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第五单元《冷战和美苏对峙的世界》复习课件-九年级历史下册部编人教版.pptx,共(25)页,833.688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55332.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第五单元冷战和美苏对峙的世界【时空坐标】【时空坐标】【课时主题】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形势发生重大变化。战后初期,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头号强国,而社会主义的苏联是这一时期唯一能与之抗衡的国家,美苏两国之间开始了长达数十年的“冷战”对峙局面。“二战”后,一些
资本主义国家相继调整统治政策,逐步实现经济复苏。苏联和东欧国家的社会主义建设取得很大成就,也遇到不少挫折,改革遭到失败。与此同时,亚非拉地区民族解放运动空前高涨,世界资本主义殖民体系逐渐崩溃。考点知识回扣【课标要求】考点一冷战(九下P74—78)知道杜
鲁门主义、德国分裂、“北约”与“华约”,了解美苏“冷战”对峙局面的形成。主题具体内容“冷战”的发生含义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40多年间,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集团之间既非战争又非和平的对峙与竞争状态原因美、苏
国家意识形态的对立和社会制度的巨大差异,使双方的对抗、冲突不断美国采取的措施政治1947年3月,美国总统杜鲁门在国会发表演说,这篇演说提出的政策被称为“杜鲁门主义”。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标志着美、苏战时同盟
关系正式破裂,“冷战”开始经济1947年,美国国务卿马歇尔提出“欧洲复兴计划”,即马歇尔计划,企图通过援助西欧恢复经济,稳定资本主义制度考点知识回扣主题具体内容德国的分裂(1)纳粹法西斯政权垮台以后,美、苏、英、法四国分区占领了德国及其首都柏林
(2)1948年,“柏林危机”爆发(3)1949年9月,在美、英、法占领区成立了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又称“联邦德国”或“西德”;1949年10月,在苏占区成立了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又称“民主德国”或“东德”。欧洲“冷战”对峙的局面基本形成北约与华约对峙(1)1949年,美、英、法等12个国家在华盛
顿成立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简称“北约”(2)1955年,苏联同东欧7个社会主义国家成立了“华沙条约组织”,简称“华约”,与“北约”针锋相对。华约组织的成立,标志着“美苏两极格局”的形成.结束1991年苏联解体,标志着两极格局结束考点知识回扣(续表)主题具体内容影响(1)以美苏为首的
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局面形成(两极格局形成),对人类进步和安全造成巨大威胁.(2)在一定程度上避免新的世界大战爆发;推动了科技进步和发展.(3)霸权主义加剧了世界的紧张局势,危及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如亚洲“热战”;朝鲜战争、越南战争)启示霸权主义
严重威胁人类进步与安全,我们要坚决反对霸权主义,走和平发展道路;和平来之不易,我们应珍惜和平,远离战争;在不同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下,国家应和平相处,求同存异考点知识回扣(续表)考点知识回扣【纵横联系】20世纪以来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形成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第二次世界
大战后形成雅尔塔体系、“冷战”结束后出现政治多极化趋势。考点知识回扣【课标要求】知道欧洲联合的趋势和日本经济的发展;知道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初步了解战后资本主义发展的新特点。考点二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九下P79—82)主题具
体内容欧洲的联合背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西欧国家之间的联系日益密切,逐渐走上了联合自强以提高国际地位的道路过程及影响(1)20世纪50年代初,法国和联邦德国等六国组建欧洲煤钢共同体(2)1958年,六国建立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3)1967
年,将3个组织合并为欧洲共同体,简称“欧共体”。欧共体成员国加强经济合作,并努力用一个声音在国际舞台上说话,促进了西欧国家经济发展和国际地位的提高(4)1993年,大部分西欧国家在欧共体的基础上组成了欧洲联盟,大大加快了欧洲一体化
的进程考点知识回扣主题具体内容美国的发展(1)“二战”后,美国积极拓展世界市场,应用最新科技成果,革新生产技术,刺激了经济的繁荣,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2)20世纪七八十年代,美国经济发展速度放缓(3)20世纪90年代以后,美国出现
了以全球化和信息化为特征的“新经济”,促进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日本的崛起(1)美国在日本推行非军事化和民主化改革,颁布“和平宪法”(2)“冷战”开始后,美国出于本国的战略需要,开始积极扶持日本(3)日本政府利用当时有利的外部环境,制定适当的经济政策,大力引进先进技术,促进了经济的迅
速发展(4)1968年,日本成为资本主义世界仅次于美国的第二经济大国.(5)20世纪70、80年代,政治大国欲望考点知识回扣(续表)主题具体内容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背景(1)罗斯福新政期间,美国颁布了《社会保障法》,实行养老金制度、失业保险制度
,开创了建立社会保障制度.的先河.(2)工人阶级斗争的结果.(3)“二战”后,资产阶级为了缓和阶级矛盾,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纷纷调整政策,建立起社会保障制度,以创造一个有利于经济发展的稳定的社会环境过程(1)1948年,英国宣布建成“福利国家”
。不久,法国和联邦德国等国也宣布成为“福利国家”(2)20世纪50年代,美国两次修订《社会保障法》,扩大受益群体,提高最低工资,资助贫困学生内容包括医疗保健服务、养老、住房、失业保险和教育等;20世纪六七十年代,西
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保障制度日渐完善评价(1)积极作用:缓和了阶级矛盾,有利于经济发展,稳定社会环境(2)局限性:社会保障制度不能解决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考点知识回扣(续表)考点知识回扣【课标要求】知道苏联模式社会主义的推广,了解苏联的改革与变化以及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考点三社
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九下P83—86)主题具体内容社会主义力量的壮大(1)1949年,“经互会”成立。苏联通过经互会帮助东欧国家克服了战后经济困难,但也利用经互会将各成员国的经济纳入苏联计划经济的轨道(2)1950年,中苏
缔结了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加强了社会主义阵营的力量考点知识回扣主题具体内容苏联的发展与改革赫鲁晓夫改革背景(1)1953年,斯大林逝世,赫鲁晓夫上台(2)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制约经济发展(根本原因)内容(1)发动垦荒运动
(2)发展饲料生产,广种玉米(3)取消农产品的义务交售制,改行收购制(4)改革工业管理体制(5)批判斯大林个人崇拜性质社会主义性质的改革影响未从根本上突破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考点知识回扣(续表)主题具体内容苏联的发展与改革勃列日涅夫改革时间1964年开始内容
(1)经济上推行“新政策”,要求加速科技进步、完善经济管理体制和加强经济刺激(2)为同美国展开军备竞赛,苏联把科技进步的重心放在军事方面,国民经济呈现出畸形发展状态.影响(1)改革没有从根本上突破高度集中
的计划经济体制(2)高投入、高消耗、低效率成为苏联经济的痼疾考点知识回扣(续表)主题具体内容苏联的发展与改革戈尔巴乔夫改革时间1985年开始内容(1)最初的改革主要集中在经济领域,然而经济体制的改革总体效果不佳(2)后来的改革重点轻率地转入政治领域,取消苏
共的领导地位,实行多党制,倡导“公开性”和“政治多元化”实质从根本上否定社会主义.影响(1)经济改革造成苏联的经济形势恶化,人民的生活水平下降.(2)政治体制改革使人们的思想发生混乱,无政府状态蔓延,局势迅速失控,各加盟共和国的分离趋势也随
之加剧.考点知识回扣(续表)主题具体内容东欧剧变与苏联解体东欧剧变背景(1)20世纪60年代以后,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社会矛盾尖锐(2)西方国家对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加紧推行“和平演变”战略实质社会制度发生根本性变化表现(1)政治上:实行议会民主制和多党制(2)经济上:实行私有化基础上的
市场经济考点知识回扣(续表)主题具体内容东欧剧变与苏联解体苏联解体实质社会制度的根本变化过程(1)1991年,“八一九事件”后,叶利钦掌权,苏联的分裂进一步加快(2)1991年12月8日,独联体成立;1991年12月25日,戈尔巴乔夫辞职,将国家权力交给叶利钦。1991年12月26日,苏联最高
苏维埃通过最后一项决议,宣布苏联停止存在。从此,苏联正式解体影响(1)对世界格局:标志着美苏两极格局结束,世界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2)对欧洲:苏联解体加速了欧洲一体化的进程,为欧盟和北约扩大创造了条件(3)对国
际共产主义运动:给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带来了很大的消极影响,社会主义运动遭到巨大挫折(4)对美国:使美国成为唯一超级大国启示社会主义的发展不是一帆风顺的,各国必须根据自己的国情,实事求是,坚韧不拔地探索一条具
有本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考点知识回扣(续表)考点知识回扣【课标要求】通过万隆会议、“非洲年”、巴拿马收回运河区主权等史实,知道战后殖民体系的崩溃和亚非拉国家为捍卫主权、发展经济所进行的斗争。考点四亚非拉国家的新发展(九下:P87—
90)2019年是卡斯特罗领导古巴革命胜利60周年,是巴拿马收回运河区全部主权20周年。主题具体内容万隆会议背景(1)“二战”后,民族解放运动空前高涨,越来越多的亚非国家取得独立.(2)新独立的国家都面临巩固独立、发展经济的共同问题(3)
广大亚非国家反对“冷战”,不愿卷入大国之间的军事冲突时间1955年4月性质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国际会议内容会议通过了和平相处、友好合作的十项原则万隆精神万隆会议所体现的亚非国家和地区团结合作、友好相处,共同反对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争取和巩固民族独立,保卫
世界和平的精神,被称为“万隆精神”意义(1)提高了亚非国家和地区的民族自信,鼓舞了亚非拉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2)发展中国家作为一支新兴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国际舞台考点知识回扣主题具体内容“非洲年”背景“二战”结束,非洲大陆掀起了民族独立浪潮概况北非开始(1)1951年底,利比亚宣
布独立(2)1952年,埃及爆发革命;1953年,埃及共和国成立;1956年,埃及总统纳赛尔宣布将苏伊士运河收归国有,极大地维护了埃及的民族利益和国家主权(3)1962年,阿尔及利亚推翻法国的殖民统治,获得独立高潮(1)时期:20世纪六七十年代(2)1960年,非洲有
17个国家获得独立,这一年因此被称为“非洲年”.继续发展1990年纳米比亚独立,标志着所有非洲国家都摆脱了殖民主义的枷锁考点知识回扣(续表)主题具体内容拉美人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古巴(1)1959年,卡斯特罗领导古巴人民推翻了美国支持的独裁政权,建立革命政府(2)挫败美国支持的雇佣军入
侵,古巴走上了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巴拿马(1)巴拿马运河具有重要的经济和战略地位,开通后运河区一直由美国控制(2)20世纪六七十年代,巴拿马要求收回运河区主权(3)1977年,巴拿马与美国签订条约,收回了运河区的海
关、邮政、司法等主权,并参与运河的管理和营运(4)1999年底,巴拿马收回了运河区的全部主权.考点知识回扣(续表)【设问分析】“二战”后西欧和日本经济迅速发展的原因是什么?“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经济迅速发展
对我国的启示有哪些?【解答】(1)共同原因:①都得到了美国在经济上的援助或扶植;②都大力引进最先进的科学技术;③都大力发展教育,培养人才;④都制定了恰当的经济发展政策。(2)启示:①要善于抓住机遇,注意加强国
际间的经济联系;②要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培养人才;③积极引进先进科技,大胆创新;④坚持改革开放,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制定适合本国国情的经济发展战略。重难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