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第7课 五彩缤纷的风筝》教学实录3-七年级美术下册赣美版.doc,共(3)页,34.000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61355.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五彩缤纷的风筝》观课记录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评论与建议一、话古今风筝的历史及作用,了解我们山东与风筝的渊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问题情境创设)1、出示学习目标。2、展示古诗,引入风筝的起源;3、提问:风筝在古代干什么用的呢?“飞天梦”,对比古今风筝的作用了解本课学习目标。朗诵古
诗,了解风筝起源发展,及对山东本土民间风筝艺术的认识。关注自己身边的艺术形式,引起学生的兴趣与共鸣。目标可适当简化。二、创设情境,赏析探究——传统风筝之传统魅力(学生思维的启发和引导过程)1、空中剧场:探究它们深受老百姓的喜爱的原因。
1、形象:动物、戏曲、传统故事2、图案:图案纹样及其寓意。3、结构:赏析风筝作品,探究结构样式的不同。平面式、串式、筒式:4、材质:探究风筝制作的材料,并探讨取材出处。总结:受老百姓喜爱的原因——传统的魅力。1、赏析不同地域、风格迥异的风筝,对比其形象、图案、结构、材质上的不同;2、根据
教师引导,思考总结受老百姓喜爱的原因。传统性的内容可适当减少一些,节省出的时间,便于下一步的探究和制作。三、开拓思维、自主探究——传统风筝的制作过程(学生拓展思维、表达,梳理创作的过程)1、提出问题,引发创意思维:传统风筝到底该怎么做呢?制作工艺:扎、糊、绘、放2、思考:怎么扎?
扎前考虑什么?如何糊?糊时注意什么?A.扎:——构思架形、体轻、材省、结实教师示范:尺寸、绕线、围线、烤制B.糊:边角处C.放:系提线-位置、正反、试飞播放视频,预设问题1、探究手中的风筝作品,交流总结制作过程。2、各
小组同学们认真观察探究,风筝扎制和糊纸的过程及注意点,讨论交流后总结,派代表回答,同时让同学上台尝试。示范绕线部分,不太清晰,可尝试着改换成视频。四、展开灵巧的翅膀——对学生学习情况的把握与调整(学生展开创作,学习反馈的引导确定及教学调整)1、利用手中现有风筝面和材料,简单设计扎作一个
喜爱的平面式风筝,并尝试放飞。2、要求:小组分工合作,时间15分钟;尝试解决放飞问题,收获放飞体验。3、教师巡回指导,解决制作过程中学生存在的问题。学生动手制作风筝:根据组内讨论构思后的架形,开始风筝的扎制。展示作品后应根据评价标准,给予一定的评价
成果奖励,激发学生的创作兴趣,鼓励其信心。4、作品展评:组织学生评价交流,并解决放飞问题。展示本组的作品,并对其他组同学的作品正面科学评价,相互促进提高。根据组内交流的结果,发表放飞问题的原因及解决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