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古代印度》PPT课件2(共54页)-九年级历史上册部编人教版

PPT
  • 阅读 54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54 页
  • 大小 6.441 MB
  • 2022-11-26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0.99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喜鸽】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第3课《古代印度》PPT课件2(共54页)-九年级历史上册部编人教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第3课《古代印度》PPT课件2(共54页)-九年级历史上册部编人教版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第3课《古代印度》PPT课件2(共54页)-九年级历史上册部编人教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第3课《古代印度》PPT课件2(共54页)-九年级历史上册部编人教版
第3课《古代印度》PPT课件2(共54页)-九年级历史上册部编人教版
还剩10页未读,继续阅读
【这是VIP专享文档,需开通VIP才能继续阅读】
/ 54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0.99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第3课《古代印度》PPT课件2(共54页)-九年级历史上册部编人教版.pptx,共(54)页,6.441 M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54727.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第一单元古代亚非文明第3课古代印度1、地理位置地处南亚次大陆,濒临阿拉伯海和孟加拉湾2、河流印度河和恒河,定期泛滥4、印度河流域的早期文明:哈拉帕和摩亨佐.达罗一.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3、气候:热带季风气候,温暖湿润,水源

充沛,非常有利于农业的发展印度河恒河印度的土著居民雅利安人来到后,达罗毗荼人被赶到次大陆南部文明的产生哈拉帕摩亨佐·达罗一早期国家建立时间:约公元前1500年左右,印度北部逐渐出现了由雅利安人建立的小国家。雅利安人雅利安人【梵文:âryâ

】原是俄罗斯乌拉尔山脉南部草原上的一个古老游牧民族,迁移至中亚的阿姆河和锡尔河之间的平原。这些人被称为雅利安-旁遮普人,大约在公元前14世纪,雅利安-旁遮普人南下进入南亚次大陆西北部,这就是印度古文献中提及的雅利安人,他们往南驱逐古达罗毗荼人,创造了吠陀文化和建立了种姓制度,把雅

利安-旁遮普语族的语言带到了印度。时间:公元前3世纪人物:阿育王都城:华氏城古代印度的统一古印度的鼎盛时期为了维护种姓制度,统治集团编了一个神话:诸神在分割原始巨人普鲁沙时,其手、嘴、腿、脚分别化成了一种种姓,你

能分别把它们对号入座吗?婆罗门嘴手腿脚刹帝利吠舍首陀罗统治阶级被统治阶级种姓制度贱民,在社会上遭到歧视和凌辱。目的在于维护高级种姓的统治3、古代印度的等级制度---种姓制度看书P12回答下列问题1、两个年轻人为何不能结婚?2、这个故事反应的什么社会问题?3、种

姓制度对印度社会发展有什么影响?种姓制度规定不同等级的人之间是不得通婚反映了当时不同种姓之间壁垒分明、等级森严的社会状况。请根据种姓制度中四个等级的不同职业,猜猜他是那个等级?从事农业、畜牧业、手工业、商业为主从事宗教事务从事农、牧、渔、养猪业以及其他职业。从事国家军事、行政事

务。吠舍婆罗门首陀罗刹帝利◆◆◆◆严格的社会等级制度种姓制度激化了社会矛盾。佛教产生背景实质:是贵族统治的工具,是为保护奴隶主特权的一种等级制度。影响:随着印度社会的发展,种姓制度逐渐成为社会前进的障碍,激化了社会矛盾。种姓制

度虽已废除,在当今印度社会仍有影响。目的:维护高级种姓的统治。种姓等级金字塔示意图种姓制度的特点1、种姓各等级之间界限森严,等级世代相袭、贵贱分明,严禁低级种姓从事高级种姓的职业。2、内部联姻。不同种姓之间男女不

得通婚3、首陀罗没有参加宗教生活的权利。4、各等级在法律、社会权利、宗教生活均是不平等的材料:尽管自印度独立以后,废除了种姓制度,印度宪法明文规定不准阶级歧视,但是种姓制度对今天的印度社会特别是印度农村仍

然保留着巨大的影响。种姓层级最高的婆罗门不及人口的4%,却占有七成的司法权及接近半数的国会席次。就算在天灾时,贱民亦饱受歧视,得不到最基本的援助。如在2008年8月,印度比哈尔邦的阿拉里亚发生水灾,然而由于阿拉里亚为贱民的集中地,灾民得不到地方政府的任何协助,令

大量灾民死于水灾当中。思考:种姓制度的形成对印度社会造成了什么影响?严重地阻碍古代印度社会的发展,激化了社会矛盾。种姓制度虽已废除,在当今印度社会仍有影响。种姓制度的影响(危害)•政治上不利于印度的统一和团结。种姓制度,使社会四分五裂,人民之间缺乏团

结。•在历史上,它为异族入侵提供了有利条件。印度的历史是一部不断被外族征服的历史,其原因与种姓制度造成的整个印度社会上人与人之间的隔阂性和利已性不无关系。它妨碍了印度人形成统一的民族意识,在面临外族入侵时,不能组织起强有力的抵抗力量。•独立以后对

各项事业同样产生了不良影响。佛教的产生和创立(1)产生时间(2)背景:(4)创始人:(5)教义(所宣扬的思想)(6)阿育王对佛教的发展的贡献(7)佛教的传播(7)佛教的传播乔达摩·悉达多公元前6世纪种姓制度渗透到印度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阻碍了印度社会的发展、在奴隶制的发展中,种姓制度越

来越引起人民的不满、婆罗门教日益遭到反对,社会矛盾愈演愈烈。“众生平等”、“忍耐顺从”“因果报应”四谛,即苦谛、集谛、灭谛和道谛众生平等,“四种姓皆悉平等”反对杀生祭祀和仪式主义,反对婆罗门特权地位提倡忍耐、顺从,有利于社会安定(3)原因:早期佛教承认种姓

制,但是不信奉婆罗门的神,尤其反对婆罗门在政治上的特权地位,因此得到刹帝利和一些吠舍富人的支持,也符合印度劳动人民的切身利益,具有广泛的社会基础。佛教宣扬众生平等,教人消灭欲望,忍耐顺从,以求进入极乐世界,这对渴望解除苦难的劳动人民来说,是一种精神寄托,具有一定的

吸引力。佛教并不反对奴隶制,它所宣扬的“忍耐顺从”有利于维护奴隶主的统治,因此被统治者所接受,并大力提倡。社会基础:劳动人民的精神寄托:统治者拥护:原因释迦牟尼创立佛教乔达摩·悉达多(即释迦牟尼),古印度释迦国的一位王子。青年时代的他在皇宫里过着随心所欲的奢侈生活。但是,他也同

时看到人间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痛苦和烦恼,诸如生、老、病、死,贫富悬殊,争战掠杀,天灾人祸等等。他决心要找出一种方法来解除人世间的一切苦恼。29岁那年,他毅然抛妻离子,离开王城,舍弃贵族生活,出家修道,成为一个苦行者,企图寻

求他的答案。后来他坐在一棵菩提树下苦思冥想,大彻大悟,终于悟出了一整套道理,也就是成佛。后来创立佛教,被尊为“佛陀”。前3世纪摩揭陀国阿育王基本统一,宣布佛教为国教。ayw3佛教传播与阿育王阿育王是古代印度摩揭陀国孔雀王朝的第三代国王,又

被称为“无忧王”。阿育王曾经谋杀的兄弟姐妹有99人。最后,阿育王夺取了王位。阿育王即位后,就追随祖父的事业,开始向外扩张。最大规模的扩张是对羯陵伽的远征。最后羯陵伽国被他征服,被俘虏的羯陵伽人有15万人,被杀的有10万

人。成为教徒后,阿育王对残酷的战争给人民所造成的灾难感到十分后悔。今后代替暴力统治和侵略的将是不竭余力的宣扬佛法,从此以后,他将不再向邻国派遣军队,而是宣扬佛法的高僧。佛教宣扬“众生平等”这一主张表面上是要反对古印度的等级制度,在一定程

度上反映了下层人民的要求,易被广大群众所接受。佛教许给人们的只是虚幻的平等,而不是现实世界的平等,佛教并不反对奴隶制,并且把刹帝利摆在第一位;她用来世的幸福安慰今生不幸的人;它要求人们服从统治阶级的压迫和剥削,要忍耐顺从,不要反抗。佛教成了统治阶级奴役和统

治劳动人民的精神工具。公元前3世纪后,佛教开始向外传播佛教的传播佛教的外传(开始于前3世纪阿育王统治时)中亚中国朝鲜、日本东南亚(缅甸、泰国、缅甸等国,以及我国云南的傣族地区)(公元前后)北传佛教南传佛教佛教的传播路径:阿育王石柱狮形柱头传播方式:对印度佛经的翻译和注释建佛寺、造

佛像、立佛塔传入中国的时间是西汉末年,大规模传播是东汉时期。创建于东汉永平十一年(公元68年),中国第一古刹,世界著名伽蓝,是佛教传入中国后兴建的第一座官办寺院,有中国佛教的"祖庭"和"释源"之称,距今已有1900多年的历史。现存的

遗址古迹为元、明、清时所留。寺内保存了大量元代夹纻干漆造像如三世佛、二天将、十八罗汉等,弥足珍贵。白马寺中国“三大石窟“佛教文化寻迹中国佛教四大名山山西五台山—文殊菩萨象征智慧萨浙江普陀山—观音菩萨象征慈悲四川峨眉山—普贤菩萨象征实践安徽九华山—地藏菩萨象征愿力佛教里有四大菩萨,象征四种理想的人

格,即:悲、智、行、愿。象征愿力的是地藏王菩萨;象征实践的是普贤菩萨;象征智慧的是文殊菩萨;象征慈悲的是观世音菩萨。按佛教经典的原意:慈,即是“予乐”;悲,即是“拔苦”。拔除众生的痛苦,给众生以快乐,就是慈悲。四大菩萨就是中国的四大名山中九华山地藏菩萨,普陀山的观音菩萨,五台山的文殊菩萨,

峨嵋山的普贤菩萨,这四大菩萨代表佛法教学的四个重要课目,等于四个学院,这也是佛法的纲领,不管多少宗派、经论,都出不了这四个范围。佛教文化佛教经典•《大藏经》•《金刚经》•《千手千眼无碍大悲心陀罗尼大悲神咒》•《般若波罗密多心经》•《大佛

顶首楞严神咒》《华严经》•《佛说阿弥陀佛经》佛教的发展与统治者当局的关系早期佛教反对第一等级婆罗门的特权,提出“众生平等”,不拒绝低种姓的人入教,同时,由于佛教宣扬“忍耐顺从”得到国王和一些富人的支持。

因此,信仰的民众日益增多,一度成为印度最重要的宗教之一。后来,阿育王也信了佛教,并把它定为国教。大建佛塔、寺院、也正是在阿育王统治时佛教开始向外传播。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师徒四人到何处取经吗?你知道吗?cnimg_n

et_034我国唐代著名僧人玄奘,在公元7世纪西游印度,并居住多年。他返回唐朝以后写成的《大唐西域记》中就记载了古印度的繁荣。西汉:身毒、贤豆;东汉:天竺;唐朝玄奘将其改为印度阿拉伯数字是古代印度人首创,

因为阿拉伯人将这种数字改进并传播到全世界,所以得名为阿拉伯数字。古代印度的成就:阿拉伯数字黄金之国大象之国课堂小结古代印度建国:公元前1500年左右鼎盛:孔雀王朝佛教社会制度:种姓制度时间:公元前6世纪创立者:乔达摩·悉达多教义:众生平等传播:向北、向南兴起雅

利安人入侵强盛衰落约公元前23世纪公元前1500年孔雀王朝时期外来民族侵扰印度河恒河BC1500种姓制度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BC6释迦摩尼阿育王西汉末年中国朝鲜日本等国文明类型文明名称文明发源地文明象征亚非文明(大河文明)古代埃及(公元

前3500年)尼罗河流域①天文学、数学和医学成就突出;②太阳历;③象形文字;④金字塔古代两河流域(公元前3500年)西亚两河流域①楔形文字;②《汉谟拉比法典》古代印度(公元前23世纪)印度河流域①阿拉伯数字;②种姓制度;③佛教,一.选择题1.

来自中亚侵入古代印度征服当地居民的是A.希腊人B.苏美尔人C.波斯人D.雅利安人2.在引导的种姓制度中被征服者属于A.婆罗门B.刹帝利C.首陀罗D.吠舍3.古印度的"种姓制度"将人分为四等:①吠舍②婆罗门③首陀罗④刹帝利。

从高到低的顺序是A.①②③④B.②④①③C.①③②④D.④②③①4.公元前6世纪灭亡古埃及的国家是A.罗马B.印度C.波斯D.希腊5.古代埃及、巴比伦、印度、中国被称为文明古国,是因为A.最早出现了人类B.对世界文化贡献最大C.拥有建筑奇迹D.最

早进入了阶级社会例题与训练二.材料解析题6.读下列材料婆罗门编造说:从造物神的嘴演化出婆罗门,从手生出刹帝利,从腿生出吠舍,从脚生出首陀罗。这就给种姓制度罩上神圣的色彩。在这四个等级之外,还有最卑贱的“不可接触者”贱民,他们在社会上遭到难以忍受的歧视和凌辱。回

答:①是什么人制定的这一制度?他们制定此制度的目的是什么?②这一制度有何影响?【参考答案】①雅利安人;为了维护雅利安人的特权利益。②激化了当时的社会矛盾,对后来印度社会的发展带来不良的影响。7.读下列材料……第1

6条,自由民藏匿宫廷之逃奴于其家,而拒不交出者,此家家主应处死。第45条,自由民以其田租与农人佃耕,并收取其田的佃金,而后阿达得(雷雨洪水之神)淹其田或洪水毁去其收获物,则损失仅应归之农人。第96条,倘

自由民从塔木卡(大商人)借谷或银,而无谷或银以还债,则彼得在证人之前将彼所有任何之物交还塔木卡,塔木卡不得拒绝,应接受之。回答:①分析各法律条文维护了什么人的利益?②如何评价该文物的历史价值?【参考答案】①奴隶主、农民、高利贷者的利益。②法典维护的是奴隶主阶级的利益;汉谟

拉比法典是世界上现存的古代的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8.阅读下列材料据新德里媒体报道,印度北方邦日前发生惨剧。一对来自不同种姓的年轻情侣被村里人吊死。这位20岁的青年男子属于地位较高的“婆罗门”种姓,而他18岁的心上

人属于较低的种姓。据当地警方称,他们逮捕了这对情侣的亲属,因为他们也参与了将两人吊死的暴行。警方还表示,几乎全村老少都反对这对年轻情侣不同种姓之间的婚姻,认为这是大逆不道,为此导致双方家庭采取了过激行动

。新德里舆论指出,由于种姓制度的根深蒂固,目前在印度农村地区,人们对于不同种姓和不同宗教男女之间的婚姻普遍持反对态度。(1)材料中的青年男女被什么制度迫害致死?(2)材料中的制度起源于何时?其具体内容是什么?(3)年轻情侣被村里人吊死说明了什么?【参考答案】(1)印度的种姓

制度。(2)起源于古代印度。从上到下分为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四个等级。各等级间高低贵贱有别,下一等级不得从事上一等级的职业,不同的等级不得通婚。(3)说明古印度的种姓制度影响深远,不同的等级不能通婚普遍被认可,种姓制度在

印度根深蒂固。课后活动一、连线金字塔甲骨文种姓制度汉谟拉比法典两河流域尼罗河流域黄河流域恒河流域①从左至右填出四大古代文明的名称,并填写出它们产生的大致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它们是在什么样的地理环境中发生和发展的?这些文明都处在哪两个纬度之间?古代文明为什么多发生在大河流域?下面是一幅公元前2500年左右的亚非文明地图,请你结合地图议一议:①埃及文明公元前3500年两河流域文明公元前3500年

印度文明公元前2500年中国文明公元前2070年②大河流域北纬20°~40°原因大致有:大河流域气候湿润,光热充足,地势平坦,适合人类生存;大河上游高山积雪的融化,导致河水的定期泛滥,泛滥的河水提供了充沛的水源和肥沃的土壤,这些都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河谷地带物产富饶,林果遍布,鱼类资源丰富,便于

渔猎事业的发展。1、古印度社会有一套严格的等级制度,高高在上的是“婆罗门”和“刹帝利”,而“吠舍”和“首陀罗”社会地位低下,这种制度被称为()A.世袭制B.分封制C.种姓制度D.中央集权制度2、印度种姓制度中,农民、牧民、手工

业者、商人属于()A.吠舍B.刹帝利C.首陀罗D.婆罗门练测促学cA3、下列与古代印度文明无关的是()A.种姓制度B.阿拉伯数字C.佛教D.《天方夜谭》4、在一部反映印度古代社会生活的电影中,符合印度种姓制度的史实是()A.刹帝利命令婆罗门率兵出征B.婆罗

门在主持祭祀活动C.吠舍在法庭上审判犯人D.首陀罗在自家的农田里劳动练测促学DB5、入侵古代印度并征服当地居民,逐渐建立起一些小国的是()A.日耳曼人B.雅利安人C.印第安人D.苏美尔人6、如果你生活在古代印度,下列情况中,最有可能碰到的是()A.那里的人们

最早开始种植粟B.商人的女儿与官吏禁止通婚,等级制度森严C.很多手工业者从事青铜铸造业D.柏拉图在和学生们探讨哲学问题练测促学BB1.大河流域以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孕育了人类璀璨的文明。在印度河流域孕育的古代人类文明是()A.古印度文明B.古巴比伦文明C

.古希腊文明D.古埃及文明A课堂检测·巩固新知2.下列文明成果中,属于古印度人民创造的是()A.楔形文字B.汉谟拉比法典C.种姓制度D.金字塔C3.下列示意图能够反映古代印度种姓制度的是()A、B、C、DD1

.下列国家中,推行过种姓制度的有()A.古中国B.古印度C.古埃及D.古巴比伦2.印度奴隶社会种姓制度所反映出的实质是()A.社会成员分工不同B.四个等级间权力义务的多少C.严格的等级关系D.等级间的种族差异B课堂达标检测C3.古印度的"种姓

制度"将人分为四等:①吠舍②婆罗门③首陀罗④刹帝利。从高到低的顺序是()A.①②③④B.②④①③C.①③②④D.④②③①B4.比较亚非文明古国所处的自然地理环境,说说它们的相同之处及其对古代亚非文明的影

响?答:①自然地理环境:亚非文明古国所处的地区都有大的河流,具体是埃及的尼罗河、西亚的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印度的恒河和印度河、中国的长江和黄河。②自然环境的相同之处:位于北纬20°~40°之间。气候湿润,土地肥美、灌溉便利、宜于农

耕,适合人类生存。③对古代亚非文明的影响:最早出现农业,农业发达;在世界上最早出现国家,出现奴隶制文明;使亚非成为最早出现统一国家的地区。

小喜鸽
小喜鸽
好文档,与你分享
  • 文档 161806
  • 被下载 27255
  • 被收藏 0
相关资源
广告代码123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395972555 (支持时间:9:00-21: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