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参考课题1)绘画中的“像”与“不像”》教学设计1-六年级美术上册沪少版.doc,共(5)页,79.500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55770.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像与不像—《格尔尼卡》教材分析:《格尔尼卡》是由少年儿童出版社《美术》六年级上册第九单元像与不像中的内容进行拓展。本节课是第一课时,通过学生并不熟悉的抽象绘画作品入手,培养学生从多渠道收集美术作品信息的意识,以抽象绘画为切入点
,让学生掌握欣赏绘画作品的方法,为往后欣赏其他抽象的美术作品打好基础。学情分析:学生通常喜欢比较具象的绘画作品,这和他们平时接触抽象绘画作品比较少也有一定的关系,甚至有些同学对于抽象绘画作品有一定的抵触与不削的情绪,认为抽象绘画作品简单、潦草,没什么了不起的。这是因
为学生对于抽象绘画的表现形式与欣赏方法不了解所导致的。但是绘画发展至今,画展中出现抽象绘画作品的频率越来越高,它以更富有个性化的形式表达作者的情感,所以教会学生如何去正确地欣赏抽象绘画作品迫在眉睫。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希望学生能够接受抽象的绘画形式,掌握一些欣赏
抽象绘画作品的方法,进而理解抽象绘画虽然不表达具体的物象,却也表达作者的思想和情感,也能唤起观者的共鸣,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知道美术欣赏的方法,初步学会用恰当、规范的美术术语对抽象绘画作品的内容与表现形式进行分析,并加以简短评述,表达感受和见解。过程与方法:尝试以查阅
或搜集资料的方式,了解抽象绘画作品的相关背景。通过感受、比较、讨论等初步学会运用描述、分析、解释、评价欣赏抽象绘画作品。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够接受抽象的绘画形式,并能感悟到抽象绘画作品独特的美感。教学重点:初步学会运用描述、分析、解释、评价的美术欣赏方法来欣赏
抽象绘画作品。教学难点:能用恰当、规范的美术术语对抽象绘画作品的内容与表现形式进行分析,并进行简短评述,表达感受和见解。(难点解决途径:通过放大局部进行比较,让学生直观了解作品的主题、内容与表现形式之间的关系,再以“通过”、“运用”、“表达”等连词让学
生学会组织语言进行表达。)作业设计:作业内容:运用美术欣赏的方法完成毕加索《和平鸽》的学习任务单作业要求:能用恰当、规范的美术术语对《和平鸽》的内容与表现形式进行分析,并简单表达自己的观点。教学准备:教具:《格尔尼卡
》作品图片、局部放大图、背景视频、一次性纸杯、PPT多媒体设备等。学具:铅笔、橡皮、学习任务单等。教学过程:活动一:作品比较活动内容出示两张以女性为题材的名作,一张是达·芬奇的《蒙娜丽莎》,另一张是毕加索的《哭泣的女人》,让学生比较更喜欢哪一张,并谈谈理由。关键提问两幅都
是以女性为题材的名作,你们更喜欢那幅呢?说说你的理由活动目的引出抽象绘画作品活动分析《蒙娜丽莎》与《哭泣的女人》是两幅题材相似但表现手法迥异的作品,将他们放在一起比较能让学生更加直观感受对抽象绘画作品的困惑,再出示毕加索年轻时期的写实作品,告诉学生艺术家画抽象绘画作品
并不是他们画不好,而是我们不会欣赏。活动资源《蒙娜丽莎》、《哭泣的女人》图片活动二:作品描述活动内容出示《格尔尼卡》,让学生找找画面中画家画了哪些东西,并通过3D视频来验证。关键提问通过视频仔细看看作者到底画了些什么?活动目的学会美术欣赏方法的第一步:描述活动分析《格
尔尼卡》中所描绘的对象并不是十分写实,有很多夸张变形的处理,借助电脑3D软件还原作品能够让学生更加直观了解画家画了什么。活动资源《格尔尼卡》图片、3D视频活动三:作品分析活动内容环节一:通过隐去画面的局部来分析作品的构图形式环节二:通过放大画面的局部分析作品的造型手法环节三:通
过观察分析作品的色彩环节四:通过杯子游戏分析立体主义的表现手法关键提问1.这幅画面采用了怎样的构图形式?只保留视觉中心后再看看2.看看这些舌头、火焰等都被变成了什么形状?者采用了怎样的造型手法?3.观察这幅画面
作者运用了哪些颜色?4.立体主义就是打散、重组的过程,同样的杯子在我们手里发生了各种各样的变化,这样去表现杯子有什么好处?活动目的学会美术欣赏方法的第二步:分析活动分析能用恰当、规范的美术术语对抽象绘画作品的内容与表现形式进行分析是本节课的一
个难点,对于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通过观察、局部放大比较、杯子游戏等方法来降低难度,引导学生学会哪些角度去分析抽象绘画作品。活动资源《格尔尼卡》局部放大图、一次性纸杯活动四:作品解析活动内容通过视频介绍《格尔尼卡》的创作背景,理解
作品的主题、内容与表现形式之间的关系。关键提问了解了作者的创作背景,我们再来看看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去表现画面?活动目的学会美术欣赏方法的第三步:解析活动分析单纯的分析作品对于学生来说可能是一头雾水,但当学生了解作者的创作背景后,他们就能理解作者为什么要去这样画了,从而理解作品的主题、内容与表现形式
之间的关系,以及作者通过作品所要表达的情感。活动资源《格尔尼卡》背景视频、《格尔尼卡》局部放大图活动五:作品评述活动内容采用“通过”、“运用”、“表达”等连词让学生学会组织语言,将之前学习的描述、分析、解析三个环节有序的串联起来,形成自己的观点。关键提问我们已
经学习了描述作品、分析作品和解析作品,下面请同学采用“通过”、“运用”、“表达”三个连词将自己对于这幅作品的观点用语言简单的组织一下。活动目的学会美术欣赏方法的第四步:评述活动分析知道、了解是一个程度
,会表达又是另一个程度,当你能用语言将你对作品的观点评述出来的时候,也就说明你对作品真正的理解了。这是本节课的另一个难点,采用“通过”、“运用”、“表达”三个连词帮助学生整理思路,降低评述上的难度,从而鼓励所有学生都积极参与。活动资源《格尔尼
卡》图片活动六:完成学习任务单活动内容运用美术欣赏的方法完成毕加索《和平鸽》的学习任务单活动要求能用恰当、规范的美术术语对《和平鸽》的内容与表现形式进行分析,并简单表达自己的观点。活动分析巡视指导,加强过程性巡视能及时发现学生对于本节课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活动资源学习任务单活动七:拓展活动活动内容出示毕加索《哭泣的女人》,询问学生现在对于这幅作品的感受,尝试描述和分析作品,并在课后查阅这幅作品的背景。关键提问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当我们再次看到《哭泣的女人》时,大家的感受还和课前一样吗?活动目的首尾呼应,复习美术欣赏
方法中的描述与分析这两个步骤,并引出可以通过多种渠道、多角度去了解作品的背景,从而对作品有更加全面的了解。活动分析通过《哭泣的女人》了解学生经过这堂课的学习是否对于抽象美术作品有了不同以往的认识,能够接受抽象的绘画形式,并能感悟到抽象绘画作品独特的美感。并让学生学会通过多
种渠道、多角度去了解作品的背景,从而对作品有更加全面的了解。活动资源《哭泣的女人》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