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第11课《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课件10-九年级下册历史部编人教版.ppt,共(40)页,22.651 M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55533.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第11课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列宁斯大林...1917.31917.1119181920彷徨中的俄国俄国大事记十月革命三年国内战争二月革命苏俄沙俄1.了解列宁、斯大林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以及社会主义建设中所取得的成就和存在的问题;2.能客观评价斯大林模式3、能够认识到社会主义道路的发展不是一帆
风顺的,从新经济政策中学习列宁实事求是、勇于创新的精神学习目标第一篇苏俄梦——富国梦1920年冬俄国人在等待面包图1:梦想与现实图2:工人收粮队配备手枪、机关枪等武器图3:1921年春喀琅施塔得水兵起义面对这种情况,你认为列宁需要首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人民生活恶化农民对
政策不满社会危机严重改变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发展经济项目主要内容农业政策工业政策贸易政策分配制度劳动方面余粮收集制,企业全部国有化取消自由贸易实行国家配给制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普遍劳动义务制,禁止雇佣劳动以征收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中小企业
允许本国和外国的资本家经营纳税后的剩余产品农民可以自由买卖,实行自由贸易实行按劳取酬的工资制度允许使用雇佣劳动力,允许出租土地火眼金睛:请结合课本47页,找出这一政策是如何一一调整的?组内解决新经济政策特点(新):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
济列宁说:“退一步是为了前进两步”02040608010012019131921192319251926工业总产量指数新经济政策影响:调动了生产者的积极性,迅速缓解了危机,巩固了工农联盟,促使国民经济稳步发展。新经济政策实施后,列宁说:“在战争结束的时候,俄国就像是一个被
打得半死的人……而现在,谢天谢地,他居然能够拄着拐杖走动了!”注意:新经济政策的实施体现出列宁()的精神实事求是、勇于创新第二篇苏联梦——大国梦1、经济探索:实行“新经济政策”2、政治探索:成立苏联成立时间全称最初加盟的4个共和国乌克兰外高加索联邦俄罗斯、
白俄罗斯(屋)(外)(两只鹅)苏联的成立后来扩大到15个国家苏联国旗苏联国徽沙俄(16世纪中期—1917年)苏俄(1917年—1922年)苏联(1922年—1991年)第三篇苏联梦——强国梦虽然新经济政策使苏联得到复
苏,但直到1928年,苏联的工业产值还不到德国的一半,美国的八分之一。全国只有不到三万辆拖拉机,99%的耕种靠畜力、人力完成。——《大国崛起》苏联是当时唯一的社会主义国家。资本主义国家把苏联看作是“毒瘤”,欲彻底除之而后快
。扶木犁的穷国汪洋大海中的孤岛梦想与现实斯大林的愿望我们比先进国家落后五十年至一百年。我们必须在10年内跑完这一段距离。或者我们做到这一点,或者我们被人打倒。——斯大林《论经济工作人员的任务》斯大林的选择“没有重工业,那我们就不会有一切现代化国防武器,那时我们的地
位就会和目前中国所处的地位多少相似:中国没有自己的重工业,没有自己的军事工业,现在只要谁高兴,谁就可以蹂躏它。”——《大国崛起》1、经济探索:实行“新经济政策”2、政治探索:成立苏联苏联的工业化认真观看视频,并思考:1、概括说出苏联的工业化是怎样完
成的?2、主要成就又有哪些?3、苏联的工业化发展有什么特点?听音知史T-34型坦克,作为二战中性能最好的坦克之一,共生产了四万辆PPSH(波波沙)-41冲锋枪,共产六百万枝喀秋莎火箭炮在怒吼土西铁路第聂伯水
电站钢铁城库兹巴斯斯大林格勒拖拉机厂农业集体化农民加入集体农庄农业集体化集体农庄庄员在田间用餐苏联宣传画集体农庄幸福快乐的少女集体农庄的农民生活状况是否与宣传画中的相符?给苏联农民和农业造成了什么样的影响?结合50页相关史事
回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苏联模式政治1936年苏联新宪法(1)内容:(2)意义: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铲除了人剥削人的现象。标志着斯大林创建的政治经济体制的形成,这一体制被称为“苏联模式”,又称“斯大林模式”。结合下列材料谈谈你对斯
大林模式的评价材料一:经过两个五年计划,到1937年,苏联的工业产值已经跃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用不到20年的时间。走完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过去用了50年到100年所走过的路程。材料二:他接过的是一个扶木犁的穷国,他
留下的是一个拥有核武器的强国。——丘吉尔材料三:据统计,在苏联农村中,从1927年7月到1930年,牛减少了22%,马减少了13%,猪减少了33%,羊减少了26%。材料四:材料五:由于存在着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法制不健全并随意受到破坏,许多无辜的人遭到
迫害……历时多年的大清洗运动给苏联造成了难以估量的损害。利:苏联在较短时间内实现了工业化,国防力量加强。弊1:损害农民利益,打击农民生产积极性。重工业轻工业农业弊3:民主法制受到破坏。弊2:经济发展不协调。1991年苏联解体中国社会主义事业蓬勃发展第四篇中国梦——复兴梦以史为鉴,谈谈
我国在社会主义建设时应注意哪些问题?①经济政策的制定应从实际国情出发,遵循客观经济规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②要注重改善民生,切实保护人民利益;③要不断加强民主与法制建设;④要与时俱进,不断深化改革等。他接过的是一个扶木犁的穷国,他留下的是一个拥有核武的强国。——丘吉尔合作探
究三如何评价苏联模式?在亿万人民的心目中斯大林成为神话般的人间上帝,大家开始战战兢兢地念叨他的名字,他们相信:只有他一个人能够拯救苏维埃国家,使之不受侵略和解体。—麦德维杰夫《让历史来审判》积极:①迅速实现工业化,苏联成为工业强国。②经济实力的迅速增长为后来取得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奠定物质基础。③显示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赢得了巨大的国际声誉。斯大林模式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形成的。它的出现,有其历史功绩,也存在很多弊端。•虽然新经济政策使苏联得到复苏,但直到1928年,苏联的工
业产值还不到德国的一半,美国的八分之一。全国只有不到三万辆拖拉机,99%的耕种靠畜力、人力完成。——《大国崛起》•苏联是当时唯一的社会主义国家。资本主义国家把苏联看作是“毒瘤”,欲彻底除之而后快。扶木犁的穷国汪洋大海中的孤岛此时的苏联……项目主要内容农业政策工业政策贸易政策分配制度劳动方面以
征收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中小企业允许本国和外国的资本家经营纳税后的剩余产品农民可以自由买卖实行自由贸易实行按劳取酬的工资制度新经济政策允许使用雇佣劳动力,允许出租土地马克思对社会主义的理想预设:在生产力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基础建立社会主义……实行公有
制、计划经济和按劳分配,取消商品生产和货币。乌克兰外高加索联邦俄罗斯、白俄罗斯(屋)(外)(两只鹅)苏联的成立后来扩大到15个国家斯大林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背景是什么?工业落后;受帝国主义的威胁。由于苏联是唯一的社会主义国家,处
于敌对的资本主义包围之中。苏联经济技术十分落后,而周围的资本主义国家技术先进,工业发达。如果苏联不能在短时期消灭这种落后性,不发展工业,不建立军事工业,不迅速巩固国防,帝国主义随时可能发动军事干涉和侵略,扼杀苏维埃政权。——斯大林《论经济工作人员
的任务》苏联的工业化合作探究二1913-1937年苏联重要工业在世界和欧洲地位1913年1928年1932年1937年世界世界世界欧洲世界欧洲工业总产值553222机器制造业442121电力15107432煤664343钢555433情景探究:资金从哪里来?
•既不能靠对外掠夺,又很难引进外资,只有从内部解决。•为支持庞大的建设资金,苏维埃当局秘密出售国家博物馆的藏品。——摘自齐彬任兰新《苏联秘密出售世界名画始末》教学目标1、通过介绍新经济政策的实施,使学生认识到它是苏俄当时具体国情的需要,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经济的恢复和发展。2、通
过介绍苏联在短时期内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成就,使学生认识到,社会主义制度具有很大的优越性。3、通过介绍1936年苏联宪法和斯大林模式的确立,探讨斯大林模式对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影响,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
主义观点观察历史问题、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中外历史上的重大社会改革18681898192819331953明治维新19781993中共14届三中全会(国企改革)改革漂流记.戊戌变法苏联一五计划罗斯福新政一化三改造赫鲁晓夫改革改革开放农奴制改革新经济政策洋务运动
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改革土地改革.戈尔巴乔夫改革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改革.1958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您毫不留情地肃清了,各种腐朽的敌人与卑鄙的奸贼。您是人民的自豪与智慧的象征,人民的心脏和良知。其光荣使我们志更坚力更强并经受住时间的考验。列宁的党,斯大林的党,英明的布尔什维克党!
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理论与天才,构建了我们未来的公社。列宁指明我们自由的道路,斯大林带领我们继续前进。其光荣使我们志更坚力更强并经受住时间的考验。列宁的党,斯大林的党,英明的布尔什维克党!1939年版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余粮收集制企业全部国有化取消自由贸易征收粮食税(多劳多
得)大型企业国家管理,中小企业允许私人和外国资本家经营恢复自由贸易知错就改特点(新):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新经济政策其他的资本主义国家俄国国内的地主、资本家和沙皇军官国外国内联合起来三年国内战争苏联是当时唯一的社会主义国家。资
本主义国家把苏联看作是“毒瘤”,欲彻底除之而后快俄罗斯联邦1922年苏联成立俄罗斯联邦外高加索联邦乌克兰白俄罗斯1925年加入的有乌兹别克土库曼1929年加入的有哈萨克塔吉克吉尔吉斯1940年加入的有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摩尔多瓦1940年苏联有15个加盟共和
国2022/11/26谢谢2022/11/262022/11/262022/1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