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课 力量与生命——外国雕塑艺术》教学设计1-九年级美术上册苏少版

DOC
  • 阅读 64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6 页
  • 大小 309.181 KB
  • 2022-11-29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0.99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喜鸽】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第9课 力量与生命——外国雕塑艺术》教学设计1-九年级美术上册苏少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第9课 力量与生命——外国雕塑艺术》教学设计1-九年级美术上册苏少版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第9课 力量与生命——外国雕塑艺术》教学设计1-九年级美术上册苏少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在线阅读已结束,您可下载此文档阅读剩下的3 已有0人下载 下载文档0.99 元
/ 6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0.99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第9课 力量与生命——外国雕塑艺术》教学设计1-九年级美术上册苏少版.docx,共(6)页,309.181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66777.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12011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江苏凤凰少年儿童出版社)《美术》九年级上册第九课《城市雕塑》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课教学内容是2011苏少版美术教材九年级上册中的第九课,属于“欣赏﹒评述”学习领域。雕塑是

雕、刻、塑三种创作方法的总称。指用各种可塑材料(如石膏、树脂、黏土等)或可雕、可刻的硬质材料(如木材、石头、金属、玉块、玛瑙等),创造出具有一定空间的可视、可触的艺术形象,借以反映社会生活、表达艺术家的审美感受、审美情趣和审美理想的艺术。本课以“顽石中的生命,力量之美

,思想的表达,传递精神内涵,多种多样的表现形式”五个切入点,让学生了解自旧石器时代晚期至当代的外国雕塑作品。本课选择了第九课的第二课时,是在把外国雕塑已经基本与学生探讨完毕之后以城市雕塑为切入点要求通过学生的自主观察和实践,在尝试欣赏、评述、设计的过程中增进

对当代城市雕塑的了解,初步理解城市雕塑所体现的雕塑的特点,感受城市雕塑所体现的文化历内涵,并加入苏州本土的雕塑作品,拉近城市雕塑与学生的距离,在用肢体语言雕塑自我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创新思维同时启发学生对自我的认识。【

学情分析】本课学习内容针对的是初中三年级上学期的学生,这个年龄阶段的学生对美术学习以及身边的美术现象有一定的积累,也有自己的想法,但学业压力较大,缺乏对美术学习的动力。他们有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但是想象力却随着年

龄的增减反而在减少。因此教师在设计教学环节时,充分考虑到这一特点,运用灵活多样的方式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引领学生深入浅出的领会教学内容,从而使每个学生的潜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教学理念】1.主体性原则:学生是教育活动的主体,在教育活动中,作为主体的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处理同外部世界关系时应表现出以下特征:选择性、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2.情趣性原则:“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通过做讨论、自我尝试等,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兴趣和追求的意向,促进师生情感的交流。2【教学目标】知识性目标:通过欣赏和实践,了解雕塑的形式语

言和情感内涵。能力性目标:通过合作探究,学生能够自主分析雕塑作品。情感性目标:提高学生对城市雕塑的审美和鉴赏能力,培养良好的艺术素养。【教学重点】雕塑的形式语言和情感内涵。【教学难点】分析并理解雕塑作品中所蕴涵的时代文化精神和雕塑家所表达的思想内涵。【课时安排】1课时(第二课时)【

教具准备】教学课件、学习任务单、实物展示品如衣夹等。【教学环境】未来教室【学具准备】pad【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学过程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欣赏图片(1):同学们,你见过这种鸟吗?它形体什么特点?问题(2):假如以此作为雕塑创作题材,如何创意呢?1、表现形式?

2、放置地点?展示亚历山大·卡德尔的雕塑作品《火烈鸟》,问学生:这件作品是不是与你想象的不一样?不一样在哪里?思考并回答:火烈鸟,红色,脖子长,腿细。学生围绕这两个问题进行思考并回答。学生畅所欲言火烈鸟色彩艳丽,给学

生视觉冲击,刺激学生感官,使他们集中注意力。激发想象力,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迅速进入状态。引导学生发散思维,进入愿意表达自我想法的状态,为接下来的教学做铺垫。3在现代城市中,一座城市的美越来越离不开雕塑,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对城市雕塑进行小小的研究。欣赏教师做的“美篇”,说说出现里面的苏

州城市雕塑。学生观看视频并回答问题回到生活中,拉近与城市雕塑的距离。让学生觉得雕塑离我们并不遥远,甚至一直在自己身边。欣赏几件雕塑作品,请学生小组讨论并说出你眼中城市雕塑的概念。现代城市公共空间的三维造型艺术品讨论,并把自己的想法与组内同学交流

。雕塑的概念以及《五月的风》与《五羊雕像》是之前在第一课中已经学习过的,学生可以根据原有的经验初步总结出答案。知识学习对比两件作品的异同:问题(1):分别塑造了什么形象?前者是一个衣夹,后者是一个抽象

的形(可以让学生展开想象说说像什么,前者具象、后者抽象,具象的雕塑强调真实感,表现生命与活力,给人以亲切的感受。抽象的雕塑突出表现力度,作品简洁、明快,视觉效果强烈,易于引发人的想象与联想)(2)材料是什么?(不锈钢)跟着老师一起学习,思考,适当回答问题。通过对比使学生更好的理解两

件风格迥异的作品。这两件作品教材中有一些介绍,但并不十分详细。以教师的教授为主,并配上适当的板书为下一步学生自主学习做好铺垫。此环节利用未来教室的双屏进行讲解。学生可以更清晰的看到讨论结果。4(3)表现

形式是什么?(圆雕)(4)两者的造型特征、形状、色彩的处理分别是怎样的?(5)与周围环境的关系都处于水泥森林(6)情感教师拿出一个生活中的普通衣夹,启发学生的思考《衣夹》这作品与生活的联系。《高速》这个作品则侧重于美术语言如点、线、面以及色彩的讲解。知识学习城市雕塑并不尽然全以抽象作

品为主,这件作品你知道在哪里吗?结合学生回答的内容和简要的分析作出总结:她不仅仅是一座雕塑,已然成为了一个城市甚至一个国家的名片。联系到苏州的《园林之窗》。问:雕塑,特别是城市雕塑,与绘画最大的区别在哪里?要考虑到环境,所谓的环境是不是仅仅指这个雕塑边上的房子

或者道路、绿化?城市雕塑是城市的“灵魂”,是城市的“眼睛”,是城市的“名片”,是城市的“百科全书”,是现代城市建设的必需。同时,城市雕塑作为城市的标志性建筑,代表着一座城市的文化内涵,也反映了一座城市的精神

气质,是用艺术的形式记录城市历史文化的最有效方式。学生回答问题,并简单讲述从世界到中国到苏州,作品由远及近,逐步拉近与学生的距离,一方面与学生一起分析城市雕塑的文化内涵,另一方面可以让城雕与学生的距离更近,让学生意识到艺术作品与生活的关系。自主学习分组讨论

:每组有几张苏州雕塑,利用pad查找资料,根据讨论结果自行填写,填写完毕之后汇报结果。学生进行自主学习,遇到困难可像老师求助。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自主分析,利用科技手段辅助教学。紧跟时代步伐,也适合本课的教学5小组汇报学生

根据完成的任务单进行汇报,每组选派1-2名同学进行阐述。思考并回答给学生表达的机会,通过这样的方式加深对城市雕塑的理解课堂总结城市雕塑——一座城的情怀板书:城市雕塑形式语言:风格造型色彩材料文化内涵:历史性、人文性地域性、时代性启迪性、纪念性交流性、象征性自主学习任务单作品:与对

比形式:类比()对比()(此处打√)雕塑的形式:浮雕()圆雕()(此处打√)作品名称材料造型色彩风格情感与内6涵

小喜鸽
小喜鸽
好文档,与你分享
  • 文档 161806
  • 被下载 27260
  • 被收藏 0
相关资源
广告代码123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395972555 (支持时间:9:00-21: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