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第三节 四川盆地》教学设计5-粤人版地理八年级下册.docx,共(2)页,25.641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6502.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四川盆地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掌握四川盆地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河流、植被、土壤等自然环境特点;2.说明盆地富庶的表现及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3.学会分析区域的自然环境与人们的生产生活之间的关系。二、教学重难点:重点:盆地的自然环境和富庶
。难点:学会分析区域的自然环境与人们生产生活之间的关系。三、教学过程:(一)导入展示四川盆地的部分自然和人文景观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四川盆地被称为“巴山蜀水,天府之国”。新课学习,师生合作完成过程
1:巴山蜀水读图7.39,阅读P50文字材料,思考下列问题:A.描述四川盆地的地理位置;B.找出流经四川盆地的主要河流;C.观察河流流向,思考四川盆地的地势特点;探究:我们在讲中国的地形提到过四川盆地又被称为“紫色盆地”这是为什么呢
?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四川盆地的气候特点。我们知道不同的地理要素之间也是会互相影响的,试分析四川盆地地形与气候、河流等自然要素之间的关系。过程2:天府之国1.读图7.39-7.41,讨论完成活动:A.成都平原为什么被称为“天府之国”?
该区农业发达的原因有哪些?(提示从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思考)地形类型:气候特征:河流流向:典型植被:特色土壤:盆地温暖湿润自四周向中心流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紫色土B.阅读P52知识之窗,了解都江堰工程的地位及对成都平原起的作用。2.展示四川旅游文化资源的相关图片,了解该区丰富的历史
文化遗产。过程3:蜀道变通途古语说:“蜀道难,难于上青天。”从地形角度分析古代该区交通艰难的原因。1.新中国成立后,为了改变四川盆地的这种交通困境做了哪些努力,读图7.48,找出该区主要的交通干线。四川盆地内交通干线铁路公路水运航空2.结合P56图7
.54,说说成渝经济区建设成为我国中西部重要的经济中心有哪些有利条件。(三)总结与作业布置四川盆地地处我国西南部,四周山地和高原环绕,气候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温暖湿润,被称为“紫色盆地”、“天府之国”,四川盆地不仅农业发
达,因其独特的自然环境和悠久的历史,也形成了丰富的旅游文化资源。而以重庆和成都为中心的成渝经济区成为中国西部经济最发达的区域。板书设计:1.四川盆地2.巴山蜀水——优越的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3.天府之国——重要的农业基地——都江堰水利工程——巴蜀文
化4.蜀道变通途5.成渝经济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