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四川盆地》教学设计4-粤人版地理八年级下册

DOC
  • 阅读 52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2 页
  • 大小 33.500 KB
  • 2022-11-13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0.9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喜鸽】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第三节 四川盆地》教学设计4-粤人版地理八年级下册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在线阅读已结束,您可下载此文档阅读剩下的1 已有0人下载 下载文档0.90 元
/ 2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0.9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第三节 四川盆地》教学设计4-粤人版地理八年级下册.doc,共(2)页,33.500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6503.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教学内容第三节四川盆地教材分析(简要)我国四大盆地中形态最典型、纬度最南、海拔最低的盆地,是中国和世界上人口最稠密的地域之一,也是巴蜀文化的摇篮。这里有发达的农业、丰富的自然资源等,均与其所处的优越地理位置和地形条件密切相关。通过学习学生能进一步认识盆地的地

形特点,树立人地和谐观,感受环境和富庶;树立因地制宜的观念。教学目标1、通过图表材料学习,让学生学会分析四川盆地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特点;2、说明盆地富庶的表现及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3、学会分析区域的自然环境、人们的

生产生活之间的关系,理解一地区的区域特色是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相互联系、共同作用的结果。教学重点盆地的自然环境和富庶;树立因地制宜的观念教学难点学会分析区域的自然环境、人们的生产生活之间的关系教学方法读图

指导法、小组合作教具准备希沃白板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课前布置作业学生上网或图书馆查找四川盆地旅游资源的资料,班上交流展示(学生结合课本P53文字资料和图思考设计。)新课导入展示四川盆地的自然和人文景观图

片(九寨沟)学生思考为什么称四川盆地为“巴山蜀水,天府之国”导课,激发学生的兴趣过程1:巴山蜀水一、读图7.39,结合P51活动1,思考下列问题:1、描述四川盆地的地理位置。2、读四川盆地地形图勾画四川盆地主要轮廓。3、找出流经四川盆地的主要河流有哪些?4、观察河流的流向,

思考四川盆地的地势特点。二、探究:四川盆地为什么是紫色土?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四川盆地的气候特点。三、结合前面所学内容,完成P51活动2学生读图,结合阅读课本文字材料,讨论完成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自主归纳知识和合作学习能力过程2:天府之国一:读图7.39,结合P52活动,思考下

列问题:1、成都平原为什么叫做“天府之国”;2、都江堰工程为什么被称为“世界水利文化的鼻祖”?它对成都平原起到什么作用?3、有利于农业发展的区位条件有哪些?二:展示四川旅游文化资源的相关图片课前布置,组织引导学生根据四川盆地的自然和人文景观

设计旅游路线学生读图,结合阅读课本文字材料,讨论完成以小组为单位,派代表上台发言培养学生阅读材料,归纳、分析能力利用多媒体技术,将学生地想法实时投影呈现到白板上培养学生小组团结合作和查找资料的能力过程三,蜀道变通途一、读图7.48找出新中国成立以后,四川盆地为改变“蜀道难”所修建的交通

干线四川盆地内外交通干线铁路公路水路航空二、读图7.54,结合课本P56“知识之窗——成渝经济区”,说说成渝经济区建设成为我国中西部重要的经济中心的有利条件学生结合课本P54图7.48,以及P55活动完成表格学生阅

读课本归纳总结得出结论作业布置基础题完成同步《学导练》相关习题拓展题板书设计1.巴山蜀水——优越的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气候温和、热量充沛、降水丰沛、土壤肥沃2.天府之国农业发展的优势3.蜀道变通途4.成渝经济区教学反思讲这一节《四川盆地》是我们地理组内的一件大事,为迎接这周海丰县教育局教研室一

行教研员莅临指导,我和同组的刘嘉敏老师采取了同课异构的方式。这一节课下来,我感觉收获非常之多,尤其是在听取了同组的老师,特别是同行的陈主任的听评课建议之后。现在将一些心得体会记下来:1、我们的课题(多媒体技术

)一定要多用在课堂上,要不断地深切地对操作模式进行探索:什么时候用,怎么用,用了之后怎么考核?2、地理教学过程中,一定不可以离开地图,地图是地理的第二语言,要将知识点落实到地图上。3、在讲解具体的问题时候,一定要注意读题启发,培养学生良好的做

题习惯,比如说“活动环节”的各个因素之间的串联关系可以引申到各个地理要素之间是相互关联的,要注重在平时课堂上模块式教学,这在初中阶段的教学中有必要性。4、课堂上对于学生的评价最后要用更直观的表现形式,这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更直观的了解到自己在课堂上的表现评价

,激励课堂气氛。5、可以利用“情景”和“模块”让学生自己首先思考,下一节课再让学生自己运用模块学习知识。6、对于一些模块,可以适当延伸,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和秀丽风景的热爱与向往之情,把《世界遗产名录》可以落实到初中阶段的考点上来。受益匪

浅。

小喜鸽
小喜鸽
好文档,与你分享
  • 文档 161806
  • 被下载 28760
  • 被收藏 0
相关资源
广告代码123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395972555 (支持时间:9:00-21: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