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8、民俗的魅力》PPT课件2-八年级美术下册桂美版.ppt,共(19)页,8.699 M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60601.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民俗的魅力—目连戏表演面具的制作和赏析(桂教版美术八年级下册第8课)一.教学过程:欣赏作品图片导入新课播放多媒体教学课件,展示“目连戏”内容的图片,吸引学生的目光激发他们的兴趣,师生共赏感受“目连戏”表演所使用的服装、道具、演员表演的动作神态等,老师提问学生所观所感,学生带着兴趣回答。(1.同学们
看到过这些图片是哪里的什么表演吗?2.他们的装扮有什么特点?3.大家想要进一步了解吗?)二.老师简单介绍“目连戏”的背景由来,然后导入本节课教学内容。(“目连戏”的背景:目连戏是我国古老的民间剧种,也是历史上最为有名、剧目最多、保存最为完整、内涵
最丰富、规模最为宏大的佛教戏剧。是中国戏曲史上第一个有证可考的剧目,因此被视为戏曲的鼻祖。目连戏集戏曲、舞蹈、杂技、武术于一身,有锯解、磨研、吞火、喷烟、开膛、破肚带彩特技和盘叉、滚叉、金钩挂玉瓶、玩水蛇、挖四门等舞蹈动作,及金刚拳、武松采花
拳、五龙出动拳诸多拳路,服装、道具、化装、表演均有独特之处。由于深藏民间,至今仍保留粗犷、原始的本来面目,唱腔初为花鼓调,明末大平调兴起后,因其动作大,架子大,真刀真枪,雄浑豪放,适宜目连戏的武打表演,故自清代改为大平调。既可登台演出,又可扎扬
表演,游街时鼓乐齐鸣,三眼枪助阵以壮行色。)三.作品欣赏老师进一步介绍“目连戏”人物面具的内涵。(如:戴牛头马面象征鬼卒的面具,表演时张牙舞爪,神态怪诞,寓意超度亡灵,生死轮回。)四.学生认真观赏后,交流体验作品的特点:1.色彩鲜艳对比强烈,造型夸张怪异;
2.表演的角色性格鲜明;3.表演的道具多种多样,风格各异引人入胜;4.表演多以民间流传的故事为背景内容,深受广大百姓所喜爱。五.教学用具的准备大家观看完了这么漂亮的面具作品,发挥你的奇思妙想自己也动手试试制作一个吧。你准备好了吗?相信你会成功
的!加油哦!六.教师示范制作过程①在草稿纸上经过认真思考、推敲,设计好面具的初步草稿图。不要着急,你会做得很好的!②按照设计草稿图的样式把各种颜色的卡纸裁剪成面具的不同部件,分门别类摆放整齐。看,你也能行的!③最后把不同
部件按照设计草稿图的样式拼贴组合,裁剪掉镂空的部位,就完成一个漂亮面具作品了。瞧这是我完成的作品大家各抒己见发挥集体的智慧相信你们会成功的!七.作业:各小组的同学在小组长的安排下,大家分工合作设计完成一个面具作品。要求:面具的颜色对比强烈,突出人物
外貌特征,简洁生动。1.老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制定面具设计方案。2.各小组学生准备工具材料。(各种颜色卡纸、白乳胶、剪刀、双面胶等)3.各小组学生开始进行设计制作,老师深入各指导。(如:①学生设计方案时遇到困难;②学生进行剪裁拼贴时的困难等。)九.学生展示评价给大家介绍一下你的作品好吗
?面具的颜色对比强烈突出人物外貌特征整体给人什么感觉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十.学生拓展延伸老师组织学生利用制作好的“目连戏”面具进行简短的目连戏表演。如表演:《唐僧师徒西天取经记》等。(学生兴致高涨,现场欢呼声、笑声不断,学以致
用达到本堂课的教学目的。)十一.师生小结1.你认为这节课上得好吗?有什么好的建议?2.你从中学到了什么东西?还想学习了解什么?十二.教师课堂总结本节课引导学生了解、感受我国不同民族的民俗风情和民俗文化,学
习、认识、收集、展示与民俗有关的作品,亲身参与、体验民俗活动,激发学生热爱民间艺术,热爱劳动人民,热爱家乡,进而热爱祖国产生民族的自信心和自豪感。演示完毕,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