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第13课 东汉的兴亡》课件PPT-人教版部编历史七年级上册.ppt,共(18)页,799.500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6664.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东汉的兴亡人教版2016部编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3课-----光武中兴时间:开国皇帝:都城:兴盛篇之东汉建立公元25年洛阳光武帝刘秀在以下时间轴的AB处填上正确的政权名称:秦朝A新朝B西汉东汉前221年前202年9年25年兴盛篇知识反
馈一“祸拏未解,兵连不息,刑法弥深,赋敛愈重„„父子流亡,夫妇离散,庐落丘墟,田畴芜秽”,以致“匹夫僮妇,咸怀怨怒”。——《后汉书·桓冯列传》译文:祸乱相连,战争不息,刑法更加残酷,赋税更加沉重。父子流亡,夫妇离散,村
落成了废墟,田地荒芜,人民无不怨恨在心。材料研读经济萧条社会动荡东汉初年的局面?东汉人口统计表:时间全国户籍人口西汉末年6000万东汉初年1000多万57年(光武帝去世时)2100多万你从图表中发现了什么现象?人口回升你觉得这个变化能说明什么问题呢?经济发展社会安定材料研读经济政治民族关系
重视农业、释放奴婢、加强对官吏的监督,严惩贪官减轻刑法合并郡县,裁减官员减轻农民负担允许少数民族内迁,缓和民族矛盾兴盛篇之治国措施两汉盛世?1、文景之治(西汉)2、汉武帝的大一统(西汉)3、光武中兴(东汉)兴盛篇知识反馈二光武中兴文景之治相同措施(共同原因)1、释放奴婢,减轻农民
负担,减轻刑法2、合并郡县,裁减官员,加强对官吏的监督,惩处贪官污吏3、允许北方少数民族内迁,缓和民族矛盾1、提倡以农为本,进一步减轻赋税和徭役2、重视“以德化民”,废除酷刑,提倡勤俭治国合作探究1、减轻农民负担2、重视农业生产,发展经济3、减轻刑法,维护社会安定光武中兴文景之治启示1、重
视农业,发展经济2、维护社会安定、维护国家统一合作探究:以史为镜----外戚宦官交替专权----黄巾起义外戚宦官交替专权东汉走向衰亡什么事?什么危害?政治腐败社会混乱材料解析(富人)积财亿万,不肯救穷周急,
使人饥寒而死,最不除(罪无可赦)也。---东汉《太平经》这是一个怎样的社会呢?民不聊生为富不仁衰亡篇之黄巾起义以组为单位,用思维导图的方式归纳黄巾起义的基本史实。用思维导图的方式总结全文。课堂小结东汉兴亡建立:光武中兴外戚宦官交替专权黄巾起义25
年光武帝刘秀洛阳兴盛:220年训练提能1、夺取西汉政权的是()A刘邦B刘秀C嬴政D王莽2、黄巾起义的领导人是()A陈胜B项羽C吴广D张角DD4、东汉灭亡的主要原因是()A残暴的统治B自然灾害频发C黄巾
起义D外戚宦官交替专权3、东汉的治世局面是()A文景之治B光武中兴C汉武帝的大一统D开皇之治B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