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坚持依宪治国》教学设计2-统编版八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doc,共(6)页,211.500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649.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12.1《坚持依宪治国》教学设计【课标依据】本课所依据的课程标准相应部分是“我与国家和社会”中的“法律与秩序”,具体对应内容标准是“知道依法治国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管理国家,体会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实施有赖于每个公民的参与,是全体公民的
共同责任”。本课所依据的《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相应部分是“青少年法治教育内容”中的初中阶段的教学内容与要求,具体对应的内容与要求是“进一步深化宪法教育,理解国家基本制度,强化国家认同”。【教材分析】从单元结构来看,本单元第一课是为什么要“坚持宪法至上”,而第二课则主要讲述如何“
坚持宪法至上”。只有坚持依宪治国,才能将书面的宪法规范转化为现实的宪法秩序,实现人民主权、保障人权的目的。因此,从逻辑顺序上来看,本节课也是对上节课的延伸解释。本课通过对宪法是全国各族人民、一切国家机关和武
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的根本活动的准则,以及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的讲解,从而帮助学生增强法治意识,捍卫宪法尊严。【学情分析】学生经过第一节课的学习,已经了解宪法规定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并且厘定国
家权力与公民权利的界限,约束和规范国家权力运行,以保障公民权利的实现。本节课则是对于第一课的逻辑延伸,本课安排一课时,在课堂中将基于情境,探究问题,生成观点,让学生了解我国是如何从行动上坚持宪法至上的。【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崇尚宪法的思想,树立宪法意识,自觉以宪法为
根本的活动准则,深刻认识依宪治国对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作用,自觉树立宪法观念,增强守法意识。2.能力目标:理解宪法作为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坚持依宪治国的必2要性,掌握宪法知识,运用宪法知识维权,自觉参与民主政
治生活。3.知识目标:了解现行宪法的构成,理解宪法是根本的活动准则、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懂得中国共产党必须以宪法为根本的活动准则的道理。【重点难点】1.宪法是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活动准则2.宪法具有最高法律地位、法律权威和法律效力。【教学策略与手段】1.教法选择:情境体验法、讲授法。2.学法
引导: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讨论法、案例分析法。3.课堂组织形式:讲授与活动相结合4.教具应用:多媒体课件5.课前准备:下发宪法读本,通读宪法【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流程】一、导入新课播放视频:宪法宣传片设问:视频中的“它”是谁
?教师导语:从国家宪法日的设立,到国家公职人员宪法宣誓制度的确立,都表明了我们国家维护宪法权威保障宪法实施的决心,坚持依宪治国必能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有力的宪法保障。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二课第一框《坚持依宪治国》。设计意
图:视频导入,既能吸引学生的兴趣,又能把知识与现实进行联系,体现学科的特点。3二、讲授新课环节一:比宪法知识,聚宪法热点活动一:宪法知多少?1、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第一部宪法诞生于哪一年?2、新中国成立以来颁布了几部宪法?3、现行宪法是哪一部宪法?4、现行宪法经过了几次修改?5、“国家
宪法日”是哪一天?6、我国现行宪法的构成?(学生回答)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直观的感受到宪法离我们并不遥远,时刻保障着我们。也引出对宪法构成和内容的结论。活动二:通读宪法展示内容:“八二宪法”正在进行第五次修改展示宪法的部分条
款思考:1、我国为什么要对宪法草案进行广泛讨论?2、观察宪法部分条款,说一说宪法规定国家生活中什么样的问题?(学生讨论回答)归纳总结:我国宪法是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是国家的根本法设计意图:聚焦修宪热点
,并展示修改后宪法的目录和条款,更加具有真实性,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环节二:析经典案例,品依宪治国活动三:展示案例2016年中国十大宪法案例之首:辽宁贿选案思考:1、全国人大代表拉票贿选的行为有哪些危害?(影响公平公正、降低宪法公信力、损害国家和人民群众的利益
……)2、对这些违宪人大代表的处理说明什么?归纳总结:宪法是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4活动四:细读宪法(展示宪法序言部分内容)宪法在序言中规定:“全国各族人民、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都必须以宪法为根本的活动准则,并且负有维护宪法尊
严、保证宪法实施的职责。”辩一辩:有同学说,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制定了宪法,邓小平、习近平等提出的思想还成为我们的指导思想了,那中国共产党是不是可以不受宪法的约束。归纳总结: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必须以宪法为根本的活动准则。设计意图:通过时政,用事实证明组织和个人需要以宪法作为行动准则,让学生感受到
宪法是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最高行为准则。环节三:比不同法律,悟法律效力活动五:看内容,猜法律展示表格:项目类别宪法普通法律5内容上法律效力上制定修改程序上学生完成连线,并填表。归纳总结: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在国家法律体系中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权威和法律效力。活动六:品读宪法案例一:孙志刚案
案例二:(修宪花絮)在2004年的宪法修正案中,其中涉及对土地和私有财产征收、征用及补偿问题的条文,删除了一个小小的逗号。为了删改这个逗号,大会主席团向代表们提交了长达450余字的解释和说明。如果逗号不去掉,写进宪法的这个句子,不同的人对逗号分割力度可能会有
不同的理解。为了维护人民的权利,新的宪法修正案删掉了这个逗号。结合案例思考:当其他法律与宪法相抵触了会怎么样?为什么宪法的制定和修改比其他法律更加严格?归纳总结: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其他法律是根据宪法制定的,不得与宪法的原则和精神相违背。否则,就会因违宪而无效。严格的制定和修改程序,一方
面使得宪法的内容具有更广泛的民意基础,另一方面可保障宪法的长期稳定性,使国家长治久安,社会健康发展。设计意图:通过图片和文字资料的展示,让学生认识到宪法的特殊地位,宪法的制定和修改的严格过程【课堂小结】6所以说宪法是根本大
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宪法是国家法治统一的基础,要实现全面依法治国,保障宪法实施,必须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宪法的规定具有原则性的特点,各种法律制度是对宪法规定的具体落实。宪法是对公民基本权利的根本确认和保障,其他法律也对公民基本权利的实现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课堂提升】模
拟宪法宣誓老师领诵誓词,左手抚按宪法,右手举拳;其他同学整齐排列,举起右拳,跟诵誓词。我宣誓:忠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维护宪法权威,履行法定职责,忠于祖国、忠于人民,恪尽职守、廉洁奉公,接受人民监督,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努力奋斗!”宣誓
人:设计意图:作为课堂的升华,让学生树立宪法尊严,情感得到提升。【板书设计】【作业设计】分小组,收集法治新闻,了解我国法治建设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