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 原始农耕生活》教学设计-人教版部编历史七年级上册

DOC
  • 阅读 93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3 页
  • 大小 40.000 KB
  • 2022-11-13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0.9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喜鸽】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第2课 原始农耕生活》教学设计-人教版部编历史七年级上册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第2课 原始农耕生活》教学设计-人教版部编历史七年级上册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在线阅读已结束,您可下载此文档阅读剩下的1 已有0人下载 下载文档0.90 元
/ 3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0.9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第2课 原始农耕生活》教学设计-人教版部编历史七年级上册.doc,共(3)页,40.000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6621.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原始的农耕生活【教材分析】本课是在继第一课基础上,讲述原始的农耕生活,目的要使学生了解中华文明起源中我国原始农耕经济的主要情况。【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在教学中应借助多媒体使学生更加直观地掌握知识;他们的自学能力不强,在教学中应进行学法指导,培养

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半坡居民、河姆渡居民的生活特点,知道原始农业的兴起及其历史意义。了解中华文明处于起源阶段时原始农耕经济的发展水平,进而认识其发展对中国远古时代社会

进步的重要意义。2、过程与方法①通过展示出土文物图片,激起学生的探究欲望,明确不同的的自然地理环境孕育出不同特点的原始农耕典型②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学会应用观察法、比较法,把握半坡居民、河姆渡居民农耕生活异同特征。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同创造出我国原始农耕文化的先民们在自己劳动成果中体现出的智慧与淳朴的情感,对中华民族的祖先产生尊敬之情。【教学重点】重点: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的农耕生活。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导入新课师:同学们,上节课,我

们学习了我国早期人类的历史,了解了它们是以采集和狩猎为生。但是大家想想,单纯的依靠采集和狩猎来获取食物,会有哪些不足之处呢?学生得出结论:受季节变化和天灾影响大,食物来源不充足、不稳定,需要经常迁徙等等师:有什么好的方法能让原始人的生活有保

障呢?学生想出办法:将吃不了的动物饲养起来,留到食物短缺的时候再杀掉食用;开垦荒地,种植土地;将吃不了的粮食储存起来师:同学们说的非常好,进行农业生产,饲养家畜,是解决食物来源不稳定问题的最好方法。农耕是原始人类改善生存状态的关键。今天我们就一

起来学学习第2课《原始的农耕生活》。师:展示《我国原始农耕时代主要遗址图》学生看图,指出在祖国辽阔的大地上,分布着许多原始农耕文化的遗址,半坡居民、河姆渡居民是农耕时代的典型代表。教师出示表格比较半坡居民、河姆渡居民的生产和生活,学生自学完成表格中的内容(4分钟)要求学生认真看书,用笔标划出相关内

容,教师巡视学生看书情况,进行个别指导。原始居民距今年代生活地区生产工具粮食作物房屋样式饲养家畜陶器其他半坡居民距今约七千年长江流域的浙江余姚市磨制石器,耒耜耕地(教师出示PPT)水稻(教师出示PPT)干栏式(教师出示PPT)猪狗水牛会制作陶器(教师出示P

PT)制作玉器和乐器河姆渡居民距今约六千年黄河流域的陕西西安磨制石器,骨耜(教师出示PPT)粟(教师出示PPT)半地穴式(教师出示PPT)猪狗彩陶,出现刻画符号(教师出示PPT)纺线织布制衣探究过程:学生在回答表格中的问题的过程中,教师出示PPT展示相关的

考古资料的图片,使学生直观的了解半坡居民、河姆渡居民的生产和生活。同时归纳出几个不同的问题:1、说说骨耜与石制工具相比,有哪些方便的地方?2、展示粟和水稻的图片,指出我国是世界上最早栽培粟和水稻的国家3、引导学生分析河姆渡原始居民为什么要建造干栏式房屋?4、引导学生分析半坡原始居民为什么要

建造半地穴式房屋?5、比较半坡居民和河姆渡居民生产和生活的异同特征归纳总结:产生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自然地理环境的不同,因为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自然地理环境不同,所以在农作物种植、家畜饲养、房屋建筑方面也有区别。因长江流域水量充足,气温暖热,所以适宜种植水稻,黄

河流域降水量相对减少,且气温相对长江流域低,所以主要以种植耐旱,且产量较高的粟为主。这种自然环境决定了长江流域的家畜,水牛不可能在北方出现,也决定了“半地穴式”的房子只能出现在北方,因为这种建筑形式可以适应北方寒冷的天气,既可以抵挡风雨,又可以取暖。而长江流域河姆渡原始

居民所建的“干栏式”房子不仅可以通风防潮,还可以避蛇虫猛兽之害。巩固小结:师:因为农作物的种植,河姆渡人和半坡居民有了固定的食物来源。他们渐渐地走出洞穴,搭建住所,过上了定居生活,形成了原始聚落。农作物的种植、聚落的出现,标志着原始农业的兴起和发展。大家结合前面学过的知识思考一下

,你认为还有什么与原始农业的兴起有关?生:出现了家畜饲养;还有石器骨器等磨制工具师:家畜饲养;还有石器骨器等磨制工具的出现,也是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标志。原始农业的兴起对人类文明的发展至关重要,大家想一想,为什么这样说?学生回答:人类从

此有了固定的食物来源,避免了随意迁徙、到处流动的生活;人类在原始农业兴起的过程中,发明了很多有用的生产工具,今天很多生产工具的雏形,其实在这时已经出现了等师总结:原始农业的兴起和发展,为古代人类文明社会的到来准备了重要的物质基础。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一直非常重视农业生产的发展,因为它是人类社会存在

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民以食为天,国以农为本”说的就是这个道理。课堂反馈1、为进一步了解自然地理环境的不同造成河姆渡和半坡原始居民的房屋建筑,完成辩一辩,教师出示河姆渡和半坡原始居民的房屋建筑图,提出问题:判断下面分别是哪个遗址的房屋,请说明各自特点和判断依据。学生回答出:

第一个是半坡原始居民的半地穴式房屋,因为他们生活在黄河流域,冬较冷夏较热,半地穴式房屋冬暖夏凉。第二个是河姆渡原始居民的干栏式房屋,因为他们生活在长江流域,气候潮湿炎热,干栏式房屋利于通风、防潮。2、完成选择练习

小喜鸽
小喜鸽
好文档,与你分享
  • 文档 161806
  • 被下载 28752
  • 被收藏 0
相关资源
广告代码123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395972555 (支持时间:9:00-21: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