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青藏地区》教学设计1-粤人版地理八年级下册

DOC
  • 阅读 81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5 页
  • 大小 2.448 MB
  • 2022-11-13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0.9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喜鸽】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第四节 青藏地区》教学设计1-粤人版地理八年级下册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第四节 青藏地区》教学设计1-粤人版地理八年级下册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在线阅读已结束,您可下载此文档阅读剩下的3 已有0人下载 下载文档0.90 元
/ 5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0.9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第四节 青藏地区》教学设计1-粤人版地理八年级下册.doc,共(5)页,2.448 M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6488.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1/5《青藏地区》教学设计【教材分析】《青藏地区》是粤人版八年级下册地理教科书中第六章第四节的内容。既是前面中国地理上册所学的中国的疆域、地形、气候、水系等知识的综合运用,也是前面所学区域地理的延伸,而且青藏地区面积占了我国的四分之一,自然环境较为特殊,作为我国环境脆弱又急需援助建设的区域是一个典

型代表,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既能引导学生通过读图分析理解青藏地区在地形、气候、河湖、资源能源方面的独特自然特征及其现象背后的深刻地理道理,又能探究出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影响下的当地人民独特的生活和河谷农业、

高寒牧业等生产活动状况。【学情分析】学生日常阅读量少,知识面较窄,因此,应注意安排好预习环节,关键是能引导学生搜集有关青藏地区的地形、水系等各种地图以及课下收集能反映藏族人民生活的景观图片就非常重要了,平时教师要在培养学生读图、用地图分析地理事物地理现象的成因方面多下工夫,帮助学生

充分学会用地理的地图工具来解决地理难题,保证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和教学目标的落实。课堂活动要简易可行,贴近学生的生活,设计太深的话学生难以完成,太简单的话又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课堂上要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以激发学生学习区域地理的兴趣,试着设置地理情境,让学生小组合作探究展示,学生很感兴趣,对农

村孩子也是极好的锻炼。【课程标准】在地图上指出青藏地区的范围,用事例说明青藏地区自然地理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教学目标】1.读青藏地区地形图,描述青藏高原的位置、范围及“高原”为特色自然地理特征。2.读青藏地区农牧业分布图,结合教材文字资料,知道自然特征对农

业区分布的影响,说出青藏地区生产生活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教学重难点】2/5探究青藏地区特殊的位置、地形地势、气候、等自然地理要素。探究青藏地区特殊的地理要素之间的关系以及本区自然与人文地理之间的关系。【教学方法】讨论法、读图分

析法、探究法、参与式教学法【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本节课以考察的形式学习,首先将学生带入考察情境。同学们请跟随小优博士去青藏高原探一探它的精彩纷呈吧!!(组成考察团,分三站):请您欣赏、走近青藏、了解青藏。首先让同学们根据之前的知识储备,为本次考察进行

考察前准备。将同学们迅速带入学习情境。首先进入第一站请您欣赏—青藏风光,通过对青藏地区的欣赏,我们可以了解到,青藏地区独特的自然人文风光。通过此环节,激发学生对西北地区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任务1读

青藏地区地形图,描述青藏高原的位置、范围及“高原”为特色自然地理特征。通过课堂活动,说出青藏高原牧区的类型、主要畜种。首先进入考察的第二站:走近青藏—位置地形。为学生提供青藏地区的地形图、范围图,从方向、地势阶梯、区域划分,三

方面指出该区位置。从经纬度位置、自然界线方面指出青藏地区的范围。通过请同学们在图中描出喜马拉雅山脉、昆仑山脉、阿尔金山脉、祁连山脉、横断山脉。3/5教师通过对青藏地区地形剖面图,通过课堂探讨让学生了解青藏地区“高寒”为主的

自然地理特征。初步了解青藏地区的位置地形之后,通过在地形图上描出长江、黄河、澜沧江、雅鲁藏布江等大江大河,来探究青藏地区水系分布青藏高原海拔高,气候终年寒冷,山顶终年积雪,冰川广布。当气温升高时,冰雪消融,这些冰雪融水成为了

许多大江大河的水源地。下面进行考察的第三站:了解青藏—气候类型。首先老师展示出中国气候类型分布图,让学生初步感知青藏地区的气候类型。4/5充分利用青藏地区和成都对比的气温曲线与降水量柱状图,提出引导学生分析探究的问题,逐步引导学生在指图、分析图的过程中建立

起青藏地区独特气候类型,并引导学生分析这些自然地理现象背后深刻的原因。在此过程中,教师应着重培养学生对地理要素之间的关系并注意探究地理现象背后的原因的能力。模拟一次雪域高原之旅,你要准备哪些物品?尝试说出为什么带这些物品?成果展示交流教师创设情境:根据高原特殊的自然环境特

征,准备物品?模拟雪域高原之旅,交通工具与线路:乘火车从西宁到拉萨。5/5接下来展示选取这些物品的理由:任务2读图文资料,找出自己最想去的地方,并说明原因。学生讨论回答【课堂小结】1.位置与范围2.地形3.气候4.河流

小喜鸽
小喜鸽
好文档,与你分享
  • 文档 161806
  • 被下载 27293
  • 被收藏 0
相关资源
广告代码123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395972555 (支持时间:9:00-21: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