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第18《课科技文化成就》导学案1-八年级下册历史部编人教版.doc,共(2)页,1.304 M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54674.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八年级下册历史科导学案集体备课备注课题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18课《科技文化成就》导学案课型新课一、学习目标:1.了解新中国成立后科学技术和文化事业的主要成就,包括“两弹一星”、航天成就、杂交水稻和“双百”方针;了解杰出科学家的事迹,包括钱学森、邓稼先、袁隆平
、屠呦呦等相关历史知识。2.分析新中国成立后科技文化发展的原因和意义。3.认识这些科学家成功的共同原因,学习他们为振兴中华刻苦钻研、奋发图强的优秀品质,继承和发扬他们的光荣传统。二、学习重难点:1、“两弹一星”的研制;
籼型杂交水稻和青蒿素;“双百”方针。2、认识科技文化的重要性。三、合作探究目标导学一:从“两弹一星”到漫步太空1.图片展示:钱学森(左一)和邓稼先(左二)2.两位科学家对我国哪一方面的进步作出了巨大的贡献?3.分组找出:在新中国成立后在国防科技这
一领域取得的成就。4.新中国几乎是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研制出“两弹一星”的,这与邓稼先、钱学森等科学家的奋斗是离不开的,我们应该从他们身上学习哪些精神呢?5.取得这些成就的历史意义。6.图片展示:杨利伟走出神舟五号7.看课本,说说:改革开放后在航天上取得的成就。目标导学二:杂交
水稻与青蒿素1.图片展示:袁隆平屠呦呦2.袁隆平和屠呦呦的科研经历。3.袁隆平研制成功“籼型杂交水稻”的社会意义?4.为此袁隆平成为获得我国第一个特等发明奖的人;他还荣获多项国际大奖,享有很高的国际声望,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5.屠呦呦发现的青蒿素
有什么医学价值?6.2015年,屠呦呦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目标导学三:文化事业的发展1.阅读课本第94页“文化事业的发展”的内容,回答:我国指导文艺工作的方针是什么?我国在文艺上取得了哪些成就?提示(1):方针是:提示(2):小说电影:2012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四、检查反馈:1.1964年10月,某报纸上的头条新闻题目是“看西北荒漠,万里人罕见。蘑菇云突起,举世皆惊”。这篇新闻报道的是我国()A.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B.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C.近程导弹飞行试验成功D.神舟一号飞船发射成
功2.载人飞船的成功发射向世界证明了中国航天事业的辉煌成就。我国第一艘无人飞船成功发射是在()A.1964年B.1970年C.1999年D.2000年3.“专注于田畴,淡泊名利”,为实现“毕生的梦想,让所有人远离饥饿”而培育出“东方魔稻”,被国际农学界誉为“杂交水稻之父”的科学家是()A.钱
学森B.屠呦呦C.邓稼先D.袁隆平4.下列关于“双百”方针表述正确的是()A.在科学文化工作中实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B.周恩来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提出C.1954年提出来D.艺术问题上“百家争鸣”,学术问题上“百花齐放”5.观察图片,回答问题。如图是中国成功爆炸的第一颗原子弹
的图片。请回答它成功爆炸于何时?有什么意义?6.我们应该学习邓稼先、钱学森、袁隆平、屠呦呦和莫言等科学家和文化工作者的哪些优秀品质?六、感悟成功颗粒归仓1、知识归纳:2、感悟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