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6单元 第22课出师表 教案

DOC
  • 阅读 41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3 页
  • 大小 105.000 KB
  • 2022-11-28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2.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MTyang资料小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6单元 第22课出师表 教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6单元 第22课出师表 教案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在线阅读已结束,您可下载此文档阅读剩下的1 已有0人下载 下载文档2.00 元
/ 3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2.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6单元 第22课出师表 教案.doc,共(3)页,105.000 KB,由MTyang资料小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63703.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第22课出师表【教学目标】1.掌握“光、义、刑、卑鄙、驽钝、彰、以”等文言实虚词的意思,疏通文意,把握文章主要内容。2.学习本文以议论为主兼用抒情和记叙的写法以及语言质朴、感情真挚的特点。3.感受诸葛亮的人品

气节,理解他知恩图报的心情,学习他为国尽忠的责任感。【情境导入】同学们,诸葛亮是中国人民智慧的化身。“三顾茅庐”“火烧赤壁”“六出祁山”等脍炙人口的故事在中国是家喻户晓的。诸葛亮的文才韬略令人倾倒。他撰写的

《出师表》是汉末以来的第一流杰作,文章质朴诚挚,为后人所敬仰。陆游说“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我们今天就来学习这篇杰作。【新课解读】一、阅读课文——整体感知1.教师有感情地范读课文,读出停顿和语气,标出节奏,为学生进入情境创设氛

围。要求学生在听读过程中标出疑难字词。2.学生自由朗读:(1)可采用默读、轻读、放声读等多种形式。(2)结合课文注释,利用字词典等工具书,掌握重点字词的读音和释义,疏解文字,并提出疑难字句。小组内相互提问文中的重点词语解释及

句子翻译,疏通文意。3.应掌握的重点句子如下:(1)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译文:先帝(刘备)创立统一天下的大业没有完成一半就中途去世了。(2)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译文:奖惩功过、好坏,不应该因在宫中或在府中而异。(3)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译文:不应该偏袒或有私心,使宫

内和朝廷刑赏之法不同。(4)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译文:苟且在乱世之中保全性命,不谋求在诸侯那里扬名做官。(5)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译文:在兵败的时候接受重任,在危难的关头奉命出使。(6)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

;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译文:希望陛下让我完成讨伐曹贼兴复汉室的任务;不实现就治我的罪,用来告慰先帝的在天之灵。(7)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译文:这就是我用来报答先帝,尽忠陛下的职责和本分。(8)臣不胜受恩感激。译文:这样我就受恩感激不

尽了。4.疏通文意,熟悉课文情节。(1)同桌相互提问重点词句,小组内解决。疑难问题,教师适当点拨。(2)学生翻译课文后,划分文章段落结构,归纳段意。明确:第一部分(1~5段):指明危机,提出建议。第二部分(6、7段):追忆往事,陈述理由。第三部分(8段):分清责任,表

明决心。二、精读课文——深入探究1.课文开头分析天下形势,当时的不利条件是什么?当时的有利条件是什么?小组讨论,展示交流,明确:2.诸葛亮是从哪几个方面提出建议的?其中最关键的是哪一条?为什么?交流,明确:三个方面的建议:(1)广开言路;(2)严明赏罚;(3)亲贤远佞。其中最关

键的是亲贤远佞。因为刘禅容易受坏人蛊惑,如不亲贤远佞,就会出现“妄自菲薄,引喻失义”“偏私,使内外异法”等情况,再好的方针、政策也不能贯彻执行。而“亲贤”更重要。“开张圣听”,对贤臣“亲之信之”,要“咨诹善道,察纳雅言”等,都是开导刘禅要“亲贤”。3.诸葛亮对出师后的国

内政事如何安排?推荐了哪些贤臣?为什么要推荐这些人?目的是什么?列表回答。小组交流明确:国内政事安排推荐的贤臣推荐理由目的宫中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消除北伐后顾之忧,使他能集中精力伐魏营中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其他

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4.第6段作者自述身世的目的何在?明确:作者自叙本志,说明自己低微的身份,淡泊的生活,无意于功名利禄的高远志趣。叙述先帝“三顾茅庐”的知遇之恩,称赞先帝宽宏的气度和不耻下问的品德,也表达了自己的知恩感激之情。最后概括叙述跟

先帝患难与共的历史,说明了创业的艰难,进一步表达了作者效忠刘备父子的心愿,以陈情的方式为“出师”做铺垫。5.诸葛亮是在向刘禅提建议,但文中提到“陛下”不过七次,而提到“先帝”却有十三次之多,这是为什么?明确:不难看出,诸葛亮事事都以先帝之意为依据

,句句都借先帝之口说出,既不失人臣之礼,更无教训人主之嫌,使刘禅听了,忠言而不逆耳,十分得体;同时也表明他本人处处念及先帝之遗德、遗训,时时不忘先帝之殊遇重托,既能表明自己的心迹,又容易以情打动刘禅。三、研读课文——写作特色“表以陈情”,意思是表的叙事

和议论都带有抒情的色彩。这在本文中是如何体现的?学生讨论,明确:第一部分寓情于议,作者在谈论形势、方针、政策和历史经验教训之中贯串着一条明显的抒情线索,就是希望后主能继承先帝的遗志,完成先帝未竟的大业。第二部分寓情

于叙,字字句句都蕴含着作者对先帝的知遇之恩的无限感激之情,也表达了作者尽心竭力效忠刘备父子的心愿。最后,诸葛亮以“讨贼兴复之效”自许,并且说“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更是情词恳切,催人泪下,集中体现了他知恩图报的心情。

四、拓展延伸1.“受命以来„„深入不毛”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精神?今天应该怎样认识?引导学生从作者忠君的同时看到作者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从而努力学习,完成自己的责任和使命。2.你是如何看待诸葛亮的“忠”的?对这个问题展开讨论。参考:一种意见认为,诸葛亮知恩图报、忠

心为国。他有高度的责任感、使命感,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永远是有良知和正义感的知识分子心中一面高高飘扬的旗帜。武侯祠前的杜甫、61岁的陆游不就是例子吗?当我们吟诵“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的诗句时,不也深深地体味出杜甫对诸葛亮的仰慕和惋惜之情吗?当我们解读“出师

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这两句诗时,不也深深地被陆游满腔豪情所感染吗?另一种意见认为:诸葛亮的“忠”是一种愚忠,是报知遇之恩。他只忠于刘备,忠于自己的才能,是一种狭隘的爱国行为。如果他爱国爱民,又何必辅佐那个扶不起的刘阿斗呢?

北伐之所以功亏一篑,不就是因为刘禅的昏聩无能吗?(教师组织学生辩论,鼓励学生畅所欲言,相信在彼此的辩驳中,学生的收获应是最大的。)3.就你看来,诸葛亮向刘禅提出的第三条建议在当今社会具有怎样的现实意义?诸葛亮提

出的三条建议,特别是第三条“亲贤远佞”是作者反复强调的。这三条在今天看来也是正确的。五、本课小结同学们,《出师表》以“形势”震动对方,以“情感”感动对方,以“措施”教导对方,以“事业”激励对方,情深意厚,一直为世人所称道。今天人们肯定诸葛亮,主要是因为他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对于他

的“忠”,“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现在则被赋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新意。作为新世纪的青少年,我们应该胸怀祖国,心系人民,做时代的骄子。附板书设计:

MTyang资料小铺
MTyang资料小铺
原创资料,收集整理学习资料,经过精心整理的资料,与大家分享资料。
  • 文档 28312
  • 被下载 111
  • 被收藏 0
相关资源
广告代码123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395972555 (支持时间:9:00-21: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