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第一节 北方地区》教学设计3-粤人版地理八年级下册.doc,共(4)页,33.000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6518.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第六章北方地区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一、教材分析在第五章认识中国地理差异和四大地理区域划分的基础上,教材从第六章开始,逐章介绍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并在每章的第一节讲述该地理区域的概述。本节教材就是北方地区的概述。本节教材主
要介绍北方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以及在这样的自然环境条件下人们是如何发展农业生产的。在介绍北方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时,教材主要突出三点:1、地形:北方地区的地形以平原和高原为主,且平原集中连片,耕地资源要比南方地区优越。2、气候:就气温来讲,北方的年平均气温要低于南方,尤其是冬季,北方的平均
气温都低于0℃,因此北方冬季最主要的景观就是壮丽的雪景;就降水来讲,由于北方地区处于季风气候区,因此降水的季节变化大,主要集中于夏季,且年降水量一般可以达到400~800mm,属于半湿润区。3、土壤:
东北平原的黑土地、黄土高原的黄土层、华北平原的河流冲积土。农业是与自然条件关系最密切的产业部门。我国北方地区之所以适宜发展旱作农业,是由北方地区的气候、地形、水文等自然条件所决定的,从而使学生了解农业生产是深受自然环境影响的人类活动方式,更深刻地理解因地制宜对农业生产的重要性。教学中,紧紧围绕
“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这一理念开展课堂活动,始终以学生身边熟识的事物作为导入材料,使学习贴近学生生活,由近及远,自然而然地去学,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有地理,地理就在身边,强调运用已有的地理知识发现、分析、解决生活中的地理问题,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提高
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二、教学目标1、阅读北方地区的地形图,找出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的界线,描述北方地区的范围。2、阅读齐齐哈尔、石家庄、延安三城市的气候直方图,概括北方地区的气候特征;比较石家庄和齐齐哈尔、石家庄和延安的气候差异
,分析造成气候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3、阅读景观图片,了解、比较北方地区三大地形区东北平原、黄土高原、华北平原土壤的特点。4、比较景观图片,分析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黄土高原发展农业的有利和不利的自然条件。5、阅读图片,认识
北方地区的主要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明确北方地区在地形、气候、水文等自然条件的影响下,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适宜发展旱作农业。三、教学方法多媒体辅助教学结合比较法、合作讨论法四、教学过程导入:展示“中国四
大地理区域分布范围”图,请学生一一指出哪四大地理区域。展示:景观图片“雄伟的长城、吉林雾凇、沟壑纵横的黄土高原、肥沃的黑土地”师问:这些都是这四大地理区域中哪一个地理区域的典型景观?生答:北方地区。讲授新课:展示:“北方地区的位置和范围”图师问:请同学们找出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
西北地区、青藏地区的界线,描述北方地区的范围?生答:北方地区大体位于大兴安岭、青藏高原以东,内蒙古高原以南,秦岭-淮河以北,东临渤海和黄海。教师讲授:很显然,从纬度位置来看,北方地区是属于我国纬度偏高的地方还是纬度偏低的地方?纬度偏
高的地方。因此,冬季,在北方我们能看到的更多的是这样的景观:华北平原的雪景、东北平原和大小兴安岭的雪景、黄土高原的雪景、封冻的黑龙江、封冻的黄河壶口瀑布等。(PPT展示北方各地壮丽的雪景)这正如毛主席《沁园
春·雪》中所描述的那样: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由此可见,冬季的北方大地是寒冷的,冬季的雪景是我国北方地区自然环境显著的特征之一。师追问:为什么北方地区冬季降水以固体形式存在,并短时间难以融化呢?生答:因为北方地区冬季的平均气温在
0℃以下。过渡:冬季寒冷,这属于自然环境中哪个要素的特征?气候要素的特征。由此可见,冬季寒冷是北方地区气候的显著特征,这主要是北方地区的纬度位置决定的。但是影响气候的因素除了纬度位置,还有海陆位置、地形等,那么这些因素是怎样影响气候的。下面我们就
通过教材P10的活动,比较齐齐哈尔、石家庄、延安三个城市的气候,来认识北方地区的气候差异。活动1:展示齐齐哈尔、石家庄和延安的地形图和气候直方图1、概括齐齐哈尔、石家庄和延安三个城市气候的共同特征。冬季寒冷,夏季炎热;年降水量比较丰富,
季节变化大,降水主要集中于夏季。2、比较石家庄和齐齐哈尔的气候差异,说明导致两地气候差异的主要原因。纬度位置、海陆位置3、比较石家庄和延安的气候差异,说明导致两地气候差异的主要原因。海陆位置、地形过渡:位置、地形影响气候,那么气候又会影响什么?气候会影响植被、土壤,人们的生产与生活等。介绍:
北方地区的土壤东北平原在冷湿的环境下,发育了肥沃的黑色土壤。人们常把东北平原称为“黑土地”。黄土高原被深厚的黄土所覆盖。黄河、海河从黄土高原携带大量泥沙在下游地区堆积,形成了广阔的华北平原。黄土高原、
华北平原又常被称为“黄土地”。活动2:比较东北平原、华北平原的景观图片说一说:这两大平原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地形:地势平坦、耕地广阔;气候:雨热同期、水热较充足;土壤:黑土、黄土土层深厚,土壤肥沃。活动3:展示黄
土高原的景观图片比一比:相较于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黄土高原发展农业的有利与不利的自然条件。地形:沟壑纵横,多数耕地面积小、有坡度;土壤:水土流失严重,土壤贫瘠;气候:光照条件优越,但地势较高、热季稍短,降水偏少。过渡:不仅是黄土高
原,甚至整个北方地区相较于南方地区来讲,降水偏少,水资源相对短缺。因此,北方地区要种植农作物只适宜种植比较耐旱的农作物,发展旱作农业。展示图片,介绍北方地区的主要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教师讲授:北方地区是我国重要的旱作农业区。水资源成为制约北方地区发展的重要条件
,尤其是华北平原,水资源短缺极其严重。比如华北平原的春季就很容易发生严重的旱情,这是为什么呢?活动4:分析华北平原春旱的成因及其影响。1、以济南为例,说出华北平原春季(3~5月)的气温变化和降水特点。春季气温回升很快;3、4、5三个月的降水量都很少。2、讨论华北
平原形成春旱的自然原因和社会经济原因。自然原因:春季降水少,气温回升快,蒸发量大;河流少,且径流量小;水土配置不合理,耕地多,水资源少。社会经济原因:工农业用水过度,水资源污染严重,利用效率不高,浪费严重。3、讨论华北平原春季的气候特点对农作物生长的影响。春季,正是农田需水量大的
时期,这时缺水会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导致农业减产。4、议一议华北平原的人们是如何应对春旱的。措施:南水北调;修建水库;采取喷灌等,节约用水;防治水污染;采取地膜覆盖、建塑料大棚,减少风干和水分蒸发;培育抗旱的新品种;种植耐旱的作物;打机井。教师梳理归纳,课堂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