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4.2 降水和降水的分布》PPT课件1-晋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ppt,共(31)页,5.053 M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5496.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雨雪冰雹降水:大气中降落的、、等,统称为降水。是降水的主要形式。雨冰雹雪降雨降水的主要形式测量方法:一般每天8时、20时各观测一次。把一天、一月或一年的降水量相加,就分别是这个地方的日降水量、月降水量或年降水量。某城
市下了大雪连续24小时的暴雨近两个月没有下雨说说降水给人类带来的欢喜与忧愁。中国南方中国西北2011年鄱阳湖春季2011年鄱阳湖夏季跨越时空发现降水问题雪都没过膝盖了,可电视里面说降水量只有7毫米,不会是报错了吧?在气象上通常用某一段时间内降水量的多少来
划分降水强度。降雨的等级以24小时的降水量(mm)为衡量标准小雨:<10mm中雨:10—24.9mm大雨:25—49.9mm暴雨:50—99.9mm大暴雨:100—249.9mm特大暴雨:≥250mm拓展探究二、降水的季节变化降水量柱状图的绘制某市某年月降水量统计单位:毫米月份12345678
9101112年降水量降水10522477181135169112572412123456789101112月050100150200降水量/毫米745月份应找准定量须准确填涂要均匀最后要起名某市降水量柱状图123456789101112
月降水量柱状图的判读050100150200降水量/毫米湿润多雨1.本市的各月降水分配均匀吗?2本市哪几个月降水比较多?主要集中在什么季节?3.本市哪几个月降水比较少?主要集中在什么季节?某市降水季节变化规律:夏冬冬
春秋夏季多雨,冬季少雨。降水分配不均匀。降水量柱状图的判读(“方法总结”)看“极值”,对“月份”即看降水量最大值、最小值,及其出现的月份。算“差值”,说“变化”即计算降水量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描述该地降水量的季节变化大小。
2.看“差值”,说“变化”1.看“总量”,说“多少”即观察、估算年降水总量,对该地年降水量进行定性描述为“多”、“较多”、“较少”或“少”。你找到规律了吗?冬季多雨123456789101112月050100150200降水量/毫米123456789101112月050100150200降水
量/毫米050100150200降水量/毫米50100150200降水量/毫米夏季多雨AB比较北半球的A、B两地,降水季节变化有什么不同?全年多雨降水(毫米)123456789101112(月)0200400600800全年少雨你找到规律了吗?全年湿润CDE全年多雨全年少雨夏季多雨冬季多雨
全年湿润降水的季节变化类型400400400400400500500500600500600600600600700700700700在地图上,将降水量相同的点连接成线,称为等降水量线400500600700AB1.A、B两地降水量相同吗?C2.比较B、C两地降水量大小。4005006
00700你能找到500mm的等降水量线吗?赤道附近降水多极地降水少赤道附近降水多极地降水少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北极圈北回归线赤道南回归线南极圈1、年降水量在2000毫米以上的地区主要分布在哪里?两极地区的年降水量大多在
多少毫米以下?比较数据发现规律:降水的地区分布规律结论一:纬度因素:赤道多,两极少。赤道附近降水多极地降水少赤道附近降水多极地降水少以亚欧大陆为例,观察:2.中纬度内陆和沿海地区的降水量有什么差别?世界年
降水量分布图北极圈北回归线赤道南回归线南极圈内陆少沿海多沿海多降水的地区分布规律结论二:海陆因素沿海多、内陆少(中纬度)3.在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比大陆西岸的年降水量多BAFDEC多少多多少少少。暖湿气流迎风坡多雨背风坡少雨降水的地区分布规
律结论三:地形因素迎风坡多、背风坡少乞拉朋齐1961年26461毫米世界的雨极——乞拉朋齐世界雨极和干极乞拉朋齐世界雨极阿塔卡马沙漠世界干极世界年降水量分布规律赤道附近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降水多,西岸降水少。中纬度地带,沿海地区降水
多,内陆地区降水少。山地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是真?是假?说明理由ABC课堂过关1、太原市的降水集中在()A.春季B.冬季C.夏季D.秋季2、下列现象中不属于降水的是()A.降雨B.冰雹C.降雪D.霜3、一般用()来表示降水量的季节变化。A.降水量柱状图B.降水量折线图C.降水
量扇形图D.降水量波线图CDA课堂过关4、通常用()来表示降水量的分布情况。A.等高线图B.等深线图C.等降水量图D.等温线图5、世界的“雨极”是在()A.乞拉朋齐B.北京C.伦敦D.太原6、赤道地区降水量在多少
毫米以上()A.100毫米B.2000毫米C.300毫米D.400毫米CA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