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 画“说”空间》教学设计5-九年级美术上册湘美版

DOC
  • 阅读 35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4 页
  • 大小 43.424 KB
  • 2022-11-27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0.99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喜鸽】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第3课 画“说”空间》教学设计5-九年级美术上册湘美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第3课 画“说”空间》教学设计5-九年级美术上册湘美版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在线阅读已结束,您可下载此文档阅读剩下的2 已有0人下载 下载文档0.99 元
/ 4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0.99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第3课 画“说”空间》教学设计5-九年级美术上册湘美版.docx,共(4)页,43.424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59360.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画说空间》教学设计基本信息课题画说空间版本湘美版课程九年级上册第3课课时1课时类型造型.表现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学会画出表现空间感的画,并能运用空间元素表现不同的视觉效果。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欣赏、分析、归纳

、练习、评价,学会运用表达空间的方式来表现物体的立体空间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空间在绘画中的运用,养成留心观察周围环境的习惯,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创造美好生活的情感。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

重点:学会画出表现空间感的画,运用空间元素表现不同的视觉效果。教学难点:理解绘画在平面上塑造形体空间。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课件、范画学生准备:画具教学过程(设计意图)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先欣赏一段视频,放松一下学习带来的紧张心情

,去感受生活空间的魅力,(播放表现空间的视频)这么美的生活空间真令人向往,但大家还不知道吧!这是设计师用电脑设计创作的,视频中对空间的完美展示,让我们有种身临其境之感,这源于设计师对空间的造型表现把握得恰

到好处。让我们在视觉上有极强的立体空间感,视野开阔深远。2、引入课题。我们的现实空间能在平面的纸上表现出来吗?(能,可是我们不会哦!)今天我们就来探究立体空间,看看画面的空间是怎么表现的?(板书课题:画说空间)设计意图:通过欣赏提问

,引出课题,激发学生绘画学习的浓厚兴趣。二、剖析范例,探究新知1.了解空间同学们,你们觉得空间是什么?空间并不陌生,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空间是一种物质客观存在的形式,以深度、宽度、高度表现出来。现在看电影都从2D升级到3D、5D了,简言之就是让画面从平面视觉转变成立体

视觉,在视觉体验上追求一种身临其境并强化立体的空间效果。A、赏析作品《人类的状况》。课件图片展示问:画布上的风景真的是窗外的风景吗?(画布上的风景是窗外风景在平面(画布)上的影像)——我们之所以能从画面中感受到体积和空间的存在,是因为画中有空间感。这

种空间感是艺术家利用形状、光影和色彩等元素在平面上营造出来的视觉幻象。现实空间与绘画空间是有区别的,后者是画在平面上的立体空间,是制造的错觉,是艺术家对现实空间的利用,通过空间中多种因素组合而成,充分表达了个人的视觉感受。B

、进一步分析作品《楔形浪》、《完全》,它们是通过哪些因素表现立体空间的?课件图片展示(透视、光影、色彩等因素)设计意图:让学生形象直观的了解空间感的定义,什么是绘画空间?表现空间的因素有哪些?这些问题在讨论范画的分析过程中得到了直观的认识,也便于知识点的掌握。2.探究空间的表达方式:(课件图片展示

)A、物象的透视①通过实景图片了解透视现象的变化原则“近大远小、进宽远窄、近长远短、近实远虚等”,②激趣练习:在一张A4的纸内,用3—4根线条表现一个最远的视觉空间,1分钟内完成,看哪位同学画得又快又好。(对结果做简单评价,提示:所绘空间要符

合近大远小的透视原理。)B、位置的层叠从作品《层峦叠嶂》中的近、中、远景形成的层叠关系,近景在画面的下方,远景在其上方,前后层叠,并有虚实、层次、显隐之分。C、点线的排列在《色彩构成A》作品中由于距离不

同而呈现出“近大远小”,画家利用这一规律来表现前后空间的纵深感,并且在色彩的亮度、隐显的变化中也使画面上产生了前后、进退的空间。《桥》作品中桥上纵横交错的桥梁编织了一幅丰富的空间画面。桥梁架近粗远细的变化、框架间隔近宽远窄的变化向远方消失,形成透视

现象,利用线的虚实、长短、粗细、疏密、方向等组织变化,在画面上也会产生空间。D、色彩的进退对比,分析,体验色彩的空间关系是怎样被艺术家们利用,借此产生空间上的错觉。除了利用“近大远小”的视觉感受来表现前后空间的纵深感,还可以在色彩的深浅不同、明暗

亮度不同时会产生显隐变化,使画面产生前后、进退的空间。暖色具有空间的前进性,视觉表现明快、活跃、温暖;冷色具有空间的后退性,视觉表现收缩、后退、远离。设计意图:这个环节的知识点在课本中进行了概括归纳,这样分成4点进行教学,通过

范画展示,条理性更强,以激趣练习,师生互动,比一比,从不同角度进行直观的讲解分析,降低难度,较量做到学生轻松的学。3.学习活动一:想一想·练一练:请以范画为基础,选一个进行重组排列,充分运用形体的透视、层叠、明暗对比和点线单位排列变化,表现出画面的

空间感。设计意图:通过练一练,对学生的作业给予鼓励评价,提高学生参与绘画活动的兴趣,增强学习的自信心。加强动手体验,对学生说掌握的知识进行及时反馈,也是有必要的。4.探究物象体积的表现方法:(课件图片展示)多个物体的体积之间形成位置、距离、重叠等关系,构

成了深度空间。层叠遮挡、明暗渐变、透视变化是绘画中表现物体的纵深感和体积感的常用手法。a、平面的弯折一个平面经过弯折后即产生了“三维空间”,表现面的转折时产生了近大远小的透视变化,就可以表现出物体的体积感。通常用斜线法和

垂线法来表现体积感(老师示范)b、物体的光影利用明暗、阴影可以使平面图形凸起或凹进,也就形成了立体。(范例:海星的体积表现)设计意图:物象体积的表现方法与教材内容相比进行了概括,降低了难度,让学生对体积的表现在认知上更明确,更简单

,更容易上手。5.学习活动二:①.运用一个数字或字母的平面形进行加工成“体”,使其具有立体空间的纵深感。②.创作一幅“太空”为主题的作品,巧妙运用空间的表现方式和体积的造形方法,是画面具有极强的立体空间。设计意图:两个作业学生可以选其一,难易深度不同,便于不同层次的同学动手体验,因为学生的绘画表现

能力和创作能力的水平有高低,能力强的可以做第二个作业,创作需要学生考虑的更多,如构图、造型、内涵等,第一个作业就显得要求简单一些。作业二也可以作为课后的拓展练习。学生作业时老师尽量顾及全体学生,巡回指导。三、作业交流,相互评价1、学生自评和小组评,看看自己或他人是否学会了物象空间的立体

感、纵深感。2、教师展示评价优秀作品3、改一改:作业相互比较,看谁的空间表现更标准,改一改问题在哪里。设计意图:相互交流,取长补短,让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进行巩固梳理,做到学有所获。五、结语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希望同学们可以运用今天所学的知识,在画纸上创作出更美的生活空间,平时多注意观察身

边的事物,你们就会拥有善于发现美的眼睛。设计意图:寄予希望于学生,能运用所学,在绘画创作中表现空间的能力得到提升。

小喜鸽
小喜鸽
好文档,与你分享
  • 文档 161806
  • 被下载 27264
  • 被收藏 0
相关资源
广告代码123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395972555 (支持时间:9:00-21: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