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第5课《第二次工业革命》PPT课件2-九年级下册历史部编人教版.pptx,共(16)页,1.816 M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55431.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第二次工业革命情景导入煤油灯照明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爱迪生发明的耐用电灯泡,改变了人类传统的照明方式,使人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让我们一起走进第4课第二次工业革命,共同分享第二次工业革命的重要成果,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对人类社会
产生的重要影响。实验室里的爱迪生时间:19世纪60年代到20世纪初。背景:在自然科学理论新成果指导下,新技术、新发明在欧美国家涌现出来,并迅速运用于生产。地位: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标志。德国西门子发明发电机。比利时格拉姆发明电动机。电报机电力的开发和应用发明和改进电灯泡史实爱迪
生蓄电池建成第一个火力发电站。把输电线连接成网络。法国德普勒发现了远距离输电的方法意义:标志着人类从蒸汽时代进入电气时代表现德国奥拓创制煤气内燃机。内燃机的创制德国戴姆勒制成汽油内燃机。德国狄塞尔发明柴油内燃机。交通工具的发明德国本茨设计汽车。美国福特
建成世上第一条汽车流水装配线。美国莱特兄弟研制的飞机“飞行者1号”试飞成功。影响:认识:自主学习第二次工业革命时间:19世纪六七十年代到20世纪初。背景:在自然科学理论新成果指导下,新技术、新发明在欧美国家迅速应用于生产。地位:是第二次工业革命
的主要标志。德国西门子发明发电机。比利时格拉姆发明电动机。电报机电力的开发和应用留声机史实爱迪生发明和改进电灯泡电话机电车电影机蓄电池法国德普勒发现远距离送电的方法。美国爱迪生创建第一个火力发电站,并把输电线连接成网络。表现意义:电
力成为新能源,标志着从蒸汽时代进入电气时代。德国奥拓创制煤气内燃机。内燃机的创制德国戴姆勒制成汽油内燃机。德国狄塞尔发明柴油内燃机。德国本茨设计汽车。交通工具的发明美国福特建成第一条汽车流水装配线美国莱
特兄弟研制的飞机“飞行者1号”第一次试飞成功。影响:认识:第二次工业革命合作交流图说成就实验室里的爱迪生爱迪生发明的耐用电灯泡电灯照耀下的柏林街景1879年,爱迪生发明的电灯泡,改变了人类传统的照明方式,使人们的社会生活更加丰富多彩。奥托发明的内燃机内燃
机的出现为汽车的发明和飞机的研制提供了动力。本茨和助手坐在由本茨发明的汽车上1903年,美国人莱特兄弟研制的飞机“飞行者1号”第一次试飞成功,标志着人类飞行时代的开始。·“飞行者1号”试飞成功结合上述成就,阅读下列材料,分析归纳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并结合第二
次工业革命的影响谈谈自己的认识。材料一:19世纪最后30年和20世纪初,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工业生产的高涨被称为第二次工业革命。在这一时期,一些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业总产值超过了农业总产值;出现了电力、石油、化工、汽车等新兴工业部门;电力在生
产和生活中广泛应用,改变了人类生产和生活的面貌;汽车和飞机的问世使人们的出行更加便捷,但同时也带来对铁矿、煤矿、石油等资源的过渡开采,森林被大面积砍伐,产生的废弃物越来越多,海洋和大地上的动物群也遭受着伤害,自然环境遭到了日益严重的破坏,大大恶化了人类的生存环境。讨论深化材料二:识读下列图文。
图一:一周内波音737MAX飞机飞行航线图二:2018年10月29日印尼一架波音737MAX飞机坠入大海,189人遇难。图三:2019年3月10日埃航一架波音737MAX飞机坠入农田,157人丧生。影响:推动了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的迅速发
展;出现了电力、石油、化工、汽车等新兴工业部门;改变了人类生产和生活的面貌;加快了世界完全联系成一个整体的进程。但使自然环境遭到了严重破坏,大大恶化了人类的生存环境;也带来交通事故频发,威胁人们生命安全。认识:科技是一把双刃剑,有利有
弊,人类在发展科技时,要力争做到趋利避害,让科技更好地造福人类。事件名称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时间主要标志时代特征重要发明新能源动力机特点世60年代的广泛应用从时代进入时代机、万能机、机车(车)、铁路。煤炭万能蒸汽机首先从国的棉纺织业开始;技术发
明多来源实践经验,科学和技术尚未真正结合。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开发和应用从时代进入时代发电机、电动机、、电话机、发电站、机、车、机。、石油电动机、内燃机同时发生在国家;自然科学与工业生产紧密结合;新的技术发明迅速运用于生产和生活。比较归纳训
练提升DA二、阅读材料,结合所学,回答问题。材料一:它为新生的资本主义制度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促使欧美诸国先后实现了工业化,由农业国变成工业国,它为英国提供了历史机遇,利用工业化先发优势,确立了“世界工厂”的地位。材料二:一位
法国经济学家保罗·德·卢西埃在1892年出版的《美国生活》一书中写道:“法国士兵的背包里装的都是芝加哥生产的牛肉罐头”,“美国已从一个令人好奇的东西变成了一个令人恐惧的东西”。材料三:德国政府出面鼓励“技术接收”,从1886年到1890年四年间,德国六家大公司购买了948项英国专利。在国家
的支持下,德国银行向本国公司提供数量远远超出私人投资占优势的英国公司所能运用的资金,使它们能够尽可能地进行科学技术研究并有效利用研究成果,尽可能地集中力量办好以科学为基础的工业。——摘编自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材料四:新中国的诞生成为我国科学技术事业腾飞的光
辉起点。……我国科技事业获得突飞猛进的发展,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注入了源源不绝的活力。——摘自《中国历史》(1)材料一的“它”是指哪一重大历史事件?确立“世界工厂”地位的英国利用坚船利炮率先打开了中国大门,强迫中国签订了哪一条约?对中国产生了什么重
大影响?(3分)(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美国取得的令欧洲人“好奇”的发明(2分)(3)根据材料三,概括德国政府在推动科技发展方面采取的措施。(2分)结合所学知识,举出19世纪末德国科技发展的表现。(1分)(4)新中国成立后的六七十年代,我国取
得的国防科技成果有哪些?(2分)(5)综合以上材料,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