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第六节 台湾省》教学设计3-粤人版地理八年级下册.docx,共(5)页,21.615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6500.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节课是认识省级区域的一节内容,我国有34个省级行政区,省级行政区是区域地理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加上台湾又是我国一个特殊的省级行政区域,所以本节在整章甚至整本书中
都显得很重要。《地理课程标准》的要求是:在地图上指出台湾的位置和范围,分析其自然地理环境和经济发展特色,说明台湾省自古以来一直是祖国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教材从台湾概况、台湾的自然条件和经济发展状况三部分内容认识台湾,较好的体现了《地
理课程标准》。【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能够运用地图说出台湾省的位置、范围明确台湾是中国的神圣不可分割的领土初步学会分析台湾省的自然环境。2、能力目标:逐步培养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初步学会认识区域地理的方法。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史实材料,使学生明确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重难点】依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材内容,我确定本节课的重点是明确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以及了解台湾的自然环境,难点是分析台湾自然环境之间的相互联系。我确
定重难点的依据是通过这一课的学习,让学生更多的了解台湾,了解台湾的自然环境,认识到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那么,如何把握重点,突破难点,实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呢?【教法学法】在本节课教学活动中,我采用讲练结合的启发引导式教学方法,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
学习、小组讨论等方法进行学习。我采用这种教法的依据有二:一是根据新课改精神,教师转变课堂角色,由知识的传播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学习活动的指导者、合作者与促进者。二是逐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学生分析】八年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读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有强烈的好奇心,应发挥
地理学科的优势,引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创设出浓郁的学习氛围,提高课堂效率。【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用课件播放一张与台湾有关的邮票《中国山河一片红》,配以优美的音乐《台湾民歌》,让学生在美的享受中开始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观察邮票错在哪里(学生举手说自己刚才看到,
邮票上中国大陆和海南都是红颜色,而台湾却是白颜色,因为台湾是中国的领土,也应该是红颜色)这个导入的设计跟这一节课的内容联系紧密,能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引发思考,快速熔入课堂的学习中。二、自主学习导入新课后,教师向
学生展示这节课的学习目标:1、证明台湾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了解台湾的位置、范围。2、读图分析台湾的自然环境。3、了解各自然环境之间的相互联系。然后学生自主学习,(时间约为4分钟)。这个环节的设置最主要就是为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让学生
在明确的学习目标指导下进行自主学习,比一上课老师就开始讲、学生听,效果要好得多。三、师生交流(时间约为35分钟)(一)、台湾的位置、范围。学生自主学习看书了解知识后,教师引导学生,刚才同学们发现邮票上台湾是白颜色,你找到了证据,
来证明台湾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吗?学生通过书上的资料,举手说自己找到的证据,分别从地缘关系、血缘关系和历史文化等几个方面分析证明,从而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了解了台湾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后,教师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读课本71页图,让学生在
图上找到台湾海峡、东海、南海、太平洋、澎湖列岛、钓鱼岛、福建省等,因钓鱼岛是一个热点问题,我又设计了一个环节,让生在地图上找钓鱼岛属于哪个海,举手说自己的答案,钓鱼岛属于东海,东海是中国的,所以可以证明钓鱼岛也是中国。接
着教师再引导:有一条重要的纬线经过台湾,同学们找一找是哪一条。学生在图上找到北回归线,认识台湾的纬度位置,及气候。这个环节的设置,教师主要是引导学生读地图,在图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样逐步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地图是地理的第二语言,学生通过看图能够学
会的,教师可以不讲或少讲。(二)、台湾的自然环境。教师启发引导学生:台湾的地形特点,学生结合课本或多媒体上的图举手回答。接着教师引导学生地图册41页和42页图,问:台湾的地形对河流,气温降水,植被,人口城市分布以及交通干线的分布有什么影响?这个问题稍微难一点,教师组织学生分成4个小组讨论后回答
,交流讨论成果:台湾的河流短急,水能丰富;山地气温垂直变化大降水具有山地比平原多、东部比西部多的特点;植被树种丰富,数量多,呈垂直分布;人口西部多于东部,平原地区多与山地;交通网络环岛分布,西部平原较稠密。接着教师对表现好的
小组表扬。这个环节的设置,通过小组互相讨论研究,变个体学习为师生之间和生生之间的信息交流,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在讨论中出现的争论和辩解,使学生的智力相互激励,产生智力的群体效应,形成思维高潮。
趁热打铁,再来了解各自然环境之间的相互联系。因为这个内容比较抽象,教师设计了一道连线题帮助学生理解。用连线题来理清自然要素之间的关系,非常明了,一看就明白。可化抽象为具体。这个环节教师采用启发引导式教学方法,培养学
生地理逻辑思维能力,让学生知道,各自然地理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的,只有理清,自然要素之间的关系,才能达到融会贯通。为以后学习区域地理提供学习方法。(三)、检测反馈用多媒体出示这一课的重要知识,检测学生的当堂学习效果。(用开火车的方式)这样能够让生参与课堂,提高学习成绩。同时提高课堂效率。教师过渡:
同学们知道余光中的《乡愁》吗?生齐读《乡愁》。这首诗表达了台湾人民盼望祖国统一的愿望!祖国领导人,也在为台湾统一不停的努力。2005年4月29日,总书记胡锦涛,会见应邀来访的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时隔60年后,国共两党最高领导人,终于
跨越海峡的阻隔,实现了历史性的握手。党和国家这么多的努力,只为实现台湾人民统一的愿望!只为实现中国山河一片红。就让这张邮票《中国山河一片红》(修改好的邮票台湾画成红色)“邮送真情”让我们给台湾同胞写信,告诉他们,我们的愿望吧。(四)、课后拓展(时间约为6分钟)课后拓展活动
“邮送真情”学生展示成果:举手读自己写的信(选4到5人),老师过渡: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话。让我们齐读台湾寄语(生齐读)祝愿:祖国早日实现统一!人有情、情有缘,台湾与大陆血脉相连!将爱国情感得到升华后,结束本课。这个环节的设置,呼应了导入新课时的邮票,
具有前后呼应的效果,又可使整节课有整体性。也能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本课以素质教育为目的,结合教材重难点,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出发,激发学生对地理问题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鼓励积极探究,实现书本知识和学
生生活的有机沟通让学生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对终生发展有用的地理,形成正确的人地观,激发学生爱国家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