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时检测8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 含解析人教版

DOC
  • 阅读 55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6 页
  • 大小 72.500 KB
  • 2022-11-28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2.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MTyang资料小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时检测8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 含解析人教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时检测8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 含解析人教版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时检测8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 含解析人教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在线阅读已结束,您可下载此文档阅读剩下的3 已有0人下载 下载文档2.00 元
/ 6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2.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时检测8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 含解析人教版.doc,共(6)页,72.500 KB,由MTyang资料小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64275.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课时检测(八)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1.(2018·常州一模)九一八事变后,国民党政府奉行“不抵抗”政策,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民主运动陆续在东北各地兴起,建立了上百支抗日游击队。

这表明中国共产党()A.将民族利益放在首位B.开始建立自己的武装C.已经赢得长征的胜利D.制定了全面抗战路线解析:选A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共产党的作为和国民党政府的“不抵抗”政策完全相反,积极抗日,说明重视民族利益,故A项正确;中国共产党开始建立自己的武装是1927年的南昌起义,故B项错误

;长征是1934年10月~1936年10月,故C项错误;制定全面抗战路线是在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的陕北洛川会议上制定的,故D项错误。2.(2019·泰州月考)丹麦作家何铭生认为:“在1937年初之前,‘

城市战’对于世人来说还是一个全新的概念。但是这年秋天在上海进行的战役改变了这一切。”这次战役()A.使东三省逐步沦陷B.是国共两党携手抗战的成果C.是正面战场的胜利D.宣告日本速战速决计划破产解析:选D1937年上

海的战役是淞沪会战,该战役打破了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计划,D项正确;A项是九一八事变;B项是太原会战;C项是台儿庄战役胜利。3.(2018·盐城一模)1937年9月23日,蒋介石在日记中写道:“本日罗店第四军溃退,但左右各部队未动摇,

故未致大害。保定阵线如常,山西平型关幸获大胜,此晋局转危为安之机乎。”材料表明()A.国共两党实现了全方位合作B.全民族抗战的局面由此开始C.平型关大捷增强其抗战信心D.正面战场不再是抗战主战场解析:选C国共两党实现了全方位合作与史实不符,因为国共两党实行的是党外合作,故A

项错误;全民族抗战是从七七事变开始,故B项错误;“保定阵线如常,山西平型关幸获大胜,此晋局转危为安之机乎”表明平型关大捷增强其抗战信心,故C项正确;武汉会战之前正面战场是抗战的主战场,故D项错误。4.(2019·南京学情调研)下

列两幅抗战时期的漫画反映了()A.正面战场英勇抗战情形B.敌后战场始终是中流砥柱C.全民族抗战的巨大作用D.侵华日军即将无条件投降解析:选C游击战是在敌后战场,故A项错误;战略防御阶段正面战场是中流砥柱,故B项错误;漫画表明游击战和国民党的正面抗战形成的全民族抗战是抗战胜利的根本保证,故C项正确;

侵华日军即将无条件投降材料无从体现,故D项错误。5.(2019·扬州质检)台儿庄战役前,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曾请周恩来、叶剑英商谈作战方针。战役爆发后,李宗仁采取“固守据点,各个击破,阵地战与运动战相结合,把敌人歼灭在台儿庄”的作

战方针。张云逸所率新四军一部积极配合淮河沿岸的国军部队,阻击日军北犯。这表明当时()A.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建立B.揭开国共军队协同抗战的序幕C.正面战场战略战术运用灵活D.抗日战争由此进入了相持阶段解析:选C由“固守据点,各个击破,阵地战与

运动战相结合”“张云逸所率新四军一部积极配合淮河沿岸的国军部队”等信息可以得出C项符合题意;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建立的标志是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故排除A项;揭开国共军队协同作战序幕的是太原会战,故排除B项;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的标志是广州、武汉的失陷,故排除D

项。6.王桧林在《抗日战争》一书中指出:“中国抗日战争时期,存在两个战场。这是20世纪三四十年代具有中国特色的现象,这种现象的存在增加了中国历史的复杂性。”这两个战场()A.是1937年以来中国政治军事发展的结果B.极大地影响了抗战胜利后的中国政局C.

在抗击日军时所处的战略地位相同D.在抗击日军时实施的战略战术相同解析:选B两个战场指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抗日战争胜利前后,国内出现两种前途的斗争,很大程度上是以国共两党为代表,敌后战场发展成解放战争时期的解放区,故B项正确。7.(2018·扬州期中)这是一幅反映抗

日战争时期对敌作战的木刻漫画,下列对其寓意的解读错误的是()A.毒蛇象征着邪恶的侵华日军B.剪刀喻指出击平汉路的八路军C.反映正面战场抗战的战术特点D.鼓舞全国军民抗战胜利的决心解析:选C漫画中平汉路破袭战是为了配合正面战场的作战,牵制日军南下的一次突击战役

,显然是敌后游击战的战略特点,它不属于正面战场的作战,故C项错误。8.(2018·盐城期中)1946年5月3日至1948年11月12日,远东国际军事法庭“东京审判”历时31个月。法庭共开庭818次,有419名证人出庭作证、779人书面作证,

受理证据4336份,英文审判记录48412页,认可、采纳证据3万余页,完成了1231页的判决书。由此表明()A.日本侵略覆盖亚欧、北美地区B.“东京审判”兼具复杂性和严谨性C.战后远东国际新秩序得以确立D.“东京审判”根除了日本军国主义解析

:选B根据材料信息可知,东京审判历时时间长,审判次数、证人、证据、审判记录多,体现了东京审判的艰巨性、复杂性同时兼具严谨性,B项正确。9.有关抗日战争的起始及持续时间的争议颇多:除八年、十四年外,还有四年、十年等。2017年“十四年抗战”概念取代以往的“八年

抗战”说在全国中小学课程教材中落实。下列说法最有可能的是()A.此学术争论就此盖棺定论B.“十四年抗战”重在肯定国民党的抗战贡献C.主流认识往往最具科学性D.“十四年抗战”认识到局部抗战的重要意义解析:选D“十四年抗战”概念取代以往的“八年抗

战”,这种转变体现出对局部抗战的重要意义的重视,故选D项。10.(2019·启东中学月考)二战结束后,接受日本投降签字国家的顺序是美、中、英、苏、澳、加、法、荷等。1946年5月,在审判日本战犯的远东国际法庭上,最初法官次序排位是以美、英、苏、中、法为序,经过中国法官的积极斗争,最

终法官席次依照日本投降书上受降签字的次序排列。对法官席次变化起决定性作用的是()A.中国法官的积极斗争B.中华民族的巨大贡献C.中国实力的显著提升D.中国利益的必然要求解析:选B根据材料“最终法官席次依照日本投降书上受降签字的次序排列”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为打败日本法西斯做出巨大贡献,打败日本

法西斯,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B项正确。11.抗日战争胜利后,山东根据地已有农会、工会、妇女会、青年团、儿童团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群众组织,成员达404万人,占根据地总人口的27%;中共党员占总人口的1%左右,几乎村村有党员。这反映出()A.革命工作的重心开始转移B.工农武装割据局面已经形

成C.统一战线范围进一步扩大D.国共力量对比变化趋势加强解析:选D由材料信息“群众组织”“404万人”“27%”“村村有党员”等,并联系抗日战争前后的史实可知,此时中国共产党的影响力较抗日战争之前有显著提升,D项

正确;材料未体现中国共产党革命工作重心转移,排除A项;B项与材料信息“抗日战争胜利后”时间不符,排除;抗战胜利后,国共内战,统一战线的范围缩小,C项错误。12.1939年1月,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通过《对于党务报告之

决议案》指出:“今后本党应力求在乡村社会力量之发展。过去本党组织仅偏重城市而忽略乡村,致广大农民群众易为异说所乘,今后亟应以乡村为发展组织与宣传之主要对象,于乡村社会中深植本党之势力,而使违犯主义之思想无从流布于社会。”决议表明国民党()A.调整作战方针应对抗战形势变化B.在国共合作团结抗日立场上

倒退C.改变了忽视人民抗战力量的立场D.对敌后战场的作用给予充分肯定解析:选B国民党把共产党的主张列为“异说”,是对国共合作的一种破坏、倒退,故B项正确。13.(2018·南通一模)把敌人这个既重要而又薄弱的战略后方,变成了解放军继续前进的战略基地,南可进逼长江,威慑国民党统治的中心;西可直出汉水

、大巴山,叩击川东门户。这样的战略态势()A.揭开了渡江战役的序幕B.出现在淮海战役结束后C.得益于进军大别山的行动D.表明国共决战的时机成熟解析:选C关键信息有两点:一是“敌人这个既重要而又薄弱的战略后方”,二是“南可进逼长江,威慑国

民党统治的中心”。1947年,国民党军队重点进攻陕北和山东地区,敌人的战略后方即是中原地区,我军挺进中原地区,就将这里变成了“继续前进的战略基地”,这与能“进逼长江,威慑国民党统治的中心”相吻合,故C项符合题意。14.(2019·海门调研)一位解放军指挥员

在诗中写道:“四十昼夜风云,三千里路征程;雄师南下,跨陇海,越黄泛,铁骑饮马长江滨;壮举谁为者,刘邓常胜军。”他描写的是()A.解放军渡江作战解放了南京B.刘邓大军组织发动淮海战役C.晋冀鲁豫解放军跃进大别山D.解放军粉碎国民党全面进攻解析:选C材料反映的是刘邓大军

千里跃进大别山,故C项正确。15.1947年国民党据《中华民国宪法》完成了政府的改组,在国府委员中,国民党人占17人,青年党、民社党及社会贤达占11人,《大公报》对此的民意调查显示:1000人中的50%为其

打分为零分,平均分不到24分;其中2/3的人认为青年党和民社党根本就不该参加这个政府。材料较为客观地反映出()A.抗战胜利后中国两种命运的斗争B.中国人民为和平民主建国的努力C.民主联合政府在一定程度上实现D.国民党政权处于合法性危机之中解析:选D国民党在政

府的改组中实行独裁专制,只反映出这一种黑暗的命运,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和平民主建国的内容,故B项错误;国民党在政府的改组中实行独裁专制,民主联合政府并未实现,故C项错误;国民党政府虽然依照宪法组建,但《

大公报》的民意调查显示出人民对国民党政府的不满,国民党政权处于合法性危机之中,故D项正确。二、非选择题(15分)16.(2019·常熟期中调研)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教育部基础教育二司下发2017年1号函件《关于在中小学地方课程教材中全

面落实“十四年抗战”概念的函》。文件表示,根据在教材中要落实“十四年抗战概念”的精神,教育部要求对各级各类教材进行修改,在2017年春季教材中全面落实。——中国新闻网材料二昭和史研究专家高桥正卫在《昭和时期的军阀》中这样写道:第一次世界大

战高潮时期的1915年,日本为了扩大在中国的权益,强硬地提出了对华“二十一条”的要求。中国视此为“国辱”,一时间民族主义高涨,恢复主权和排日运动蓬勃发展。辛亥革命领导人孙中山的接班人蒋介石以统一全国为目标,开始“北伐”,其态势对满蒙地区构成了威胁。陆军痛感为了国家的

总体战略,需要获得满洲的铁、煤炭等资源,为了与“假想敌”苏联的战争,也急需确保满洲。当时,共产主义的意识形态已经对日本的政治和社会产生了影响。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由美国总统威尔逊的倡议,成立了“国际

联盟”,东亚地区也加快了建立国际秩序(华盛顿体系)的步伐。特别是在九国条约,承诺了尊重中国的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综上所述,当时的日本面临着来自外部的三种压力。为了维护日本在满蒙的利益,最终发动了九一八事变

。——《昭和时期的军阀》材料三1934年6月,伪满洲国协和会次长阪谷希一就明确说明:关东军和中国驻屯军认为“满洲已经到手了,可是满洲的资源究竟不如华北。山西的铁和煤都是无穷无尽的,如果一不注意,就会落入英美手中。因此,目前把华北弄到手是最

要紧的,也是大好时机”。——《日本侵华战争的真正目的》材料四岁逢丁丑,噩耗惊逢;东瀛倭鬼,炮火倾城。„„秦淮玄武,血水同流,慕府紫金,遍野尸横。十朝都会,已成地狱,千古文明,惨作屠城。„„中华不死,万众一心。上下同奋,日月同明,兄弟携手,急以见诚。浴血八载,抗日有成。中华大地,始

见和平。辟地开天,祖国新生,改革开放,华夏复兴。四海翘首,五洲羡惊,大同在梦,小康初成。——2015年南京大屠杀纪念日死难者公祭祭文(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教育部要求各级各类教材落实“十四

年抗战”概念的历史依据。(3分)(2)依据材料二分析日本在满蒙地区发动九一八事变的“外部压力”。(4分)(3)依据材料三概括日本发动侵华战争的根本目的。(3分)(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浴血八载,抗日有成”的原因有哪些?如何理解抗日战争的胜利是“辟地开

天,祖国新生”?(5分)解析:第(1)问,1931年日本发动侵略中国的九一八事变,中国就开始了局部抗战,到1945年8月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一共是十四年。第(2)问,据材料二从中国自身和美、苏、英等国的外部压力来分析。第(3)问,据材料三“关东军和中国驻屯军认为‘满洲已经到手了,可是满洲的资源究

竟不如华北。山西的铁和煤都是无穷无尽的,如果一不注意,就会落入英美手中’”得出日本发动侵华战争的目的是最大限度地攫取经济利益。第(4)问第一小问,据材料四结合中国抗战和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作用分析;第二小问,结合抗日战争胜

利的意义回答。答案:(1)依据: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开始侵略中国,中国进行局部抗战;1945年8月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2)压力:中国民族主义的兴起;苏联和共产主义;英、美等发达帝国主义国家主宰的“华盛顿体系”的束缚。(3)目的:

最大限度地攫取经济利益。(4)原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实行全民族抗战;国共两党在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相互配合;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支持。理解:抗战胜利是中国人民近百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对帝国主义的完全胜利,是中华民族由危亡走向振兴的历史转折点;大大增强了全国人民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洗雪了民

族耻辱,捍卫了民族尊严,为民主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坚实的基础。

MTyang资料小铺
MTyang资料小铺
原创资料,收集整理学习资料,经过精心整理的资料,与大家分享资料。
  • 文档 28312
  • 被下载 111
  • 被收藏 0
相关资源
广告代码123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395972555 (支持时间:9:00-21: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