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第10课 风筝》教学设计3-八年级美术下册辽海版.doc,共(3)页,76.500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61773.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信息化教学——风筝王国课堂实录三维目标:1、学生应用信息化资源了解风筝的相关知识,了解风筝的制作方法。2、培养学生收集各种信息的能力、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3、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激发学生对民间艺术的热爱。4、资料的收集和风筝的制作。5、风筝的制作和放飞的
技巧。重难点:教学重点:资料的收集和风筝的制作。教学难点:风筝的制作和放飞的技巧。教具准备:长竹条、选址、棉线、胶水、毛笔、颜料、剪刀、小刀、砂纸。教学过程:导入:中国风筝绚丽多彩,各具风格,是我国民间工艺的一朵奇葩,具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一直被人们喜爱和欣赏。特别是在社会、
经济迅速发展的今天,“银线连四海,风筝传友情”,它又以和平的使者、友谊的桥梁及发展经济纽带的面貌出现在全世界人民的面前。放风筝,是一种有趣的、对身心有好处的娱乐活动,儿童、大人都喜欢。近几年,世界各国人民都对风筝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我国每年举行的风筝大
赛,中外人士踊跃参加,盛况空前,形成了前所未有的风筝热。这充分反映了世界各国人民对中华民族民间文化的赞赏和敬慕,同时标志着我国古老的风筝艺术已发展到一个繁荣昌盛的新时期。所以我们本段时间以“走进风筝王国”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展开的一系列的活动,今天就让我们来展示一下近
一段的活动成果吧!汇报交流:一、说一说:请调查《风筝的起源和发展》、《风筝的样式》两个小组的同学上台,用演示文稿向大家介绍本组搜集整理的相关知识,从而让学生了解有关风筝的历史和样式特点。本环节的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收集资料、整理资料的能力,提高他们获取知识、发
布知识的能力。1、我们小组重点研究风筝的起源、发展。风筝的起源和发展的资料。据古书记载:“五代李邺于宫中作纸鸢,引线乘风为戏,后于鸢首以竹为笛,使风入竹,声如筝鸣,故名风筝。”故而不能发出声音的叫“纸鸢”,能发出声音的叫“风筝”。古代风筝,曾被用于军事上之侦察工具外,更有
进行测距、越险、载人的历史记载。汉代——楚汉相争,韩信曾令人制作大型风筝,并装置竹哨弓弦,于夜间漂浮楚营,使其发出奇怪声音,以瓦解楚军士气。北齐——文宣帝高洋,将人绑上翅膀,令人从高塔跳下摔死,名为“生”。南北朝——风筝曾是被作
为通讯求救的工具。梁武帝时,侯景围台城,简文尝作纸鸢,飞空告急于外,结果被射落而败,台城沦陷,梁武帝饿死,留下这一风筝求救的故事。二次世界大战美军曾用特技风筝做活动靶,训练打靶。等风筝,古时称为「鹞」,北方
谓「鸢」。风筝起源于中国,而后广传于全世界,是一种传统的民间工艺品。实际上,中国最早出现的风筝是用木材作的。春秋战国时,东周哲人墨翟(公元前478-392年),曾「费时三年,以木制木鸢,飞升天空„„」。墨子在鲁山(今山东潍坊境内),「斫木为鹞,三年而成,飞一日而败」。这是说墨子研究试制了三年,终于
用木板制成了一只木鸟,但只飞了一天就坏了。墨子制造的这只木鹞是最早的风筝,也是世界上最早的风筝。(约公元前300年),距今已有二千四百年。最早的风筝并不是玩具,而是用于军事上。相传公元前四世纪,中国著名工匠鲁班(即公输班)做了一只风筝,升空三日而不坠。公元1600年,东方的风筝(菱形)由
荷兰人传到了欧洲。19世纪英国发明家克雷由风筝产生灵感而发明滑翔机。德克萨斯州演员科迪“上尉”,曾利用风筝拖动折叠式小艇,横渡英伦海峡;1901年再接再厉,乘坐双箱形风筝飞行,使英国陆军部大感兴趣。直至东汉期间,蔡伦
发明造纸术后,坊间才开始以纸做风筝,称为「纸鸢」。因此可以推断,中国风筝已有两千年以上历史了。世界风筝都--潍坊世界风筝都纪念广场。潍坊是举世闻名的世界风筝都。1984年4月1日,潍坊市人民政府根据美国友人大卫.切克列的建议,举办了第一届潍坊国际风筝会,从此,一年一度的潍坊国际风筝会在潍坊
举行,至2013年,潍坊已经连续举办了30届。1987年4月,潍坊被第五届国际风筝会主席团确定为“世界风筝都”。国际风筝联合会还作出决定,将国际风筝联合会的总部设在潍坊。2、我们小组重点研究风筝的样式。风筝样式发展
的资料。按样式的风筝分类软翅风筝:即一般常见的禽鸟风筝。它的升力片(翅)是一根主翅条构成,翅子的下部是软性的,没有主条依附,它的结构,不同于硬翅风筝,主体身架多数做成浮雕式。它的造型多数是禽鸟或昆虫。硬翅风筝常见的元宝翅人物、扎燕
风筝即属此类。它的特点是升力片(翅)用上下两根横竹条做成翅的形状,两侧边缘高,中间凹,形成通风道。翅的端部向后倾,使风从两翅端部逸出,平着看象元宝形。板子风筝:即人们传说的平面形风筝。从结构和形状上看,它的升力片就是主体,无凸起结构,风筝四边有竹条支撑。此类风筝较多见,扎制容易
,飞升性能好,又适合表现多种题材,是少年儿童最喜爱的一种。串式风筝:即和相同或不相同的风筝,象冰糖葫芦似地拴在一根或多根钱上,串连起来放飞。我国常见的串式风筝,有串雁(鸿雁传书)、龙头蜈蚣、七仙女下凡、八仙过海等,群蜂风筝也是由50只同一形状的蜜蜂串连而成。
二、教一教请调查《风筝的制作方法》、《风筝的放飞技巧》两个小组的同学上台,用演示文稿向大家介绍本组搜集整理的相关知识,从而让学生了解有关风筝的制作方法和放飞技巧。本环节为本科的重点,主要通过生教生的方法,了解风筝基本的制作方法,为自己制作风筝打下基础。通过本环节,即提高学
生获取知识、发布知识的能力,又为学生制作风筝增添了信心。(一)我们小组重点研究风筝的制作方法。根据小组和自己设计的风筝图案进行制作。同学们要人人动手,互相学习,分工合作,共同制作。1、检查一下制作的工具材料是否齐全。如:纸条、胶水、棉线、小刀、方纸、彩色纸等;纸片是否削刮好,风筝的示范
样品是否准备好了等。2、介绍风筝的构造。(1)骨架:支撑整个风筝的架子。(2)蒙面:承受升力的部分,大多用纸制作,也有用娟制成的。(3)尾巴:起平衡、稳定的作用。有的风筝靠蒙面本身稳定,没有尾巴。(4)提线:风筝和放飞线的链接线,也有调整风筝角度的作用。(5)放飞线:放飞线有
两个作用,一是产生拉力,使风筝和空气产生相对运动,二是牵引风筝升高,升高的高度取决于放飞线的长短。3、风筝的制作过程。学生根据空气浮力与平衡原理自制外观美丽、骨架牢固、飞行平衡的风筝。具体的制作步骤如下:(1)骨架扎制。(2)蒙面纸的裱糊:在竹条上摆好蒙面纸,用胶水粘牢,可加些小纸片增加粘贴面积。
纸条拉平,贴紧。(3)平衡穗、纸条。(4)提线的装置:在适当位置装上提线,提线上短下长,约4:5的比例,上提线要与风筝面呈直角。(5)图案装饰绘画。本人给大家准备了以下几种图样,大家共同来分享一下吧!4、调试风筝及应注意的问题。风筝的重心是影响其平衡的一个因素,重
心靠前,风筝平着向前飘而不向上升,重心靠后,又容易下坠。调节的方法是加长或减小尾巴或穗子。等(二)我们小组重点研究风筝的放飞技巧。老师这个我来——————————(大家一起举手)同学们那出现飞行不稳定情况时该怎么调整那!常见
的又有几种稳定因素那?生1:生2:师小结提在放飞及收线时还应注意哪些相关事项那?生1:生2:三、议一议(一)出示几个制作风筝要点问题请同学讨论。1、风筝为什么会飞起来的?2、制作风筝时怎样才能更好的处理好它的平衡?
3、风筝的尾巴是起什么作用的?4、风筝的提线应该怎样扎?5、怎样使风筝更美丽?(二)、学生探究学生小组探究以上五个问题,回答交流。(每组选个代表出来)1、风筝为什么会飞起来的?生1:物理老师讲过,风筝向上昂一点,风筝
上端气流甬道变窄,下端甬道变宽,风筝上下压力不平衡,就产生了一个向上的升力,所以风筝就能够飞起来。生2:风筝总是迎风而上,而且风筝的“身体”总是斜向下的,这就是风筝能飞上天的关键。风筝总是迎着风飞,风吹在风筝上,就会对风筝产生一个
压力,而且这个压力垂直于风筝的面。因为风筝的是斜向下,所以迎面吹来的风对它的压力是斜向上的。生3:风筝的分量很轻,空气的这种向上的压力足以把风筝送上蓝天。在风很小的时候,放风筝的人常常牵着风筝线迎风奔跑,或站在原地不断地拉动风筝线,利用勒线来调整风筝面向下倾斜的角度,这
都是为了增大空气对风筝的向上压力,使风筝飞得更高。2、制作风筝时怎样才能更好的处理好它的平衡?生1:看下龙骨是不是在正中间,不在正中间的话往中间挪下,在看下翅膀两边是不是一样的形状,不一样的话修剪一下最后看看风筝尾巴,在绑的时候是不是一边重。3、风筝
的尾巴是起什么作用的?生1:风筝的尾巴是平衡风筝的主要工具,当风筝乘风而上之时,如果一方较重,风筝就会偏向这方,而尾巴最好比较长,因为越长就会有一个重量今风筝头部升起,使全身受风,平衡了斜的一方。4、风筝的提线
应该怎样扎?生1:在风筝骨架上拴绑的线叫提线,提线的位置、长度和角度关系到风筝的施力和受力。从十字架的连接处往上和往下5.6㎝处固定两个点,把线穿过风筝面,两根提线捆扎到一起,然后连接在线轴上,提线角度与风筝面大约在90°左右。测试提线是否绑好的标准是:提起风筝线时风筝
能够平衡。最后再用风筝纸做一条长150㎝宽3㎝的尾条,粘在风筝的尾部。5、怎样使风筝更美丽?生1:在上面画上美丽图案。(三)、教师小结老师小结以上五个问题的解决技巧。四、制作风筝结合学生收集的信息和相关知
识的介绍,学生开始制作风筝。1、小组讨论确定风筝样式。2、小组确定人员分工。3、制作风筝。在制作中,要求各组同学要相互合作。调查风筝制作小组的同学充当“技术员”、“小指导老师”来指导各组制作中遇到的难题。调查风筝样式小组的同学来指导各组风筝的样式设计
。在制作中,要求学生注意风筝的平衡、样式、花色的处理。五、放飞风筝一、展示成果展示学生制作的风筝,评选做的最美的风筝。二、放飞风筝带领学生到操场上放飞风筝。在放飞中如果风筝无法飞起来,请他们自己找出问题,解决问题。教学反思:目的是让学生去了解风筝的历史;了解风筝的制作技巧,从而
自己制作风筝,体味动手制作带来的成功和喜悦。本课不仅让学生在玩中学到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了他们的动手能力、创造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