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第3课 留住精彩的瞬间》教学设计1-九年级美术下册苏少版.docx,共(5)页,37.064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66839.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教学设计第1学时章节课题九年级下册第三课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初步了解照相机的原理和功能。过程与方法了解拍摄基本要素,构图技巧,培养学生综合思考与勇于探索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在生活中对美的感悟,发现和
创造美。学情分析九年级学生已经有了丰富的生活经验,已经掌握了解了很多相关的物理学化学知识,能更好的学习摄影。重点通过学习活动使学生了解照相机的原理和功能。初步理解影像与感光胶片的关系,学会构图为拍出好照片打基础。难点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进一步了解相机的
结构与其功能。拍摄好照片的要素及观察发现美的能力。教法学法演示法,讨论法等教学准备数码相机,多媒体课件,学生每组准备一个以上照相机教学流程学习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情景导入:摄影用的照相机在100多年前就已经被发明,制造出来,当
今它已从简单的针孔成像发展到了数码照相系统。那么,我们现在就来了解一下相机的发展历史。综合探索:相机的发展历史大致分为四个阶段首先,第一阶段——1839~1924,在1839年8月19日法国画家达盖尔公布了他发明的“达盖尔银版摄影术”,于是世界上
诞生了第一台可携式木箱照相机(真正的照相机),这是一台装有新月型透镜的伸缩木箱照像机。接下来是,第二阶段——1925~19381925年,莱卡I型正式上市,采用铝合金机身,五片埃尔50mmF1:3.5镜头,旁轴取景器,焦平面快门
,上弦卷片联动。这是摄影史上重要的一步。1929年,德国罗菜公司生产了禄来福来120双镜头反光照相机,受到广大摄影者的欢迎,并在一段时期内独领风骚。这段时间内,德国的莱兹等公司研制生产出师:在我们的生活中将美好的影像保留下来最快捷发方式是什么?下面请一名同学来简单介绍一下第
一阶段。接下来是,第二阶段——1925~1938,谁来介绍一下生:摄影。在1839年8月19日法国画家达盖尔公布了他发明的“达盖尔银版摄影术”,于是世界上诞生了第一台可携式木箱照相机(真正的照相机),这是一台装有新月型透镜的伸缩木箱照像机。
学生介绍第二阶段了小体积、铝合金机身等双镜头及单镜头反光照相机。照相机的性能逐步提高和完善,彩色感光片开始推广,从而使摄影队伍迅速扩大并走向专业化。。从本世纪六十年代初至今为第三阶段的后期。这期间,日本的小西六摄影公司生产出世界上第一台自支调焦照相机——柯尼卡C35A型135照相机.接着
日本又生产出世界上第一台双优先式自动曝光照相机——美能达XDG型135单镜头反光照相机。开创了一台相机具有多种曝光功能的先例。师:此阶段是相机飞速发展的阶段彩色照片得到普及,也是机械相机向数码相机的过度的主要阶段.最
后是第四阶段2004----今从1969年10月17日,美国贝尔研究所的鲍尔和史密斯宣布发明“CCD”(电荷耦合元件)。就已经拉开了数码相机的序幕,经过几十年的不断努力完善到2004年数码相机基本取代了机械相机,至此数码时代开始了。
思考讨论:1.最早的照相机结构十分简单,仅包括暗箱、镜头和感光材料。2.现代照相机比较复杂,具有镜头、光圈、快门、测距、取景、测光、输片、计数、自拍等系统,是一种结合光学、精密机械、电子技术和化学等技术的复杂产品。在公元前400年
前,墨子所著《墨经》中已有针孔成像的记载,最初的相机的基本原理就是小孔成像,照相机利用光的直线传播性质和光的折射与反射规律,以光子为载体,把某一瞬间的被摄景物的光信息量,以能量方式经照相镜头传递给感光材料,最终成为可视的影像。我一起再来了解一下相
机的主要部件。镜头是用以成像的光学系统,由一系列光学镜片和镜筒所组成,每个镜头都有焦距和相对口径两个特征数据;取景器是用来选取景物和构图的装置,通过取景器看到的景物,凡能落在画面框内的部分,均能拍摄在胶片然后是第三阶段——1939~2004请同学介绍一下此
阶段。师:此阶段是相机飞速发展的阶段彩色照片得到普及,也是机械相机向数码相机的过度的主要阶段.最后是第四阶段2004----今从1969年10月17日,美国贝尔研究所的鲍尔和史密斯宣布发明“CCD”(电荷耦合元件)。就已经拉开了数码相机的序幕,经过几十年的不断努力完善到2004年数码相
机基本取代了机械相机,至此数码时代开始了。接下来我们一起了解一下相机的结构和工作原理老师介绍现代相机结构请同学观看视频请同学讲解相机按钮生:此阶段即本世纪六十年代之前,黑白、彩色胶片的质量有了进一步的提高,
镜头向大孔径和多种焦距的方向迅速发展。因而,出现了变焦、徽距、折反射式、广角等多种摄影镜头。镜头单层镀膜得到普遍推广。学生介绍传统相机结构学生观看视频并分析是什么实验。学生到白板前讲解上;测距器可以测量出
景物的距离,它常与取景器组合在一起,通过连动机构可将测距和镜头调焦联系起来,在测距的同时完成调焦。光学透视或单镜头反光式取景测距器都须手动操作,并用肉眼判断。此外还有光电测距、声纳测距、红外线测距等方法,可免除手动操作,又能避免肉眼判断带来的误差,以实现自动
测距。快门是控制曝光量的主要部件,最常见的快门有镜头快门和焦平面快门两类。镜头快门是由一组很薄的金属叶片组成,在主弹簧的作用下,连杆和拨圈的动作使叶片迅速地开启和关闭;焦平面快门是由两组部分重叠的帘幕(前帘和后帘)构成,装在焦平面前方附近。两帘幕按先
后次序启动,以便形成一个缝隙。缝隙在胶片前方扫过,以实现曝光。光圈又叫光阑,是限制光束通过的机构,装在镜头中间或后方。光圈能改变能光口径,并与快门一起控制曝量。常见的光圈有连续可变式和非连续可变式两种。照相机的基本结构我们已经了解了,那如何能拍摄出一幅满意的摄影作品呢,首先要有明确的表现主题;其
次要有一个视觉主体;最后要有一个能突显出画面主体的好背景。除了这三点还需要合理的构图,下面大家一起来欣赏并分析老师找出的这几种构图的特点和适合拍摄的对象。1均衡式构图。给人以满足的感觉,画面结构完美无缺,安排巧妙,对应而平衡。常用于月夜、水面、夜景、新闻等题材。2对称
式构图。具有平衡、稳定、相对的特点。缺点:呆板、缺少变化。常用于表现对称的物体、建筑、特殊风格的物体3变化式构图。景物故意安排在某一角或某一边,能给人以思考和想象,并留下进一步判断的余地。富于韵味和情趣。常用于
山水小景、体育运动、艺术摄影、幽默照片等4对角线构图。把主体安排在对角线上,能有效利用画面对角线的长度,同时也能使陪体与主体发生直接关系。富于动感,显得活泼,容易产生线条的汇聚趋势,吸引人的视如果想要拍摄一幅好的摄影作品技巧是很
重要的,其中摄影构图又是重中之重,请同学找出均衡式构图特点。教师讲解对称式和变化式构图特点学生回答学生回答对角线构图线,达到突出主体的效果(例如聚光灯照射主体)。5X形构图。线条、影调按X形布局,透视感强,有利于把人们视线由四周引向中心,或景物具有从中心向四周逐渐放大的特点。常用于建
筑、大桥、公路、田野等题材。6.紧凑式构图。将景物主体以特写的形式加以放大,使其以局部布满画面,具有紧凑、细腻、微观等特点。常用于人物肖像、显微摄影,或者表现局部细节。对刻画人物的面部往往能达到传神的境地,令人难忘。7三角形构图。以三个视觉中心为景物的主要位置,有时是以三点成一面
的几何形成安排景物的位置,形成一个稳定的三角形。这种三角形可以是正三角、也可以是斜三角或倒三角。其中斜三角形较为常用,也较为灵活。三角形构图具有安定、均衡、灵活等特点。8S型构图。画面上的景物呈S形曲线的构图形式,具有延长、变
化的特点,使人看上去有韵律感,产生优美、雅致、协调的感觉。当需要采用曲线形式表现被摄体时,应首先想到使用S形构图。常用于河流、溪水、曲径、小路等。9垂直式构图。能充分显示景物的高大和深度。常用于表现万木争荣的森林参天大树、险
峻的山石、飞泻的瀑布、摩天大楼,以及竖直线形组成的其他画面。10对分式构图。将画面左右或上下一分为比例2:1的两部分,形成左右呼应或上下呼应,表现的空间比较宽阔。其中画面的一部分是主体,另一半是陪体。常用于表现人物、运动、风景、建筑等题
材。思考讨论:教师讲解X型构图和紧凑式构图教师讲解垂直式构图帮助学生分析对分式构图请同学到白板操作讲解几组摄影作品是什么构图除了构图还需要哪些摄影技巧呢教师总结:1有明确的主题2有一个视觉主体3有一个能突显出画面主
体的好背景学生回答三角形构图特点学生回答S型构图特点学生回答对分式构图特点学生到白板前操作并讲解学生思考讨论并回答实践应用:照相操作简介实践请学生们分组操作,摄影,然后把每组最好的摄影作品上传到电脑展示评价:现场演
示并评价总结:现在我们了解了这么多想不想实际操作一下呢。展示各组作品这节课大家对照相机,摄影的一些常识已经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并掌握了一定的拍摄技巧,大家可以回家有时间的时候进行练习,相信大家都能成为一名小摄
影家!下课!学生分组活动,拍摄现场的静物组合,拍好后将好的作品上传学生分组评价板书设计留住精彩的瞬间一.相机的发展史二.相机的结构原理三.摄影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