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青藏地区》教学设计4-粤人版地理八年级下册

DOC
  • 阅读 66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4 页
  • 大小 398.500 KB
  • 2022-11-13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0.9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喜鸽】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第四节 青藏地区》教学设计4-粤人版地理八年级下册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第四节 青藏地区》教学设计4-粤人版地理八年级下册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在线阅读已结束,您可下载此文档阅读剩下的2 已有0人下载 下载文档0.90 元
/ 4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0.9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第四节 青藏地区》教学设计4-粤人版地理八年级下册.doc,共(4)页,398.500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6517.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八年级下册第六章第四节《青藏地区》教学设计一、教学背景分析:(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本教学设计是粤人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六章第四节《青藏地区》。课标对青藏地区的要求如下:运用地图说出青藏地区的位位置、范围。在地形图上识别青藏地区的主要地形类型,并用自己的语言

描述青藏地区的地形特征。阅读地区和气候图表,说明青藏地区的气候特征。举例说明青藏地区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完成本课标就是要求学生能够指图说出青藏地区的位置、范围、地形类型,以及青藏地区的气候特征。

能简单说出地形、气候、河流、自然资源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从而学会分析地理要素之间关系的方法,培养地理要素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能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地理思维方式。并通过对我国大好河山的认识进一步增强爱国情感。学生对我国的地形和气候有一定的了解,在此基础上,详细认识青藏地区的地形气候、自然

资源,并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遵循直观性原则,启发式原则,本课较多地使用比较数据和地形图、示意图、景观观图来完成课标要求。(二)学生情况分析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通过八年级上册地理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有关中中国地形

、中国气候的相应知识,绝大部分学生具有一定的读图、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运用中国地形图、中国气候类型图、中国1月、7月气温分布图和中国年降水量分布图,通过读图,分析解决问题。本课之前,已经学习了《北方地区》、《南方地区》,

通过教师有意识的训练,学生初步掌握了学习区域地理的一般方法。本教学设计所面对的是初二的学生,他们对地理学习有角浓厚的兴趣,部分同学表现欲望强烈,而且具备一定的解决问题能力。八年级学生对问题的认识正处于从感性到理性的转变过程中,从以形象思维为主,逐渐过渡到形象思维和抽象

思维并重的状态。所以本节课采用小组合作式学习。但是由于学生的认知水平仍旧有限,读图归纳能力较欠缺。仍旧需要教师适时的启发式引导和讲解。以往教学中存在的问题:1.以往多采用讲授式为主的教学方法,给学生提供的资料分析空间较小,学生自主分析综合的能力训练不够,甚至直接导致对区

域特征认识不足,进而影响学生归纳地理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关系。2.学生很难归纳地理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关系所以本节课教师提供相应的数据材料、地图及直观素材,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学生分析归纳区域特征,通过生生、师生之间交流,发现问题、提出质疑、再交流达成共识。二、教

学目标:基于对课标的解读和学生情况分析,制定如下教学目标:1、知识识与技能通过读图了解青藏地区的位置、主要地形区和地形特点,并分析出以“高”、“寒”为特色的自然地理特征。2、过程与方法结合资料,分析青藏地区“高”、“寒”独特的自

然环境以及对生产、生活的影响。学会分析地理要素之间关系的方法,举例说明青藏地区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青藏地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持续发展的方向。培养地理要素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能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地理思维方式。并通过对我国大好河山的认识进一步增强爱

国情感。三、教学重点:青藏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四、教学难点:自然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五、教学内容选择:青藏地区的位置、范围、地形、气候、自然资源六、教学方式:小组合作七、教学手段:多媒体八、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时间安排导入创设情景:猜猜看:老师去哪了?看图思考回答激发兴趣2分钟新课讲授自主学习出示学习目标齐读学习目标明确本课学习目标1分钟知识热身:你对青藏地区了解多少?小组汇报及时评价出示相应图片,配合小组汇报阅读课本P26-29

内容,完成导学案自主学习内容的学习。听汇报,补充,发表不同见解1.明确本小组学习任务,明确青藏地区的位置、范围、主要山脉、地形、气候特点。2.了解青藏地区的面积、民族、人口分布特点和主要资源及农业主要分布特点。10分钟

出示研讨内容:交流研讨小组合作、展示、精讲1、读课本第16页图6.8、第26页图6.31和图6.36,说说青藏地区与长江中下游地区气温差异明显的原因:2、勇敢挑战A、为什么青藏地区太阳能资源丰富?B、小明的父母到青藏地区支教,准备从河源搬家到拉萨居住一年,小明在收拾行李时遇到两个问题。请给点建议:

C、小明来到青藏地区看到农作物种植业主要分布在河谷地区,为什么?青藏地区农业发展的制约因素是:小组汇报,及时评价出示相应图片,引导讨论,配合小组汇报教师归纳,总结1、小组成员互相讨论,形成一致答案,对于存在异议的地方,做好记录;2、本小组中选出最优秀的自学讨论结果,作好展示准备。1.

让学生通过结合资料,分析青藏地区“高”、“寒”独特的自然环境以及对生产、生活的影响。2.学会分析地理要素之间关系的方法。用本课所学知识解析青藏地区的生活现象,学以致用。20分钟总结收获引导学生归纳总结本课所学知识学生代表总结,各抒己见激发

学生归纳总结本课所学知识,提高课堂效率。5分钟巩固练习指导学生运用本课所学知识解答问题,查漏补缺。独立完成与合作交流相结合通过反馈练习让学生查漏补缺5分钟板书设计第四节青藏地区教学效果及反思1.本教学设计采用小组合作学习为主的学习方式,充分调动动

了学生的积极性。并注意和中国行政区划、中国地形、中国气候的相关知识密切联系,学生运用已学知识解决新问题,有利于学习方法的形成,同时对旧知识起到现固作用。2.本节课注重培养学生地理思维方法,学生通过小组合

作学习,能够建立起地理事物相互联系的观点。3.本课提供了青藏地区的生活图片,加强了学生对青藏地区的感性认识,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其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气压低、缺氧、空气稀薄日照强、日光城、辐射强日温差大,年温差小地广人稀,生态脆弱夏季低温

,河谷农业高寒

小喜鸽
小喜鸽
好文档,与你分享
  • 文档 161806
  • 被下载 28762
  • 被收藏 0
相关资源
广告代码123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395972555 (支持时间:9:00-21: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