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9.1 东南亚──两洲两洋的“十字路口”》教学设计2-晋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docx,共(6)页,5.085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5652.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9.1东南亚—两洲两洋的“十字路口”(第1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读图归纳东南亚地理位置的特点,掌握马六甲海峡的重要性。(2)了解东南亚的范围和主要国家。(3)结合地图归纳东南亚的地形特点,掌握主要河流的分布。(4)结合中南半岛的地形特点和主要河流的分布,说明地形条件、河流对城市分布的影
响。过程与方法(1)阅读东南亚地形图、马六甲海峡图,利用地图来分析地形特征和位置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读图、分析能力。(2)学会运用地形图,说明河流对城市分布的影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进一步树立各国发展应该因地制宜的观点,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世界的优良品质。树立
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观点。教学重点东南亚位置及其重要性;中南半岛的地形特点。教学难点中南半岛大城市分布特点及原因教学方法基于互动式电子白板及网络环境下的地理课堂教学,任务驱动式的自主学习为主,合作探究教学法。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经常在电视、网络听
到旅游热点线路新、马、泰,那么这三个地方分别指哪三个国家呢?你去过这三个国家吗?他们在哪儿呢?二、讲授新课(一)重要的地理位置1(自主学习)读教材第15页,从图9.1中说出东南亚的位置。【概括总结】东南亚位于亚洲东南部,南北连接大洋洲和亚洲,东西沟通太平洋和印度洋,是两洲两洋的“十字路口”。2
、(合作学习一)读图9.3,认识东南亚地理位置的重要性。(1)从右图中找到并说出马六甲海峡的位置。(2)知道马六甲海峡沿岸的国家。(3)根据边框信息,掌握马六甲海峡的重要性。【概括总结】(1)马六甲海峡沿岸的国家有马来西亚、新加坡和印度尼西亚。
(2)马六甲海峡地处马来半岛和苏门答腊岛之间,是太平洋西岸与印度洋、非洲东岸联系的重要通道。3、(自主学习)从图9.2中说出东南亚的范围以及主要国家。(1)明确东南亚的范围包括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两大部分。(2)彩
色部分代表的是东南亚的国家,不同的颜色代表不同的国家。(3)查找主要国家时,可以分为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两部分。其中与我国接壤的国家有哪些?与我国隔海相望的国家有哪些?【概括总结】(1)位于中南半岛的国家有缅甸、泰国、老挝、越南、柬埔寨、马来西亚、新加坡,其
中与我国接壤的是缅甸、老挝和越南。(2)位于马来群岛的国家有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文莱、东帝汶,其中与我国隔海相望的是菲律宾、文莱、印度尼西亚和马来西亚。(二)多山的地形1、从图9.4中归纳总结东南亚的地形特点。(1)读图例,从陆高到海深中得出不同颜色代表不同的海拔
高度。总结出中南半岛的地势特点。(2)在中南半岛上找到红河、湄公河、湄南河、萨尔温江、伊洛瓦底江等河流,并说出这些河流的流向。(3)明确河流之间排列着众多山脉,并说出山脉的走向。(4)观察马来群岛不同颜色的分布状况,说出地形特点。【概括总结】(1)中南半岛
地势北高南低,山河相间、纵列分布。马来群岛地形崎岖,山岭众多。2、(合作探究)读图9.5,说出中南半岛城市的分布特点。(1)找到湄公河等河流,观察上、下游的地形差异。(2)找出沿湄公河分布的主要城市,了解这些城市所在地的地形。(3)分析地形、河流与城市分布之间的关系。【概括总
结】中南半岛的大城市主要分布在河流沿岸及河口三角洲地区。河流为城市提供水源,沿岸地形平坦,交通和灌溉便利,农业发达。•课堂小结及巩固达标检测•布置作业板书设计9.1东南亚一、重要的地理位置二、多山的地形教学反思教学设计以课程标准为依据,根据最近发展区理
论,教学目标注重思维、判断等学习能力和区域特征评价能力的培养,以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完成,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理念。充分发挥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的优势:既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效率,又能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情
况自主完成相应学习任务(自主决定学习的速度快慢、学习内容的多少),实现了分层教学;又以问题引领学生观察、思考、分析并找到解决问题的具体办法,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同时能客观反映课堂的生成过程,及时反馈并纠错,提高课堂的实效。但是本节课还存在以下几点不足:整体结构还存在
不合理的地方,缺乏主线的贯穿,钻研教材的时候,应该更加细致分析,更透彻在宏观把握上再下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