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第1课 文明之光》PPT课件3-八年级美术下册湘美版.ppt,共(14)页,3.502 M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59291.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第一课文明之光————中国古代青铜器初中美术湘美版八年级下册中国的青铜文化起源于黄河流域,始于公元前21世纪,止于公元前5世纪,大体上相当于文献记载的夏、商、西周至春秋时期,约经历了1500多年的历史。这与中国奴隶制国家的产生、发展及衰亡相始终。有学者把中国青铜时代从
商周至战国划分为鼎盛期、颓败期、中兴期、衰落期4个阶段。也有学者把这一时期划分为殷商前期、殷商后期、西周期、东周前期、东周后期5个阶段后母戊鼎•后母戊鼎通体高133厘米、口长112厘米、口宽79.2厘米,重达832.84公斤,是已发现的中国古代
最重的单体青铜礼器,因鼎腹内壁上铸有“后母戊”三个字而得名后母戊鼎。发现于1939年,1959年开始作为镇馆之宝收藏于国家博物馆。饕餮纹这种纹饰最早出现在距今五千年前长江下游地区的良渚文化玉器上。饕餮(tāo
tiè)是一种想象中的神秘怪兽。青铜器常见纹饰。为一种图案化的兽面,故也称兽面纹。这种怪兽没有身体,只有一个大头和一个大嘴,十分贪吃,见到什么吃什么,由于吃的太多,最后被撑死。它是贪欲的象征。是龙的第五子。“状如牛,苍身而无角,一足,出入
水则必有风雨,其光如日月,其声如雷,其名曰夔”“夔,神魅也,如龙一足。”“夔,一足,踔而行。”“尊”是古代一种盛酒器,一般为圆形、鼓腹、大口,也有少数方形尊。四羊方尊便是其中一例。原器1938年出土于湖南省宁乡县,属于商朝晚期偏早青铜器,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
馆,是中国现存商代青铜器中最大的方尊。此尊造型简洁优美,采用线雕、浮雕手法,把平面图像与立体浮雕,器物与动物形状有机地结合起来。整个器物用块范法浇铸,一气呵成,鬼斧神工,显示了高超的铸造水平。羊在古代寓意吉祥。四羊方尊以四羊、四龙相对的造型展示了酒礼器
中的至尊气象。四羊方尊的出土地湖南宁乡,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出土了大批的青铜器,其出土青铜器被称为“宁乡青铜器群”。四羊方尊便是“宁乡青铜器群”的代表,也是宁乡出土最早的青莲鹤方壶为一对两件,只是在高度上
有细微的差别,故宫藏高125.7厘米,称“立鹤方壶”,河南博物院藏高126.5厘米,称“莲鹤方壶”。壶身为扁方体,壶的腹部装饰着蟠龙纹,龙角竖立。壶体四面还各装饰有一只神兽,兽角弯曲,肩生双翼,长尾上卷。圈足下有两条卷尾兽,身作鳞纹,头转向外侧,有枝形角。承
托壶身的卷尾兽和壶体上装饰的龙、兽向上攀援的动势,互相呼应。壶盖被铸造成莲花瓣的形状,一圈肥硕的双层花瓣向四周张开,花瓣上布满镂空的小孔。莲瓣的中央有一个可以活动的小盖,上面有一只仙鹤站在花瓣中央,仙鹤似乎在昂首振翅,正在翘首望着远方,造型灵动云雷纹凤纹蟠螭纹螭是汉族传说中的一种
没有角的龙,张口、卷尾、蟠屈。年代:商饕餮纹单柱爵,1954年河南郑州杨庄出土,饮酒器,商代前期,高18.7厘米,流尾长14厘米,河南省博物馆藏腹部分段,较为平直而深,颈部加粗,流较大,挺直向前伸出,单柱,柱帽很大,三足作三
棱锥形,细而长,腹部一侧有圆弧形腹部装饰有饕餮纹。这件器物体形浑厚稳健,顾长挺拔,是众多青铜爵中一件罕见的珍品。此爵主要珍奇在它的单柱上,青铜爵一般都为双柱。据考证,有人认为它是用来悬挂过滤酒渣的网子的。后来此
柱的实用功能逐渐减少,更多是作为一种装饰。如此图所示爵的柱应当就是一种造型装饰,用来增加器物的向上的动势,因此估计它应该是商代晚期的器物。大胆猜测青铜器的实用功能。尝试纹样设计吧当地时间2017年4月26日,据韩联社消息,驻韩美军开始往韩国星州高尔夫球场搬运萨德反导系统。央视新闻客户端援引
韩联社消息称,驻韩美军于当地时间26日凌晨4点30分钟开始往星州高尔夫球场搬运了“萨德”反导系统。据韩国军方透露此次搬运的是“萨德”反导系统的各种装备,如移动发射台、X雷达系统、反导系统、交战指挥所以及发电机和冷却机等设备。根据以上材料参考兽面纹蟠螭纹设计一面中华人民解放军伐美军旗(草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