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第16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PPT课件11-八年级下册历史部编人教版.pptx,共(27)页,3.756 M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54642.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无助的叙利亚大使巴黎和会的顾维钧《南京条约》签订《马关条约》近代外交=屈辱中国的反动分子在外交上一贯是神经衰弱怕帝国主义的,清朝的西太后,北洋政府的袁世凯,国民党的蒋介石,哪一个不是跪在地上办外交呢?——周恩来1、说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背景、内容、意义2、说
出周恩来出席万隆会议的史实3、说出求同存异方针的含义和作用4、能够从周恩来与我国外交角度,归纳本课知识点说出周恩来在外交领域的重大贡献按表索骥,有的放矢今年中考考纲要求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一、从屈辱被迫到独立自主独立自主追求和平为打破美国的
外交孤立政策,新中国领导人是怎么做的?建国第一年,我国在外交上取得了怎样的成就?问题探究对策:积极主动地开展外交活动成就:建国第一年就与苏联等17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1950年《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订,这是新中国与外国签订的第一
个条约。中印、中缅发表联合声明,正式确定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指导中印、中缅两国关系的基本原则。1954年,周恩来访问印度和缅甸1953年周恩来接见印度代表团访问,在关于西藏问题谈判时,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三
、以和平共处的原则影响世界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平等互利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互不干涉内政互不侵犯五项原则的内容和平共处核心和灵魂互不侵犯保证目标一分钟速记材料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是新中国外交政策从突出强调意识形态的“一边倒”,转向较多地考虑
国家利益而开始走向务实的一个相当重要的标志。——杨奎松:《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史研究》材料二:半个世纪以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经受住了历史的考验,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同,成为指导国际关系的基本原则,为维护世界的和平与稳定,促进国际关系健康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唐家璇在2004年6
月28日会见印度报业托拉斯记者约瑟夫时的讲话根据材料,概括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会产生那些影响?①中国: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②国际:成为国与国处理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问题探究】为什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能够赢得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同?【问题探究】1.3.2.尊重平等和平4月14日凌晨在叙利亚首都大马士革听到空中传来巨大爆炸声,叙利亚国家电视台说美英法三国对叙利亚“发动了侵略”。法西里⋅涅边贾说:这是未经联合国安理会批准,违反联合国宪章、国际法准则和原则。此前,叙利亚东古塔地区7日发生
疑似化学武器袭击事件,导致70余人丧生。---新华网摘要假如你是外交部新闻发言人,请你运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发表一份简短声明!【学以致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温馨提示:1、态度2、主张四、第一次以大国身份走进世界——日
内瓦会议1954年周恩来一张震撼世界的照片周恩来将国内刚出品的彩色戏曲电影《梁山泊与祝英台》带到日内瓦放映。周恩来希望外国朋友了解,中国人是重感情的、爱好和平的民族,中国人不愿和外界互相仇视。请柬上是这样写的:“请您欣赏一部彩色歌剧电影——中国的<罗密欧与朱丽叶>”——《周恩来外交风
云》•许多人感慨地说:周恩来不仅用艺术促进了外交,同时也把外交变成了一门艺术。•通过这次会议,印度支那的战火熄灭了,越南北部完全解放,再一次打乱了美国从朝鲜、台湾、印度支那三条战线威胁新中国的战略部署,巩固了中国南方边陲的安全。1955年4月,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
第一回合:伊拉克代表首先发难,他开始疯狂地攻击共产主义,大会形势急剧恶化。周恩来当机立断,抓住时机发表了演说:“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而不是来吵架的。”“在这个会议上用不着来宣传个人的思想意识和各国的政治制度,虽然这种不同在我们中间仍然是存在的”。“中国代表团是来求
同而不是来立异的。在我们中间有无求同的基础呢?有的。那就是亚非绝大多数国家和人民自近代以来都曾经受过、并且现在仍在受着殖民主义所造成的灾难和痛苦。——文章来源:环球网1955年4月,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三次力挽狂澜1
955年4月,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三次力挽狂澜第二回合:锡兰总理科特拉瓦拉直截了当地说:台湾应成为一个独立国家,并建议将台湾置于联合国的共同托管之下。但是第二天,科特拉瓦拉一改前一天语调,委婉地说他昨天的发言无意把会议引向分裂。为什么他一夜之间在语气上发生了这么明显的变化呢?随后周恩来发
言称,自己和科特拉瓦拉已经在私下通过交谈彼此取得了谅解。——文章来源:环球网1955年4月,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三次力挽狂澜第三回合:中立国与结盟国家激烈交锋周恩来选择时机后发制人,灵巧地避开争论,重申求同存异的主导思想,宽宏大量地建议把有人不喜欢的共处改为联
合国宪章中的和平共处,将5项原则改为7项原则。周恩来充满和解精神的讲话再次平息了争论。——文章来源:环球网同异历史遭遇相同:曾遭受帝国主义侵略;面临问题相同:1.发展国家经济2.维护民族独立3.促进世界和平社会制度不同意识形态不同【问题探究】如何理解周恩来提出的“求同存异”?
1.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2.也促进了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求同存异五、以求同存异的智慧感动世界他幵不打算改变任何一个坚持反共立场的领导人的态度,但他改变了会议的航向。——美国记者时间性质(特点)地点中国代表提出方针意义万隆精神第一次没
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国际会议印度尼西亚万隆(亚非国家)周恩来求同存异1、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2、促进了中国同亚非国家的团结与合作。1955年亚非人民团结一致,保卫世界和平,增进各国人民间友谊的精神,称为“万隆精神”正确的外交策略和
外交家的机智是外交的关键周恩来作为新中国外交的奠基人,其外交思想与外交智慧熠熠生辉。在其分管外交工作的26年里,共有107个国家与中国建交,其中包括与中国严重对立的美国和日本。周恩来总理的外交思想与实践不仅
影响了一个时代,也对现在的中国外交有着重要影响。恰逢周总理诞辰120周年之际,我们要敬仰和缅怀他对国家的贡献!!!遗憾参加万隆会议,提出“求同存异”方针(1955)建国第一年与17个国家建交(1949.
10-1950.10)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成就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3)首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参加日内瓦会议并发挥积极作用(1954)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1950年)世界上有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交的只有23个(1949-1955年)《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
约》:不论周恩来如何努力,都不可能争取到真正的平等。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仍被台湾当局占据。…………苏联坚持中国东北和新疆不得有第三国势力存在,……用毛泽东后来的话说,斯大林实际上是在中国要了两个势力范围。——《毛泽东与莫斯科的恩恩怨怨》19491950195319541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