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第二节 土地资源》第一课时导学案-粤人版地理八年级上册.docx,共(4)页,360.986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6456.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1第三章第二节土地资源导学案(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运用图表数据,分析、总结出我国土地资源的特点。2、利用地图,说出我国主要土地利用类型的分布特征,体会我国土地资源的区域差异。学习重难点:我国土地资源的特点和主要土地利用类型的分布。学习过程:一、温
故而知新土地是自然资源吗?请说出理由。如果是,那它是可再生资源还是非可再生资源?判断的依据是什么呢?二、关注生活我们学校附近有哪些土地利用类型?如果你来设计的话,你会怎样安排各类土地利用类型所占的比例?三、探索新知(一)读P50图3.2“中国土地利用类型构成图”1
、纵观全图,你能总结出我国的土地在利用类型方面的特点吗?2、细心观察,可以发现各土地利用类型所占的比例:耕地、林地、牧草地、其他用地及未利用土地;由此分析可以得出:各土地利用类型所占的比例,比重小。(二)读P50图3.3“中国土地总
面积占世界总面积的比例图”和图3.4“中国与部分国家人均耕地面积比较图”及下表土地类型面积(万平方千米)世界排名中国人均(平方米)世界人均(平方米)土地总面积9603810027762耕地95.148022501林地128.65108571
70草地313.33264462351、由图表资料可以看出,我国的土地总面积居世界第,但2人均土地面积仅相当于世界平均值的;耕地总面积居世界第位,但人均耕地面积仅是世界平均值的,且从图3.4可以估算出加拿大的人均耕地面积是我国的倍。你能说出其原因吗?2、据此,你是不是
又发现了我国土地资源的另一特点呢?(三)小组合作探究读P51图3.5“中国主要土地利用类型分布图”,结合P20的图2.1、P22的图2.3、P27的图2.10、P30的图2.16等多幅地图,分析各主要土地利用类型的分布状
况,进而理解自然环境各个要素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31、充分利用上图自主思考完成我们在耕地上种植农作物,一般选择地势较平坦、水分较充足的地区。哪些地形区符合这些条件呢?这些地形区位于哪些干湿区?属于季风区还是非季风区呢?林地适于在山地分布,要求有充足的水分。你知道哪些地形区符合这些条件吗?
这些地形区位于哪些干湿区?属于季风区还是非季风区呢?草地适于在山地或高原分布,不需要太充足的水分。你知道哪些地形区符合这些条件吗?这些地形区位于哪些干湿区?属于季风区还是非季风区呢?2、小组交流讨论,
进一步归纳理解自然环境各个要素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主要土地利用类型主要分布地区季风区/非季风区主要干湿区主要地形在我国的部位(方位)耕地林地草地未利用土地高原、山地、盆地四、课堂作业41、下列土地利用类型与主要分布地区搭配正确的
是()A.耕地-东北平原B.耕地-塔里木盆地C.草地-华北平原D.林地-内蒙古高原2、我国土地资源对农业发展的有利方面表现在()A.土地资源类型多样B.人均耕地少C.各类土地资源分布不均D.山地多,平地少3、下图反映出我国土地
资源具有的特点是()A.总量丰富,人均不足B.保护不当,破坏严重C.总量丰富,地区分布不均匀D.类型齐全,各类土地利用类型所占比例不合理4、图中区域①和②表示,③表示。(土地利用类型)5、联系气候、地形等知识,把下
列地形区和主要的土地利用类型连起来。东北平原林地长江中下游平原耕地(旱地)内蒙古高原东部耕地(水田)塔里木盆地草地横断山区沙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