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第5课 青铜器与甲骨文》PPT课件-人教版部编历史七年级上册.ppt,共(32)页,6.100 M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6678.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新课导入2010年上海世博会中国馆建筑“东方之冠”新课导入思考:你对2010年上海世博会中国馆有何印象?你认为上图中国馆建筑“东方之冠”的创意灵感来源于什么?青铜器与甲骨文第5课弥陀初中叶生学人教2016新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目录青铜器
的高超工艺特点甲骨文记事特点内容甲骨文的造字特点青铜器的制作:第一步备泥青铜器的制作:第二步制模青铜器的制作:第三步制范青铜器的制作:第四步装配青铜器的制作:第五步浇筹青铜器的制作:第六步去范青铜器的制作:第七步打磨青铜器的制作:第八步制成合作学习:青铜器的高超工艺
青铜业发展过程原始社会后期:商朝:商朝:西周:出现种类增多代表作品种类更加丰富,大量用于祭祀司母戊鼎四羊方尊最大思考:“鼎”在我国传统文化中有着相当重要的地位。你知道哪些与鼎有关的成语典故呢?一言九鼎、问鼎中原、三足鼎立、大名鼎鼎、鼎力相助合作探究司母戊鼎1.33米1.1米重832.
84千克当时,铸造这样一个大鼎,需要两三百人同时操作,由此可见,商朝的青铜铸造业有何特点?特点一:规模大思考:青铜业的特点有哪些?酒器盥(guàn)水器乐器铜镜食器兵器农具特点二:品种多四羊方尊蕉叶形纹
理清晰四只大卷角羊羊的前腿三、工艺高超青铜立人像青铜面具特点四:分布地区广泛司母戊鼎“古者无文字,其有誓之事,事大,大其绳;事小,小其绳。”这说明古代的人是用什么来记事的呢?绳子一、甲骨文记事1、发现:1899清王懿荣2
、主要地点:安阳殷墟、陕西、山东3、数量多:10万余片王懿荣商朝人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这是甲骨文表示交通工具的两个字,你认识吗?能说出他们的造字方法吗?舟车象形人牛水日上下明射鼠牛虎
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1、造字方法:象形、指事、会意、形声2、最原始的造字方法:象形字(40%)3、最为进步的造字方法:形声字甲骨文的造字特点:意义:甲骨文已经具备了汉字的基本结构,是汉字形成与发展的重要阶段。一、青铜器的高超工艺时间跨度作用
制作出现:原始末期发展:商周时期身份地位与国家权力的代表性器物二、甲骨文记事三、甲骨文的造字特点课堂小结“泥范铸造法”种类丰富数量众多工艺高超:内容十分丰富象形、指事会意、形声【1】青铜器被用作生产工具是我国生产力的重大发展。相传我国最早出现青铜器是在()A、原始社会末期B、夏朝C、商朝D、西周
A当堂达标【2】“洹水安阳名不虚,三千年前是帝都”。下列文物出土安阳殷墟的是()A、司母戊鼎B、编钟C、竹简D、半坡彩陶A当堂达标退出课堂作业:1、青铜器最早出现于()。2、世界上最重的青铜器是()。3、商周时期的青铜器有()、()、()等特点。4
、人们把商周时期刻写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叫作()。5、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开始。6、甲骨文的造字方法有()、()、()、()等。原始社会末期司母戊鼎种类丰富数量众多工艺高超甲骨文商朝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同学们真棒!期待下一次的精彩。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