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课 绘画的空间表现》教学设计1-九年级美术上册人美版(杨力)

DOC
  • 阅读 28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10 页
  • 大小 14.337 MB
  • 2022-11-27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0.99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喜鸽】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第二课 绘画的空间表现》教学设计1-九年级美术上册人美版(杨力)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第二课 绘画的空间表现》教学设计1-九年级美术上册人美版(杨力)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第二课 绘画的空间表现》教学设计1-九年级美术上册人美版(杨力)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第二课 绘画的空间表现》教学设计1-九年级美术上册人美版(杨力)
《第二课 绘画的空间表现》教学设计1-九年级美术上册人美版(杨力)
还剩1页未读,继续阅读
【这是VIP专享文档,需开通VIP才能继续阅读】
/ 10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0.99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第二课 绘画的空间表现》教学设计1-九年级美术上册人美版(杨力).doc,共(10)页,14.337 M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58253.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1教学基本信息课题绘画的空间表现——北京的胡同是否属于地方课程或校本课程否学科美术学段:初中年级初三相关领域绘画教材书名:初中美术造型·表现模块出版社: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日期:年月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本节课属于“造型·

表现”领域的教学内容,通过对自然景致的观察,理解空间的概念;并结合实景,学习科学的透视理论;同时运用明暗的绘画语言,对写生景致进行准确而生动的造型表现。结合北京独特的地域特色,渗透人文情怀及审美感受,提高艺术感知能力和造型表现能力,体验绘画的乐趣,以达到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本课的设计以北京

的胡同为主线,并通过摄影作品,对真实景致进行观察与认识,学习绘画中空间与透视的知识,了解科学的透视现象,掌握平行透视和成角透视的呈现规律,最后通过明暗的绘画语言,完成一张北京胡同的写生作品。学生应达到以下目标:1、学习绘画中透视的概念2、掌握平行透视

及成角透视的成像规律3、学会在实景和摄影作品中找到视平线及焦点4、学习对写生景致中复杂的明暗进行观察与提炼,并用最简单的明暗语言进行表现5、运用透视和明暗的造型手法,完成北京的胡同准写生(借助摄影)作品一张教学背景分析教学内容:《绘画的空间

表现》是初中美术“造型·表现”领域中的教学内容,是观察、认识、理解、掌握、运用、表现相结合,丰富绘画知识领域,提升表现技巧的课程。本课包含了绘画中科学的透视知识和明暗的观察与表现方法两大具体内容,并通过将绘画题材落实在北京的胡同这一最具地方特色

的内容上,在掌握绘画技法的同时,挖掘了更多的人文情怀,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在课堂结构设计上,将本课分为授课部分、练习部分和绘画实践部分。授课部分包括对透视知识点的讲解,对风景中复杂明暗关系的观察及表现。除讲解之外,同时辅以2视频微课的形式

,增加直观性。练习部分包括学生在黑板以及电脑白板软件上的有针对性的简单绘画。绘画实践部分则是在以上知识的基础上,对技能技法的掌握与运用。备说明注:本教学设计为一个单元的教学内容,预计应为5--6课时为宜,第1课时讲解平行透视及绘画练习;第2课时讲解成角透视及绘画

练习;第3课时讲解对景致中明暗的观察与表现;4--6课时为绘画实践,完成胡同的素描作品一幅。学生情况:初三学生在之前的美术学习中,已经学过了线条的表现、绘画的构图、形体的世界、明暗与立体等,都是与本课教学内容相关的

知识与技法,有助于理解本课的知识点,具备了相应的绘画表象能力,这些都是本课的学习基础。但透视知识,特别是科学的透视理论,还是需要更多的理性思维的,故而,本课在初三开设还是非常恰当的,即是对以往所学知识的温

顾,又是很好的总结与运用,特别是对于胡同题材的选择,作为生活在北京的学生,除了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之外,更多了几分亲切感。教学方式:1.讲授法:教师借助摄影中的实景进行讲授,使学生快速掌握绘画中的透视现象及其规律2.提问法:教师创设情境,引发学生对知识点的思考与理

解3.展示法:学生根据教师的提问在黑板和白板上进行绘画展示,引发全体学生的关注4.示范法:通过视频录像,教师对绘画过程进行演示,以起到示范作用5.练习法:通过绘画实践,将所学的知识及技能加以运用,获得成功感教学手段:1.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有效的提高教学效率,扩充教学容量技术准备:多媒体设备教

学目标(内容框架)1.知识与技能:学习简单的透视知识,运用构图的原则合理正确的对写生景致进行造型,学会观察景致中复杂的明暗,首先归纳主要的明暗关系,再找到细微的明暗变化,运用整体观察,整体表现,比较观察,比较表现的明暗施画方法,准确生动地完成一幅北京

胡同的风景画。2.过程与方法:通过教师引导、观察、分析的方法,学习透视知识;通过学生在黑板及白板上绘画练习的方式,巩固知识点,突破重点难点;观看教师的微课视频,掌3握明暗的正确施画方法;最后完成绘画实践练习,掌握素描风景写生的绘画技法。3.情感态

度价值观:本课属于绘画技法练习,相比于刻板的素描,其内容比较富有生活气息,学生会比更兴趣,同时用绘画的形式留住曾经的北京,表达对自己所生活的这座城市的喜爱。教学流程示意(可选项)提问方式如果有这样一个主题,表现老北京的居住特色、老北京的百姓生活,你想选

择什么样的主题呢?引出本课课题《绘画的空间表现——北京的胡同》引入环节教师借助真实的摄影,以问答的方式,讲授平行透视现象以及成像规律。重点环节针对平行透视中的难点,以多维度的方式进行提问,并让同学到黑板进行绘画,及时反馈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与掌握情况。难点

环节提问方式反馈方式4教学过程(文字描述)一.情境导入:提问:如果你想表现老北京的人的居住以及他们的生活,你想选择怎样的画面呢?教师出示图版并引出本课的课题《北京的胡同》设计意图:引发学生兴趣并进入本课课

题:《北京的胡同》二.引出新课:教师:出示一张北京胡同的摄影作品提问:请同学想一想,就这样一副景致,如果想把他画的既准确又生动,你觉得哪些是你会遇到的困顿或难题呀?学生观看思考,教师将学生的回答在黑板上板书。设计意图:

通过学生自己的观察与思考引出本课的重点一个学生在白板上用电子笔绘画,其他学生在纸上进行简单勾画,重点是胡同摄影中关键的透视线。练习环节实践方式教师分析摄影中的明暗关系,讲授如何对复杂的明暗关系进行概括,既整体观察,整体表现,如何通过比较观

察,比较表现,丰富明暗层次。讲授方式重点环节教师将局部的明暗施画过程拍摄成视频,通过直观演示让学生掌握正确的明暗施画方法。演示方式难点环节学生运用构图造型等知识,再加上本课所学的透视知识及明暗施画的技能,进行综合运用,完成北京

的胡同风景作品一幅。实践方式实践环节5三.教学重点:平行透视教师出示一张胡同的平行透视摄影作品1.找出画面中垂直的线条2.找出画面中倾斜的线条3.找出倾斜的线条的规律4.找出消失点及视平线5.发现平行透视的成像规律,明确平行透视的概念设计意图:学生在教师的启发引下,借助实景增

加直观感受,从而自己发现并总结出平行透视的的概念及规律,有助于对知识的掌握与理解。平行透视:立方体的一个面与画面平行时所形成的透视关系即平行透视,平行透视只有一个汇合点,并且,视平线以上的线条从近到远向下汇合,视平线一下的线条从近到远向上汇合,最终汇集到一个点上,这个点叫灭

点,这个点位于视平线上。四.难点突破:1.教师运用语言描述,让学生在黑板上画出平行透视的景物2.教师画出景物,让学生判断视角位置3.出示学生绘画作品,让学生找出画面中透视错误的地方,并加以分析修正设计意图:通过多维度的问题创设,巩固

平行透视的知识,突破难点五.课堂练习:一个学生利用白板软件,找出摄影中平行透视的重点透视线,其他同学在纸上绘制,教师指导纠正设计意图:学生之间相互借鉴启发,并通过绘画练习,运用知识,形成能力六.教学重点:成角透视教师出示一张胡同的成角透视摄影作品1.找出画面中垂直的线条2.找出画

面中倾斜的线条3.找出倾斜的线条的规律4.找出消失点及视平线5.发现成角透视的成像规律,明确成角透视的概念6设计意图:学生在教师的启发引下,借助实景增加直观感受,从而自己发现并总结出成角透视的的概念及规律,

有助于对知识的掌握与理解。成角透视:立方体的一个边对着画面,立方体的两个面与画面成角度,此时所形成的透视现象称为成角透视,成角透视有两个汇合点,并且,视平线以上的线条从近到远向下汇合,视平线一下的线条从近到远向上汇合,最终汇集到左右两个点上,这两个点叫余

点,位于视平线上。七.课堂练习:一个学生利用白板软件,找出摄影中成角透视的重点透视线,其他同学在纸上绘制,教师指导纠正设计意图:借鉴启发,并通过绘画练习,运用知识,形成能力八.教学重点:景致中的明暗观察与表现运用PPT课件中的填色功能,模拟

明暗的观察和施画过程,同时结合实物进行讲解1.整体观察,由整体到局部用素描的方式对复杂的景致进行写生,观察和表现时必须是从整体出发,也就是先把复杂的明暗关系简单化,然后再逐步深入,直至呈现出复杂的明暗关系。切忌像打补丁一样,分成一个一个的小块进行拼凑。2.比较观察,经比较分明暗在深入表现的过程中

,必须随时比较,找出明暗中的暗部,即深色部分,永远用深色来衬托亮色,即所谓的画哪儿不看哪儿,画哪儿不画哪儿。3.抓住特征,逐步呈现细节在整体明暗的基础上,仔细找出景物的具体特征,认真刻画景物的细节,进而使画面更加生动有情趣,耐人寻味。设计意图:利用PPT软件的

填色功能,可以快速让学生看到明暗的概括及施画过程九.难点突破:教师播放绘画视频,让学生直观了解如何正确地进行明暗的观察与施画,同时进行讲解。设计意图:对于景致中明暗的观察和施画,只靠讲述非常抽象费解,所以,通过教师的视频演示,并伴以讲解,增强了直观性,利于学生理解掌握。7十.绘画

实践:教师提供一张北京胡同的摄影作品,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进行绘画练习,掌握所学知识,形成绘画技能。设计意图:知识的掌握就像树木之根,非常重要,形成绘画技能,并呈现出作品,仿佛繁枝茂叶,应该是最终开花结果。备注说明:本教学设计包括两大知识点,一大技能技法,三个内容,所以环节众

多,本不是一节课所为,应为5—6课时为宜,第1节讲授平行透视并练习;第2节讲授成角透视并练习;第3节教授明暗的观察与表现方法;第4—6节为绘画实践,每节课可根据上节课的教学内容适做承上启下进行引入,具体课时可根据学生具体情况酌情删减。教学阶段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置意图技术应用情境导

入如果你想表现老北京的人的居住以及他们的生活,你想选择怎样的画面呢?并出示课题《素描北京胡同》学生进入情景,。导入新课明确学习内容引出新课请同学想一想,就这样一副景致,如果想把他画的既准确又生动,你觉得哪些是你会遇到的困顿或难题呀?观

察思考问题并回答学生自己观察引出本课重点教学重点(平行透视)透视,绘画理论术语。指在平面或曲面上描绘物体的空间关系的方法或技术。科学的透视现象有两种,平行透视和成角透视。1.找出画面中垂直的线条2.找出画面中倾斜的

线条3.找出倾斜的线条的规律4.找出消失点及视平线5.发现平行透视的成像规律,明确平行透视的概念学生对胡同的景致进行观察,并回答老师的提问,找到发生倾斜的透视线条借助实景增加直观感受,从而自己发现并总结出平行透视的的概念及规律8

平行透视:立方体的一个面与画面平行时所形成的透视关系即平行透视,平行透视只有一个汇合点,并且,视平线以上的线条从近到远向下汇合,视平线一下的线条从近到远向上汇合,最终汇集到一个点上,这个点叫灭点,这个点位于视平线上。难点突破教师以多维度的设问方式对学生进行提问1.教师运用语言描述

,让学生在黑板上画出平行透视的景物2.教师画出景物,让学生判断视角位置3.出示学生绘画作品,让学生找出画面中透视错误的地方,并加以分析修正学生根据教师提问,进行绘画及问题思考巩固平行透视的知识,突破难点课堂练习教师出示一张

北京胡同的平行透视摄影作品一个学生利用白板软件,找出摄影中平行透视的重点透视线,其他同学在纸上绘制,教师指导纠正学生之间借鉴启发,并通过绘画练习,运用知识,形成能力教学重点(成角透视)1.找出画面中垂直的线条2.找出画面中倾斜的线条3.找出倾斜的线条的规律4.找出消失

点及视平线5.发现成角透视的成像规律,明确成角透视的概念学生对胡同的景致进行观察,并回答老师的提问,找到发生倾斜的透视线条借助实景总结出成角透视的的概念及规律9成角透视:立方体的一个边对着画面,立方体的两个面与画面成角度,此时所形成的透视现象称为

成角透视,成角透视有两个汇合点,并且,视平线以上的线条从近到远向下汇合,视平线一下的线条从近到远向上汇合,最终汇集到左右两个点上,这两个点叫余点,位于视平线上。课堂练习教师出示一张北京胡同的成角透视摄影

作品一个学生利用白板软件,找出摄影中成角透视的重点透视线,其他同学在纸上绘制,教师指导纠正借鉴启发,并通过绘画练习,运用知识,形成能力教学重点(景致中的明暗观察与表现)运用PPT课件中的填色功能,模拟明暗的观察和施画

过程,同时结合实物进行讲解1.整体观察,由整体到局部用素描的方式对复杂的景致进行写生观察和表现时必须是从整体出发,也就是先把复杂的明暗关系简单化,然后再逐步深入,直至呈现出复杂的明暗关系。切忌像打补丁一样,分成一个一个的小块

进行拼凑。2.比较观察,经比较分明暗在深入表现的过程中,必须随时比较,找出明暗中的暗部,即深色部分,永远用深色来衬托亮色,即所谓的画哪儿不看哪儿,画哪儿不画哪儿。3.抓住特征,逐步呈现细节在整体明暗的基础上

,仔细找出景物的具体特征,认真刻画景物的细节,进而使画面更加生动有情趣,耐人寻味。学生观看课件听教师讲解利用PPT软件的填色功能,可以快速让学生看到明暗的概括及施画过程10难点突破教师播放绘画视频,让学生直观了解如何正确地进行明暗

的观察与施画,同时进行讲解。学生观看视频将抽象费解知识技能以视频形式呈现,利于学生理解掌握。播放视频绘画实践教师提供一张北京胡同的摄影作品。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进行绘画练习形成绘画技能本教学设计与以往或其他教

学设计相比的特点(300-500字数)绘画中的透视和素描,相对来说都属于偏重科学理性的内容,在作业设计方面,之所以选择胡同这一题材,一是因为贴近现实生活,渗透地域文化,亲切感人,更重要的是,看似杂乱难表,实则画起来并不难,对于准确性的要求其实是

降低了,容易遮丑,还显得生动,可以增加学生的成功感。对于知识点的讲述,围绕着典型实景,借助软件的图像功能,层次清楚,使学生更加直观易懂,特别是多维度的课堂练习,既有图片辅助,又有学生每天身处熟悉的校园环境,使得

难点突破方法巧妙合理,特别是教师录制的视频资料,使绘画过程简明清晰,使抽象的过程全面具体,为学生最后的绘画练习提供了直观感受。

小喜鸽
小喜鸽
好文档,与你分享
  • 文档 161806
  • 被下载 27254
  • 被收藏 0
相关资源
广告代码123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395972555 (支持时间:9:00-21: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