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高考复习】高考物理 全程复习课后练习37 光的折射全反射光的波动性电磁波(含答案解析).doc,共(8)页,150.500 KB,由MTyang资料小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64530.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2020版高考物理全程复习课后练习37光的折射全反射光的波动性电磁波1.如图所示,两光屏间放有两个透振方向相互平行的偏振片,现让太阳光沿轴线通过光屏M上的小孔照射到偏振片P上,再通过偏振片Q,以光的传播方向为轴使偏振片P由图示位置旋转90度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
的是()A.M、N间为偏振光B.P、Q间为自然光C.P、Q间的光线亮度逐渐变暗D.光屏N上的光线逐渐变暗2.间谍卫星上装有某种遥感照相机,可用来探测军用和民用目标.这种照相机能拍到晚上关灯行驶的汽车,
即使车队离开,也瞒不过它.这种遥感照相机敏感的电磁波属于()A.可见光波段B.红外线波段C.紫外线波段D.X射线波段3.公园里灯光喷泉的水池中有处于同一深度的若干彩灯,在晚上观察不同颜色彩灯的深度和水面上被照亮的面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红灯看起来较浅,红灯照亮的水面面积较小B.红灯看起来较
深,红灯照亮的水面面积较小C.红灯看起来较浅,红灯照亮的水面面积较大D.红灯看起来较深,红灯照亮的水面面积较大4.光导纤维是利用光的全反射来传输光信号的,光导纤维由内、外两种材料制成,内芯材料的折射率为n1,外层材料的折射率为n2,如图所示的一束光信号与界面间的夹角
为α,由内芯射向外层,要想在此界面发生全反射,必须满足的条件是()A.n1>n2,α大于某一值B.n1<n2,α大于某一值C.n1>n2,α小于某一值D.n1<n2,α小于某一值5.如图所示,用插针法测定玻璃的折射率的实验中,以下各说法中正确的是()①P1、P2及P3、P4之间的距离适当大些,可以
提高准确度②P1、P2及P3、P4之间的距离取得小些,可以提高准确度③入射角θ1适当大些,可以提高准确度④入射角太大,入射光线会在玻璃砖的内表面发生全反射,使实验无法进行⑤P1、P2的间距和入射角的大小均与实验的准确度无关A.①③B.②④C.③⑤D.①④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麦克斯韦
预言了光是横波,并且首次用实验验证了光是横波B.高速运动的飞船中的宇航员发现地面的时钟变慢了C.在磁场中做圆周运动的带电粒子会发出电磁波D.过强或过长时间的紫外辐射、X射线或γ射线的作用,会对人体(眼镜、皮肤、血液、神经系统、生殖系统等)造成危害7.虹和霓是太阳光在水珠内分别经过一次和两次反
射后出射形成的,可用白光照射玻璃球来说明.两束平行白光照射到透明玻璃球后,在水平的白色桌面上会形成MN和PQ两条彩色光带,光路如图所示.M、N、P、Q点的颜色分别为()A.紫、红、红、紫B.红、紫、红、紫C.红、紫、紫、红D.
紫、红、紫、红8.如图所示,一块两面平行的玻璃砖平放在纸面上,将它的前、后两个边界PQ、MN记录在纸面上.若单色光沿纸面从真空中以入射角i=60°从MN表面射入时,光通过玻璃砖的时间为t;若保持入射光的方向不变,现撤去玻璃砖,光通过PQ、MN之间的区域的时间也为t,那
么,这块玻璃砖对该入射光的折射率为()A.2B.3C.1.5D.29.光的偏振现象说明光是横波.下列现象中不能反映光的偏振特性的是()A.一束自然光相继通过两个偏振片,以光束为轴旋转其中一个偏振片,透射光的强度发生变化B.一束自然光入射到两
种介质的分界面上,当反射光线与折射光线之间的夹角恰好是90°时,反射光是偏振光C.日落时分,拍摄水面下的景物,在照相机镜头前装上偏振滤光片可以使景像更清晰D.通过手指间的缝隙观察日光灯,可以看到彩色条纹10.在研究A物体材料的热膨胀特性时,可采用如图所示的干涉实验法.A的上表面是一光滑平
面,在A的上方放一个两面平行的玻璃板B,B与A的上表面平行,在它们之间形成一厚度均匀的空气薄膜.现用波长为λ的单色光垂直照射玻璃板B,同时给A缓慢加热,在B的上方观察到B板的亮度发生周期性变化.当温度为t1时最亮,然后亮度逐渐减弱至最暗;当温度升到t2时,
亮度再一次增到最亮,则()A.出现最亮时,B上表面反射光与B下表面反射光叠加后加强B.出现最暗时,B下表面反射光与A上表面反射光叠加后加强C.温度从t1升至t2过程中,A的高度增加λ4D.温度从t1升至t2过程中,A的高度增加λ211.(多
选)频率不同的两束单色光1和2以相同的入射角从同一点射入一厚玻璃板后,其光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单色光1的波长小于单色光2的波长B.在玻璃中单色光1的传播速度大于单色光2的传播速度C.单色光1通过玻璃板所需的时间小于单色光2通过玻璃板所需的时间D.单色光1从玻璃到
空气的全反射临界角小于单色光2从玻璃到空气的全反射临界角12.(多选)如图所示为一束复色光AO从某一介质射向空气时发生折射的情况,图中入射光束AO与分界面成60°角,折射光束OB与入射光束AO延长线的夹角为15°,折射光束OB与折射光
束OC间的夹角也为15°,则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A.OB光的频率大于OC光的频率B.全反射时OB光的临界角正弦值与OC光的临畀角正弦值之比为6:2C.介质对OB光和OC光的折射率之比为6:2D.OB光和OC光在介质中的速度之比为6:2实验题13.在“用双缝干涉
测光的波长”实验中:(1)实验装置采用双缝干涉仪,它由各部分光学元件在光具座上组成,现准备了下列仪器:A.光源,B.双缝片,C.单缝片,D.滤光片,E.毛玻璃(其中双缝片和光屏连在遮光筒上).把以上仪器安装在光具座上时,正确的排列顺序是_
___________.(2)(多选)关于本实验,正确的说法是()A.实验时应调节各器件共轴,并且单缝和双缝的缝应相互平行B.观察到的白光的干涉图样是:可以看到彩色的干涉条纹,中央为一条白亮的零级干涉条纹;彩色条纹的排列,以零级亮条纹为中心左右对称,在第一级亮条
纹中紫色在最外侧C.看到白光的干涉条纹后,在单缝前面放上红色或绿色滤光片,即可看到红黑相间或绿黑相间的干涉条纹,且红条纹的间距比绿条纹的间距大D.测量时应使测量头的分划板的中心刻线对齐条纹的中心再读数14.某种
光学元件由两种不同透明物质Ⅰ和透明物质Ⅱ制成,其横截面如图所示,O为AB中点,∠BAC=30°,半圆形透明物质Ⅰ的折射率为n1=3,透明物质Ⅱ的折射率为n2.一束光线在纸面内沿O点方向射入元件,光线与AB面垂线的
夹角为θ时,通过观察发现此时从AC面恰好无光线射出,在BC面有光线垂直射出,求:(1)该透明物质Ⅱ的折射率n2;(2)光线在透明物质Ⅱ中的传播速率v;(3)光线与AB面垂线的夹角θ的正弦值.15.如图,△ABC是一直角三棱镜的横截面,∠A=90°,∠B=60°.一细光束从BC边
的D点折射后,射到AC边的E点,发生全反射后经AB边的F点射出.EG垂直于AC交BC于G,D恰好是CG的中点.不计多次反射.(1)求出射光相对于D点的入射光的偏角;(2)为实现上述光路,棱镜折射率的取值应在什么范围?答案解析1.答案为:D;解析:M、P间为自然光,经过偏振片P后变为偏振光,因此P、
N间为偏振光,A、B错误;由于自然光沿着各个方向振动的光波的强度都相同,因此经过偏振片P后,使偏振片P由题图图示位置旋转90度的过程中,P、Q间的光线亮度不变,C错误;自然光沿轴线通过光屏M上的小孔照射到偏振片P上,使偏振片P由题图图示位置旋转90度的过程中,当偏
振片P与偏振片Q垂直时,光屏最暗,则光屏上光线的亮度逐渐变暗,D正确.2.答案为:B;解析:所有的物体都能发出红外线,热的物体的红外线辐射比冷的物体强,间谍卫星上装的遥感照相机,实际上是红外线探测器,它能在较冷的背景
上探测出较热物体的红外线辐射,这是红外线摄影的基础.再者,红外线波长比其他波(如可见光、紫外线、X射线)的长,有较好的穿透云雾的能力,故选B.3.答案为:D;解析:光从水里射入空气发生折射,入射角相同时,折射率越大,折射角越大,从水
面上看光源越浅,红灯发出的红光的折射率最小,看起来最深;设光源的深度为d,光的临界角为C,则光能够照亮的水面面积大小为S=π(dtanC)2,可见,临界角越大,照亮的面积越大,各种色光中,红光的折射率最小,临界角最大,所以红灯照亮的水面面积较大,选
项D正确.4.答案为:C;解析:光在内芯和外层的界面上发生全反射,则内芯的折射率n1大于外层的折射率n2,由于入射角要大于或等于临界角,所以α应小于某一值,故C正确.5.答案为:A;解析:因为实验中的入射光线和折射光线都是隔着
玻璃砖观察在一直线上的大头针确定的,相互间的距离太小,容易出现偏差,①正确,②错误.入射角适当大些,相应的折射角也增大,折射现象较明显,容易测量些,③正确,⑤错误.由于光通过玻璃砖时,各相关角度互相制约着,其出射角恒等
于入射角,而对于入射的界面,光线是从光疏介质射入光密介质,折射角必小于入射角,当入射角趋于最大值90°时,折射角也趋于最大值θ2max,而对于出射的界面,在玻璃砖内的折射光线的入射角最大值也只能为θ2
max,根据光路可逆原理,出射角最大值也趋于90°,即始终能透过玻璃砖看到入射光线,④错误.6.答案为:A;解析:麦克斯韦预言了光是电磁波,证明光是电磁波的是赫兹,马吕斯用光的偏振实验证明了光是横波,选项A错误;由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可知,选项B正确;在磁场中做圆周运动的带电粒子产生周期性
变化的电场,又会产生周期性变化的磁场,并向外传播,即会产生电磁波,选项C正确;过强或过长时间照射紫外线、X射线或γ射线,会对人体造成危害,D正确.所以本题选A.7.答案为:A;解析:白光中的可见光部分从红到
紫排列,对同一介质的折射率n紫>n红,由折射定律知紫光的折射角较小,由光路可知,紫光将到达M点和Q点,而红光到达N点和P点,故选A.8.答案为:B;解析:设玻璃砖的厚度为d,折射率为n,折射角为γ,则d/cosγv=d/
cosγc/n=ndccosγ=t,d/cos60°c=2dc=t,n=sin60°sinγ,可得n=3,选项B正确.9.答案为:D;解析:在垂直于传播方向的平面上,沿着某个特定方向振动的光是偏振光,A、B选项反映了光的偏振特性,C是偏振
现象的应用,D是光的衍射现象.10.答案为:D;解析:出现最亮时,是B下表面反射光与A上表面反射光发生干涉,叠加后加强,故AB错误;温度从t1升到t2的过程中,亮度由最亮又变到下一次最亮,当路程差(即薄膜厚度的2倍)等于半波长的偶数倍时,出现亮条纹,知路程差减小λ,则A的高度增加λ2,故
C错误,D正确.11.答案为:AD;解析:由题图知单色光1在界面折射时的偏折程度大,则单色光1的折射率大,因此单色光1的频率大于单色光2的,那么单色光1的波长小于单色光2的,选项A正确;由n=cv知,折射率大的单色光1在玻璃中传播速度小,而在玻璃板中单色光1通过的路程比单色
光2短,二者通过的时间将无法确定,选项B、C都错误;由sinC=1n及单色光1的折射率大知,选项D正确.12.答案为:BD;解析:过O点作法线,根据折射定律,对于OB光有nBsin30°=sin45°,对于OC光有
nCsin30°=sin60°,解得nB=2、nC=3,因为在同一种介质中,介质对频率大的光的折射率也大,故选项A错误;根据全反射临界角公式sinC=1n可知,sinCBsinCC=nCnB=6:2,选项B正确;介质对OB光和OC光的折射率
之比为nBnC=6:3,故选项C错误;由公式v=cn可知,OB光和OC光在介质中的速度之比为vBvC=nCnB=6:2,选项D正确.13.答案为:(1)ADCBE或EBCDA;(2)ACD解析:(1)双缝干涉仪各组成部分在光具座上的正
确顺序为:光源、滤光片、单缝、双缝、光屏,或把它们全部倒过来,因此,答案为ADCBE或EBCDA.(2)实验时应使光源、单缝、双缝的中心位于遮光筒的轴线上,且使单缝与双缝平行,A正确;白光的干涉图样是彩色
条纹,中央为白色亮纹,在第一级亮条纹中红色在最外侧,B错误;由Δx=ldλ得红条纹的间距大于绿条纹间距,C正确;为了减少误差,应使分划板的中心刻线对齐条纹中心再读数,D正确.14.解:(1)由题意可知,光线射向AC面恰好发生全反射,反射光线垂直于BC面射出,光路图如图.设透明物质Ⅱ的临界角为C
,由几何关系可知C=θ1=θ2=60°,sinC=1n2,得n2=233.(2)由n2=cv,得v=cn2=2.6×108m/s.(3)由几何关系得β=30°,由相对折射率定义得,光由透明物质Ⅰ射入透明物质Ⅱ时,相对折射
率n21=n2n1=sinθsinβ,解得sinθ=13.15.解:(1)光线在BC面上折射,由折射定律有sini1=nsinr1①式中,n为棱镜的折射率,i1和r1分别是该光线在BC面上的入射角和折射角.光线在AC面上发生全反射,由反射定律有i2=r2②式中i2和r2分别是该光线在AC面上的入射
角和反射角.光线在AB面上发生折射,由折射定律有nsini3=sinr3③式中i3和r3分别是该光线在AB面上的入射角和折射角.由几何关系得i2=r2=60°,r1=i3=30°④F点的出射光相对于D点的入射光的偏
角为δ=(r1-i1)+(180°-i2-r2)+(r3-i3)⑤由①②③④⑤式得δ=60°⑥(2)光线在AC面上发生全反射,光线在AB面上不发生全反射,有nsini2≥nsinC>nsini3⑦式中C是全反射临界角,满足nsinC=1⑧由④⑦⑧
式知,棱镜的折射率n的取值范围应为233≤n<2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