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第二节 美国》教学设计1-粤人版地理七年级下册.doc,共(4)页,1.053 M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6240.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美国农业地区专业化》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读图认识美国地形、河湖、气候(热量和降水)等自然条件。2、探究美国农业带的分布及其与自然条件的关系,树立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科学发展观。【重难点】探究美国农业带的分布与自然、社会环境之间的关系。【学习方法】读图法、合作探
究、发现学习法【学情分析】学生对农业地区专业化这一概念是陌生的,因此这一部分既是本节重点又是本节的难点。所以在探究农业带的分布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时,按如下设计循序渐进,从而攻克本节重难点:一、引领学生自己梳理出影响因素;二、给充足的时间让学生从各因素出发去
研讨亚热带作物带、畜牧业及灌溉农业区、小麦区三个农业带的分布条件;三、以思维拓展的方式,学生利用给出的中国地形图和降水图,遵循因地制宜的思想,尝试对中国的农业进行探讨布局。【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播放一个美国农业机械化的小视频,学生快速融入到学习美国农
业的状态里。【新知探究】出示表格“美国主要农产品生产量和出口量在世界的位次”,请学生到讲台解说这表格所要说明的意思,从而得出美国是世界农业大国的认识。附表:美国主要农产品生产量和出口量在世界的位次农产品产量比重位次出口量比重位次
玉米41%165%1小麦12%233%1稻米5%416%3大豆47%167%1棉花16%124%1肉类17%214%1牛奶15%13%7鸡蛋10%19%2思考:美国农业为何如此强大?(地图中找原因)一、优越的自然环境[学生活动]在黑板上读图并圈注地图,解说美国农业
发达的自然环境。[老师辅助]适当补充、板书:地形:以平原为主,占国土一半以上,耕地面积占世界10%;河湖密布:密西西比河为世界第四大河,五大湖为世界最大的淡水湖,灌溉水源充足;纬度位置:位于北温带,热量较充足;降水;自东向西递减,大部分地区降水量在500mm以
上。[过渡]美国充分利用这些优越的条件,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经过长期与自然、社会经济协调发展,形成了农业地区专业化。二、农业地区专业化解释概念:是指某地区着重发展其有突出优势的一种农产品或少数几种。[学生活动]1、观察
农业带的名称和位置2、从课本玉米带和乳蓄带、棉花带的三个举例分析中梳理出影响农业带分布的因素:位置、地形、气候(气温和降水)、土壤、社会经济(市场)3、重点研讨亚热带作物带、畜牧业及灌溉农业区、小麦区分布的影响因素。(约8分钟,老师参与其间倾听及指导)4、学
生在黑板地图上批注并综合分析三个农业带影响因素。[老师辅助]板书:农业地区专业化分布因素:位置、地形、气候(气温和降水)、土壤、社会经济(市场)简要介绍专业化的优势:专业化使农业生产的各个过程和环节都实现了机械化和专业化,效率高、产量大,还便于推广先进的生物技术、耕作技
术等,使农产品的质量优良。【地理思维拓展】探讨:美国农业发展,对我国农业发展有何借鉴意义?鼓励学生遵循“因地制宜”的思路,根据地形、降水等条件,到黑板地图上对中国农业进行大胆的布局。【总结】方法指引:综合分析农业带分布因素的思路从气
候、地形、土壤、河流、市场等因素分析。——所以美国农业地区专业化是农业与自然环境、社会经济之间长期协调发展的结果,体现了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