两句,借对祠堂庭宇景色的描写,抒发凭吊情怀。④有些人离家在外,一时生活不太如意,当偶然遇到和自己境遇相似的人时,往往会发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感喟。四、本大题共5小题,共24分。(一)阅

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6-19题。(共18分)西湖的“相宜”①中国自然人文景观不胜枚举,冠以种种“天下第一”的胜地难以数尽。为何西湖配享“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之美誉?或许苏轼诗句“若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中的“相宜”二字蕴藏着西湖精神之肯綮。②西湖单独的景致不那么出众,整合起来却美得恰到好

处。浓而不艳俗,少有咄咄逼人的压迫态势;淡而不冷傲,没有自负拒人的疏离感。曾任杭州通判、知州的苏轼对西湖的隐喻或许不是仅限于它的美貌,而是体现着苏轼的审美思想、趣味倾向和一种精神品格。西湖的自然本性加上设计者与工匠的默契,使“相宜”的文化内涵很符合“中庸”的境界。何谓“中庸”?朱熹解释说:“中

庸者,不偏不倚,无过不及,而平常之理,乃天命所当然,精微之极致也。”③西湖是一个自然人文景观体系。和太湖、瘦西湖比,太湖浩淼,虽有类似“秋水共长天一色”的气势,却使水势过度汹涌张扬,且无边无际而缺少山水相依的视界,给人一种若有所失

的苍茫感;狭长的瘦西湖,湖身受两岸挤压而稍显局促与胁迫感。而西湖面积适中,山水比例匀称:山高了,对湖是一种压迫;矮了,湖面失去了依靠,平衡顿失。而今,你站在西湖任何一边朝湖中望去,影影绰绰中,平静的湖水倒映着对岸的绿肥红瘦;舒缓的山脊曲线在涟漪里舞动。人与空间的关系舒服

、协调,心里满是踏实的感觉。④在西湖的大格局内,各种景观的关系呈现一种有呼应、有关照、相辅相成、对立统一的“和而不同”的景象。你看,北南二塔——保俶与雷峰,一娇弱、素朴,一恢弘、华贵;西湖十景之“断桥残雪”意象的淡雅、素净,而“花港观鱼”则浓艳、炽热。而最能体现中庸思想的,莫过于西湖十景之一

的“苏堤春晓”了。据史料记载,元祐四年苏轼任杭州知州,旋即开展了大规模疏浚西湖的工作。工程在设计上很智慧地用挖出的淤泥葑草,在今南起南屏山麓、北至栖霞岭下位置堆筑起一条南北走向的堤岸。即便用今天的眼光看,这项工程也完全符合以人为本的思想和环保意识,更有趣味的是,苏堤的位置选择暗合“黄金分割线”原

理。如果用中国画来做比喻,西湖是一张白纸,苏堤就是一棵树、一支竹或者一块巨石,它的位置一定是在一隅,而会让出一大片空白留给想象的空间。这是中国画虚与实对立统一关系的奥秘所在。因为“实”厚重、敦实,在空间上就要以“谦让”的姿态“退避三舍”;“虚

”,质轻、空疏,清淡,缺少密度,必须有足够的空间来“张扬”,以获取平衡。这不正是“无过不及”之美吗?或许苏轼正是把西湖工程建设当作诗歌创作,其中的艺术直觉,使西湖获得实用与艺术的完美结合。⑤饶有谐趣的还数湖中的“三潭印月”,它是由环形堤埂围成

的一处“湖中有岛,岛中有湖”的景观。这是西湖的点睛之笔。广袤的湖面犹如一幅山水画,大片虚空处飘过一朵云彩,飞来两只黄鹂,这是生命的呼吸。从高处看,它又恰似西子的肚脐,湖面因之才荡漾着生命的律动和灵气。你去近旁灵隐寺看看弥勒佛,那大肚

皮上露出滚圆的肚脐。如此,弥勒佛的开怀大笑才显得和蔼与坦诚。再遥望那敦煌的飞天,个个都露出娇小的肚脐。不信,把裤腰提上去几寸遮住肚脐试试,一定减损了那婀娜、飘逸的神韵。而西子湖有了这“肚脐”,苏堤也就自然成了西子柔软细腰上一条飘逸的彩带,让西湖显得

更优雅、妩媚和虔诚。⑥西湖与杭州城区贴得如此之近,以至于西湖不可能“独善其身”。苏轼当年就意识到西湖和城市是一个相辅相成的有机整体。他说:“杭州之有西湖,如人之有眉目。盖不可废也。„„使杭州而无西湖,如人去其眉目,岂复为人乎?”可是,进入工业文明以后,世界上许多城市的发

展都经历过以牺牲环境求发展的阶段。今天,我们既不能退回到原始野性的自然界,又不能让城市发展以“一种异化的形式”彻底抹去自然界的本性,从而最终也毁掉城市自己。而把事物控制到合适程度的“无过不及”的中庸思想正是使城市发展免

踏“异化”歧途的一帖良药。⑦应该说,相比其他许多景观,西湖和城区的关系是和谐的。一方面,西湖在不断享受着城市现代化发展的成果:湖水得益于先进疏浚技术而变得更加清澈;交通方便而不喧哗,小商店点缀其中而鲜有商业的浮躁。另一方面,除少数景点外,整个湖区是免费开放的。这种智慧的举措,使得西湖更呈现一

种大气和开放气度,提升了人气,反过来促进了城市的繁荣与发展。(取材于张新的同名散文)16.下列对作品内容的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3分)A.在作者来看,西湖大格局内单独的景致大多符合中国传统文化中“不偏不倚,无过不及”的中庸的境界。B.苏轼任杭州知州时期,运用“黄金分割

线”的原理治理西湖,用挖出的淤泥葑草堆筑起一条南北走向的堤岸。C.“湖中有岛,岛中有湖”的“三潭印月”因“苏堤”庇护而荡漾着生命灵气,使西湖显得更优雅、妩媚和虔诚。D.一般说“中庸”思想影响着中国人的行为准则,而本文体现出“中庸”思想

还影响着中国人的自然审美观。17.作为自然人文景观体系,西湖的“相宜”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简要概括。(6分)18.第④段和第⑥段中的“无过不及”有着怎样的不同内涵?请简要说明。(4分)19.文中多处运用了比较的手法。请举例并加以赏析。(5分)(二)根据要求,完成第20题。(共6分)20.阅读下面脂

砚斋评点《红楼梦》的文字,回答①②题。宝玉早已看见多了一个姊妹,便料定是林姑妈之女,忙来作揖。厮见毕归坐,细看形容,与众各别:两弯似蹙非蹙胄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屠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

,娇喘微微。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甲戌眉批:不写衣裙妆饰,正是宝玉眼中不屑之物,故不曾看见。黛玉之举止容貌,亦是宝玉眼中看、心中评。若不是宝玉,断不能知黛玉是何等品貌。】①作者是从什么角度点评《红楼梦》的

?(2分)②你对这段点评有什么看法?请简要阐述。(4分)五、本大题共3小题,共65分。21.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①②题。希望你们从历史文化中寻找希望、树立信仰。绵延不绝的历史文化总是能给于人们希望。《管子》有言:“疑今者,察之

古;不知来者,视之往。”现实中的一切,都可以在历史中找到相应的影子:【】,给充满挑战的未来带来希望。人类社会发展的大趋势大体上是向好的,历史的车轮总是向着光明与希望滚滚前进。但是,历史的发展不总是一帆风顺的,难

免会经历曲折和磨难。文化的传续也往往会遇到坎坷与阻碍。在螺旋式上升的历史进程中,只有坚定的信仰才能使人们在困境中不放弃希望,始终保持对美好与高尚的不懈追求。历史文化是一代又一代人接续创造出来的。青年正处于树立信仰的关键阶段,青年的价值选择和道路选择决定了人类的未来。同

学们,你们要始终保持对人类美好未来的信心,在人生的重要关头做出正确的选择,信仰的道路以希望之光照亮,让希望点燃你们前行的火炬。①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A.历史上发生过的事情,也都可以为我们今天的困惑提

供启示和借鉴B.发生在历史上的事情,也都可以在现实中为我们的困惑提供启示和借鉴C.历史上发生过的事情,我们也都可以为今天的困惑找到启示和借鉴D.发生在历史上的事情,我们也都可以为现实中的困惑找到启示和借鉴②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哪一种修改是正确的,为什么?(3分

)修改一:让希望之光点燃你们前行的火炬,以信仰照亮希望的道路。修改二:以希望点燃信仰的火炬,让信仰之光照亮你们前行的道路。22.微写作(10分)从下面三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写作。150字左右。①有人说:“大师的笔触,处处惊人。”请从《呐喊》《边

城》《平凡的世界》《老人与海》《红岩》中选择一处,从情节设置或细节刻画的角度,阐释其“惊人之处”。要求:条理清楚,言之有物。②在这个特殊时期,全国人民正在进行一场特别的考试:疫情防控。而作为高三学生的你,

又迎来另一场特别的考试:居家、线上、老师无法现场监考。有人说:有监考能保证考试的结果真实可信,希望父母参与监考;有人说:不需要监考,重在自觉,考试的过程更重要。对此,你有什么看法?请写一段话谈谈。要求:观点明确,有理有据。③从寒冬到春天,从新冠肺炎到西昌山火,多少人不畏艰险,逆向而行,

用生命守护了生命。请以“多想为您(你们)唱支歌”为题,写一首诗或一段抒情性文字向他们或他们中的某个人致意。要求:感情真挚,富有文采。23.作文(50分)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不少于700字。①诗人对宇宙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入乎其

内,故能写之。出乎其外,故能观之。入乎其内,故有生气。出乎其外,故有高致。以上是王国维《人间词话》中的一则文字,论述了诗人观察和表现宇宙人生的态度和方法。其实,这则文字所含的思想,对我们为文、处事、做人以及观赏自然、认识社会,都有启发。请以“入乎其内与出乎其

外”为题,写一篇议论文。要求:观点明确,论据恰当充实,论证合理。②“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和我有关”,无论何时,鲁迅先生这句话都能拨动人们的心弦。请以“远方”为题,写一篇记叙文。要求:思想健康,内容充实,感情真挚,运用记叙、描写

和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

MTyang资料小铺
MTyang资料小铺
原创资料,收集整理学习资料,经过精心整理的资料,与大家分享资料。
  • 文档 28312
  • 被下载 111
  • 被收藏 0
相关资源
广告代码123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395972555 (支持时间:9:00-21: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