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8.2 河西走廊──沟通东西方的交通要道》教学设计1-晋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doc,共(5)页,1.340 M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5873.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课时教学设计课题河西走廊课型新授课课时1课时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运用地图说出河西走廊的位置和范围,并对地理位置作评价。2、通过地图和资料,分析河西走廊绿洲的分布与人口、城市分布特点的关系。3、举例说出影
响河西走廊农业发展的地理因素。4、根据资料分析本区的环境问题,讨论保护措施。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一些地图、景观图和相关资料,了解河西的自然环境(位置、地形、气候等)和社会经济,充分了解河西走廊这一区域的状
况。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河西走廊独特的地理风貌位置重要,从绿洲的变化,认识到一个地区的发展要因地制宜。讨论怎样保护绿洲,减少沙尘天气,树立正确的资源观、环境观。教学方法导航引领,小组合作;以图为载体,落实知识点;交流展示,分享质疑教具学具河西走
廊地形图、景观图等ppt呈现使用教材构想1、认识河西走廊从古至今重要的地理位置。2、了解河西走廊灌溉农业的发展概况。3、认识保护河西走廊生态环境的重要性。设计意图提供尽可能多的资料,使学生加深印象。通过设
问、联系、对比等教学手段,突显河西走廊重要的地理位置、特色的社会经济,脆弱的生态环境教师行为学生行为设计思路导入:有这样四个城市?1、武功军威,震慑四方。2、张国之臂掖,以通西域。3、城下有泉,其水若酒。4、敦实牢固,盛大辉煌。每一个名字都寄托了这位皇帝的雄心壮志,一个自强
不息的国家梦想也深深地刻写在了河西走廊。让我们从地理的视角认识河西走廊。板书:(展示本课知识框架)讲授新课一、东西方交通要道问题引领:1、指图描述河西走廊的地理位置?说出其名称的由来?2、指图解说河西走廊位置的重要性
?(铁路及沿线城市)3、祁连山对河西走廊绿洲形成所起的重要作用?4、分析河西走廊成为东西方交通要道的原因?著名的河西四郡:武威,张掖,酒泉,敦煌。2000多年前的汉武帝所亲自设立命名。东西方交通要道灌溉农业脆弱的生
态环境1答:河西走廊位于甘肃省境内,东起乌鞘岭,西至古玉门关,南北介于祁连山和北山(马鬃山、合黎山和龙首山)之间,长达1000多千米,宽数公里至百公里,是呈西北——东南走向的狭长地带。因位于黄河以西而得名。创设情境随着一带一路的兴起,河西走廊
变得频繁出现整体感知本堂课的知识点读图描述本区的自然地理位置教师行为学生行为设计思路河西走廊历代均为中国东部通往西域的咽喉要道。汉唐以来,成为“丝绸之路”一部分。15世纪以后,渐次衰落。亦为沟通中国东部和新疆的干道,为西北边防重地。5、酒泉因什么而得名?为什么是我国最早的
综合发射基地?(资料补充)二、灌溉农业6、观察绿洲分布与河流分布,分析绿洲与水源的关系?7、河西走廊的气候类型?主要农作物?瓜果(特点)?2答如今河西走廊仍是陆路联系亚欧大陆、沟通太平洋和大西洋的“黄金走廊”陇海--兰新铁路--北疆铁路3
答: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的祁连山脉,以其高大的山体拦截并贮存来自太平洋暖湿气流中的水汽,并以涓涓细流的方式源源不断地送往山下。4答:从地形看:走廊南北两侧为山地,中间为平地。从水源条件看:这里有祁连山高山冰雪融水形成的河流与地下水,提供了宝贵的水资源。
河西走廊农业、交通开发历史早。人口、城市集中分布在绿洲上,为经济发展提供了较好的条件。找出穿越本区的重要铁路线从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两方面分析本区的位置教师行为学生行为设计思路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土壤、水源、气候条件,致使这片古老的绿洲有水即为良田,无水便是荒漠优质水果色鲜味美与其气候有关(光能
丰富;阳光和气温匹配好;昼夜温差大)三、脆弱的生态环境8、河西走廊土地类型的比例?气候、植被状况?9、分析河西走廊生态环境脆弱的原因?10、讨论如何改善河西走廊生态环境?5答:绿洲呈点状分布,主要分布在高山山麓下,
靠高山冰雪融水补给水源6答: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稀少,气候干燥。。灌溉农业历史悠久,主要的农作物有春小麦、糜子、谷子、玉米、高粱、马铃薯、甜菜、胡麻等瓜果类有西瓜、白兰瓜、葡萄、枣、梨、苹果等(酸甜适度)8答:绿洲面积仅占总面积的17.4%,其余为荒漠、戈壁等难以利用的土地。气候干燥、植
被稀少,地表以荒漠和半荒漠为主9答:自然:绿洲面积仅占总面积的17.4%,其余为荒漠、戈壁等难以利用的土地。气候干燥、植被稀少,多风沙。每当风起,把大量的粉砂吹到空中,形成扬沙或沙尘暴天气,生态环境十分脆弱。人为:人口增加,过度开垦绿洲边缘的荒地,
浪费水资源。10答:合理利用水资源;科学规划和确定土地的人口承载量;禁止再新开荒地。自然环境下的人类活动,农业生产受气候影响大。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人地协调,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小结:推广风沙治理工程和生态环境建设工程,实现河西走廊的可持续发展。板书:河西走廊当堂检测:河西走廊沙尘暴频繁发生的原因是
这里“人地水”的矛盾十分突出,它们之间有一定的内在联系,请你按因果关系将下列内容的字母填入图中。A人口增长B土地沙化C沙尘暴发生D新增土地需水灌溉,大水漫灌,水源紧缺E需要开垦土地教学反思:尽可能给学生机会,让其把知道的内容自己说
出来,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并增进学生的求知欲,养成正确的学习方法。古代:“丝绸之路”的咽喉要道现代:两洲两洋的“黄金走廊”位置:地形、地势河流:气候植被农作物灌溉农业瓜果(特点)人口城市分布:生态环境保护:绿洲萎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