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教学设计2-粤人版地理八年级下册.doc,共(4)页,103.000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6492.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白山黑水”──东北三省》教学设计(第一课时)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能够运用地图说出东北三省的位置、范围、地形、气候等自然环境特征。(二)过程与方法能够运用地图分析东北三省的自然环境特征。通过活动“认识东北三省的冷湿气候”,举例说明区域内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和相
互影响;认识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三)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保护湿地的学习,树立人地和谐相处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学习重点:运用地图说出东北三省的主要地形类型,会描述东北三省的地形特征。运用图文资料说出东北三省
的气候特征。学习难点:运用图文资料说出东北三省的气候特征。学情分析:经过一年的初中学习,初二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读图方法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并且在日常的生活和学习中掌握了一些关于中国地理的知识,具备了这些知识、能力、方法之后再来学习中国的区域就简单多了。但由于地理内容有
的问题很抽象,因此,在教学中需要充分利用图片、录像等材料来增加学生的间接体验,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指导学生分析地图,采取提问题、小组讨论等形式,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带着问题、有目的地阅读地图、分析地图,有利于抓住事物特征。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明确任务导入新课──播放电视剧《闯关东》的片段。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电视剧《闯关东》,请欣赏其中的一个小片段。剧中的关东就是山海关以东的东北三省。现实生活中,人们常用“白山黑水”、“林海雪原”“北大仓”“冰天雪地”等词语来形容东北三省,你
知道它们的含义吗?你对东北三省的印象还有哪些?这节课我们也一起闯一闯这关东,看一看那里的山山水水,感受一下那里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今天我们“首闯”关东的自然地理!东北三省的自然地理主要包括四方面的内容:一位置范围;二地形;三河流;四气候。为落实课标,我们重点学习东北
三省的地形特征和气候特征。另外我们还要通过教材设计的活动,学会分析区域内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一、图说位置范围读图中国省级行政区划:首先:师生共同分析东北三省的位置和范围,学生回答问题:①东北三省位于我国的什么方位?(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展示交流②包括哪三个省?③简称分别是什么?④东
北三省北部、东北部与谁相邻?⑤西部与我国的哪个省区接壤?⑥西南与哪个省区接壤?⑦南到什么海?⑧东南与谁相邻?其次:请同学们参照以上信息,独自走上讲台、指图描述东北三省的位置和范围。最后: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给学生以肯定、鼓励或纠正。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东
北地区主要包括黑、吉、辽三个省份,这三个省份的地形以什么为主呢?接下来我们来学习内容二东北三省的地形。二、图解地形分布读图6.11“东北三省的地形”,完成下列各题:(勾画并记忆)1、(1)找出大兴安岭、小兴安岭、长白山脉;山脉的排列呈什么形状?(
2)找出东北平原、三江平原、松嫩平原、辽河平原。环节一:找出并记忆以上地形区环节二:教师检测记忆情况,并解释说明:①长白山:东北地区的第一高峰,又称关东第一山,山顶常年积雪覆盖,上又有很多白色浮石,人们称之为“白山”。②林海雪原:除了长白山,东三省西部、北部也是山
地,我们知道山地最适宜发展林业,大兴安岭、小兴安岭、长白山地是我国最大的天然林区。这里的森林,如同一片海,所以叫林海(欣赏景观图:《林海雪原》),雪原是指东北三省冬季寒冷,白雪皑皑。③山脉的排列情况:东北三省东部、西部、北部山地环绕,形成了一个
开口朝南的马蹄形。④东北平原:是我国面积最大的平原,可谓沃野千里。它由三部分组成的由北向南依次三江平原、松嫩平原、辽河平原。环节三:引导学生分析东北三省的地形类型及分布状况除了山,这里也有水。东北三省河流众多。读图6.11:2、找中俄界河黑龙江;中朝界河鸭绿江、图们
江;再找乌苏里江、松花江、嫩江辽河。3、归纳东北三省的地形特征。环节四:自主学习完成2、3题。环节五:教师讲解有关河流内容①黑龙江:常称“黑水”,位于大、小兴安岭北部,是东北地区最长的河流,因河水中富含腐殖
质,河水呈微黑色而得名。是中国和俄罗斯的界河。②鸭绿江、图们江:在长白山的东南方,是中国和朝鲜的界河。③河流众多除了以上界河,这里还有乌苏里江、松花江、嫩江、辽河等环节六:引导学生归纳东三省地形特征:“山环
水绕,沃野千里”东北三省,拥有这样的山河大势,确实令人心旷神怡!如果我们选择在冬天“闯关东”,一定要带足什么呢!衣服。东北很冷,除了冷,东北气候还有什么特征,接下来我们来探讨东北三省的气候。三、图探气候特征读图6.13,请同桌讨论完成下列
各题:4、归纳东北三省年平均气温的分布特点。影响这种分布的主要因素是什么?5、归纳东北三省降水量的分布特点。影响这种分布的主要因素是什么?6、东北三省气候有什么特点?原因是什么?学生:根据老师的要求先自己思考这些问题,然后将个人思
考的结果同桌之间进行交流。教师:老师抽一定数量的同桌组合交流对于问题的不同看法;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给学生以肯定、鼓励或纠正。教师强调:东北三省属于季风气候,雨热同期,降水集中在夏季;由于冬季气温低,所
以冬季以降雪为主。冬季漫长严寒,夏季短促温暖。冬季漫长,但南北存在着明显差异:大兴安岭北部长冬无夏,辽东半岛南部冬季较短。东北三省冬季以降雪为主,雪期长短、积雪厚度也都存在着地区差异。接下来我们通过教材设计的活动:归纳东北三省雪期的分布规律、认识东北三省积雪厚度存在地区差异、分
析东北传统民居特点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从而进一步认识东北三省的冷湿气候。四、感知气候冷湿读图6.14“东北三省雪期始期、终期和雪厚的分布”(1)归纳漠河、齐齐哈尔和沈阳的雪期由北向南的变化规律。(2)找出延吉、长春和
漠河的积雪厚度,分别比较延吉和长春、漠河和长春的积雪厚度差异,并说明导致这种差异的原因。(从地形、纬度位置和距海远近三个方面考虑)(3)东北三省的传统民居具有房顶坡度大、墙体厚、窗户小等特点,说说这种传统民居特点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分排讨论:南排:第一题;中排:第二题;北排:第三题,每排派一代表回答
问题,其他成员补充。其他组的同学可以提出疑问。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给学生以肯定、鼓励或纠正。最后强调: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东三省的雪期、积雪厚度存在着地区差异。但也不难发现这里的雪期长,积雪厚度大,这说明了:
东北三省冬季降雪多,气候冷湿。这样的自然环境下,东北的传统民居房顶坡度大,墙体厚,窗户小。(三)课堂小结同学们,至此,我们一路闯下了东北三省的自然地理部分:位置范围、地形、河流和气候;同时也领略了冷湿的气候下的东北民居。你收效怎样?请同学们完成检测练习。
下节课,我们将再闯关东的农业地理、工业地理,感受那里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四)巩固训练1、写出省级行政区的名称:A,B,C。2、山脉D;E;河流F,它是两国的界河。3、K所代表的地形区是()东北三省山河分布特征()(五)板书设计“白山黑水”──东北三省1、
位置东北部范围:黑、吉、辽2、地形山环水绕沃野千里3、河流冷墙厚窗小4、气候:湿房顶坡度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