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 海峡两岸的交往》同步练习-八年级下册历史部编人教版

DOC
  • 阅读 41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7 页
  • 大小 30.000 KB
  • 2022-11-26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0.9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喜鸽】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第14课 海峡两岸的交往》同步练习-八年级下册历史部编人教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第14课 海峡两岸的交往》同步练习-八年级下册历史部编人教版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第14课 海峡两岸的交往》同步练习-八年级下册历史部编人教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在线阅读已结束,您可下载此文档阅读剩下的4 已有0人下载 下载文档0.90 元
/ 7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0.9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第14课 海峡两岸的交往》同步练习-八年级下册历史部编人教版.doc,共(7)页,30.000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54616.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海峡两岸的交往》同步练习◆基础题一、选择题1.按照“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港、澳、台实行()A.资本主义制度B.社会主义制度C.封建主义制度D.新民主主义制度2.凤凰网北京消息:国台办主任张志军5日在全

国两会“部长通道”上回答记者提问时,强调只有回到“九二共识”这个政治基础,两岸关系才能拨云见日。张志军提到的“九二共识”是指()A.和平统一方针B.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C.加强两岸合作交流D.反对“台独”分子和国际反华势力3.李红老师讲课中用到下列关键词:“天才构想

”“和平统一”“制度创新”。据此推断她讲述的内容应该是()A.“一个国家,两种制度”B.“对内改革,对外开放”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4.“一国两制”方针成功解决了香港和澳门问题,它对解决何地

问题有示范作用()A.西藏问题B.新疆问题C.南海问题D.台湾问题5.“海基会”、“海协会”、“九二共识”、“一国两制”这些关键词语让中国人感受到了()A.西藏和平解放B.香港回归C.海峡两岸关系日益密切D.澳门回归◆能力题一、选

择题1.下列史实之间具有因果关系的是()①解放战争--新中国成立②一国两制—港澳回归③三大改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④大跃进运动--新中国第一部宪法.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2.下列关于中国政府力求通过和平方式解决台湾问题方针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有利于缓和两岸紧张关系B.于19

49年提出C.台湾可以保留军队D.实行“一国两制”3.中英、中葡《联合声明》规定,香港、澳门回归祖国后,50年不变的是现行的()①社会制度②经济制度③生活方式A.①②③B.①②C.②③D.①③4.民族团结是社

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基本特征和核心内容之一,也是中国共产党和国家所追求的目标。民族团结是以社会主义制度和祖国统一为基础的。下列哪些事呈现了我国取得民族团结及为了祖国统一制定的方针:()①实行民族区域自治②进行改革开放③香港和澳门的回归④“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方针⑤走“有中

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A.①②③④⑤B.①②③④C.①③④D.②⑤5.下面图片中的内容是小明在一张旧报纸上看到的一则短讯,请你说出这张报纸发行的时间是在()A.1987年B.1992年C.1993年D.1995年二

、材料题6.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现在时机已经成熟了,应该明确的肯定:1997年中国将收回香港.就是说,中国要收回的不仅仅是新界,而是包括香港岛和九龙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邓小平材料二:你可知“MACAU”,不是我真名姓,我离开你太久了,母亲!但是他们掳去的是我的肉体,你依然

保管我内心的灵魂,你可知“MACAU”,不是我真名姓,我离开你太久了,母亲!但是他们掳去的是我的肉体,你依然保管我内心的灵魂,三百年来梦寐不忘的生母啊,请叫儿的乳名:叫我一声——澳门。母亲!母亲!我要回来,母亲!母亲!——

《七子之歌》材料三:“我们一贯主张在一个中国的原则下,通过两岸政治谈判解决两岸的政治分歧,实现台湾和祖国大陆的统一——1997年江泽民接受法国记者采访时的讲话根据以上材料回答以下问题:(1)根据材料一二回答邓小平怎样解决香港和澳门回归的问题的?香港澳门回归有什么历史

意义?(2)根据材料三回答我国中央政府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是如何形成的?(3)目前影响台湾回归祖国的因素有那些?你怎样看待台湾回归这一问题?◆提升题一、选择题1.近年来,台湾陈水扁当局在两岸关系上不断制造障碍,公然提出“去中国化”、“台湾法理独立”等主张。2007年3月,温家宝总理在十届人大

五次会议上指出,要团结广大台湾同胞,坚决反对“台湾法理独立”等任何形式的分裂活动,这是因为()①实现祖国统一,是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②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容分割③“一国两制”是两岸统一的唯一方式④“台独”分裂活动损害了整个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②③2.下列有关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国家领导人针对台湾提出的方针和政策的对应中,错误的一项是()A.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提了武力解放台湾B.20世纪50年代中期,毛泽东提出了“一国两制”C.改革开放后,邓小平提出“和平统一,一国两制”D.

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江泽民提出现阶段发展两岸关系,促进和平统一进程的八项主张3.近年来,台湾陈水扁当局在两岸关系上不断制造障碍,公然提出“去中国化”、“台湾法理独立”等主张。2007年3月,温家宝总理在十届人大五次会议上指出,要团结广大台湾同胞,坚决反对“台湾法理独立”等任何形式的分裂活动,这

是因为()①实现祖国统一,是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②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容分割③“一国两制”是两岸统一的唯一方式④“台独”分裂活动损害了整个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②③

4.李红老师讲课中用到下列关键词:“天才构想”“和平统一”“制度创新”。据此推断她讲述的内容应该是()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B.“对内改革,对外开放”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D.“一个国家,两种制度”5.针对台湾当局“两个

中国”“一中一台”的分裂活动,中央政府的反应是()A.宣布断绝与台湾的一切政治、经济、文化往来B.对台湾进行了警告性军事打击C.到联合国投诉“台独”分子D.在政治、军事、外交等方面开展了声势浩大的反分裂、反“台独”的斗争二、材料题6.今年是

邓小平逝世20周年,邓小平是新中国的开国元勋,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清明节期间三明市某班开展了“纪念伟人——邓小平”的主题班会活动,以下是学生搜集到的一些资料,通过问题设置探究了解伟人的主要事迹,请你与该班同学一起探究。【伟人风采】材料一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解放区

真正实现了耕者有其田,这极大地激发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和革命积极性;人民解放军的总兵力也由战争开始时的120万增加到195万,在战场上逐渐占据了主动。为此,中共中央做出了人民解放军变战略防御为战略进攻的决策。(1)揭开人

民解放军战略进攻序幕的是什么事件?材料二1978年,已经74岁的邓小平成为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核心。在他的带领下,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的伟大转折,中国人民从此走上了一条全新的道路。(2)材料中的“伟大转折”和“全新的道路”分别指什么?材料三20世纪80年

代初,邓小平从维护祖国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出发,尊重历史和现实,把党中央多年来酝酿的和平统一祖国的构想,创造性地概括为“一国两制”。(3)根据材料二,概括“一国两制”构想提出的依据。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该“构想”成功实践的事例。【缅怀伟人】材

料四广东省委主要负责人忐忑不安地汇报了逃港(逃往香港)情况后,邓小平出奇地沉默了很长时间说:“这是我们政策有问题。逃港主要是生活不好,差距太大,生产生活搞好了,才可以解决逃港的问题。”(4)缅怀伟人最好的方式就是传承伟人身上的优秀品质,材料反映的历史细节体现了邓小平哪些优秀品质?答案和解析

◆基础题一、选择题1.【答案】A【解析】为了完成祖国统一大业,邓小平提出了“一国两制”,“一国两制”就是在祖国统一的前提下,在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台湾、香港和澳门实行资本主义制度。A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A。点睛:抓住题干关键词“一国两制”是解题的

关键,“一国两制”就是在祖国统一的前提下,在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台湾、香港和澳门实行资本主义制度。2.【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九二共识是指1992年11月大陆的两岸关系协会与台湾的海峡交流基金会,就解决两会事务性商谈中如何表明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态度问题所达

成的以口头方式表达的,即“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共识;因此只有选项B符合题意,故选B。3.【答案】A【解析】依据题干信息:“天才构想、和平统一、制度创新”可知,此内容应该是“一个国家,两种制度”。为了完成祖国统一,在尊

重港澳台历史和现实的情况下,邓小平创造地提出“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方针。A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A。4.【答案】D【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香港问题、澳门问题和台湾问题都是历史遗留下来的,为解决这些问题,邓小平从

维护祖国和中华民族根本利益出发,创造性地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现在“一国两制”方针成功解决了香港和澳门问题,它对解决台湾问题有示范作用,故选D。5.【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九二共识是

指1992年海协会与台湾海基会达成共识,各自以口头表述的方式表明“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和“努力谋求国家统一”的立场与态度;因此这些关键词语让中国人感受到了海峡两岸关系日益密切;所以只有选项C符合题意,故选C。◆能力题1.【答案】A【解析】根据题干

“具有因果关系”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而大跃进运动是1958年以后探索时期的运动,二者之间没有因果关系,排除④;①②③事件之间都有因果关系;

所以答案选A。2.【答案】B【解析】新中国成立以后,党和政府把实现台湾与祖国大陆的统一,作为神圣的使命,明确提出要解放台湾。20世纪50年代中期,又确立了争取用和平方式解放台湾的思想。改革开放以后,形成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基本方针。故B叙述不正确,符合题

意;和平方式解决台湾问题方针有利于缓和两岸紧张关系,根据邓小平“一国两制”的构想,台湾实行“一国两制”,台湾还可以保留军队。故ACD叙述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B。3.【答案】A【解析】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后,邓小平从维护祖国和中华民族根本利益出发,创造性地提

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一国两制”指的是在祖国统一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同时在台湾、香港、澳门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因此,香港、澳门回归祖国后,50年不变的是现行的社会制度、经济制度和生活方式。故①②③符合题意,故选A。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

一国两制”的内涵,认识香港、澳门回归祖国后,社会制度、经济制度、生活方式都保持不变。4.【答案】C【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分析选项可知,我国未来维护民族团结采取的措施是对少数民族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未来维护国家统一采取的措施是香港和澳门的回归,实施“和平

统一,一国两制”的方针。②⑤是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之路,不符合题意,故选C。5.【答案】C【解析】根据题干信息“汪辜会谈共同协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93年4月29日,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会长汪道涵和台湾海

峡交流基金会董事长辜振甫签定了《汪辜会谈共同协议》。因此只有选项C符合题意,故选C。二、材料题6.【答案】(1)①解决:“一国两制”;②意义:标志着我国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重要一步。(2)改革开放后党和政府确立了和平统一祖国的大政方针,邓

小平提出一国两制的构想,在这一基础上形成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基本方针。(3)①因素:台独势力和国际反华势力;中国统一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②我们要自觉树立起对国家和民族的历史责任感,维护两岸同胞血浓于水的亲情,坚决反对台独势力的

分裂活动。【解析】(1)依据题文信息提示:解决香港澳门回归的问题。结合课本所学,邓小平创造性地提出“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为香港和澳门的回归做出了巨大的贡献;香港澳门回归祖国,中国人民洗雪了百年国耻,标志着我国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

重要的一步。(2)依据题文信息提示: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结合课本所学,新中国成立以后,党和政府明确提出解放台湾;20世纪50年代中期,又确立了用和平方式解放台湾;改革开放以后,有确立了和平统一的大政方

针;不久在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的和学构想基础上,形成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基本方针。1949年人民解放战争,国民党败退台湾;1950年美国派第七舰队阻碍中国人民解放军收复台湾,形成了今天的台湾问题。(3)依据题文信息提示:目前影响台湾回归祖国的因素。结合课本所

学,因为中美关系的核心问题是台湾问题。但是祖国的完全统一是历史的必然,是民心所向。根据要求即可回答:台独势力和美国对台政策对祖国和民族要有责任感、维护两岸同胞,坚决反对台湾独立的分裂活动。点睛:依据材料和问题

分析,主要考查的是我国统一的问题。(1)问“香港和澳门回归”是解题的关键。一国两制的成功实践,收回了港澳地区,我国的统一大业迈出了重要的一步;(2)问“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学生需要分清新中国成立后,大陆对台方针的变化;(3)问依据所学和现实状况总结阻碍台湾回归的因素;对待台湾回归的问

题,从海峡两岸人民同源同根,血溶于水等方面回答即可。◆提升题一、选择题1.【答案】C【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反对台独”,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台独”分裂活动损害了整个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反对台独,实现祖国统一,是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中国的主权和

领土完整不容分割;而“一国两制”是两岸统一的基本方针,但是不是唯一方式,可排除选项③;因此只有选项①②④符合题意,故选C。2.【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为了早日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大业,邓小平同志在1980年代初提出了“一

国两制”的构想,而不是毛泽东;因此选项B是错误的,故选B。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3.【答案】C【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反对台独”,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台独”分裂活动损害了整个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反对台独,实现祖国统一,是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世界上只有一

个中国,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容分割;而“一国两制”是两岸统一的基本方针,但是不是唯一方式,可排除选项③;因此只有选项①②④符合题意,故选C。4.【答案】D【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天才构想”“和平统一”“制度创新”,结合所学知识分析

,“一国两制”是“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简称,即在中华人民共和法国境内,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台湾、香港、澳门实行资本主义制度;因此只有选项D符合题意,故选D。点睛:抓住关键词“天才构想”“和平统一”“制度创新”,是解题的切入点;因为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提出,为了解决台湾问题,

邓小平从维护祖国和中华民族根本利益出发,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一国两制”是“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简称.即在中华人民共和法国境内,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台湾、香港、澳门实行资本主义制度,为实现祖国

统一大业指明了前景.在“一国两制”方针的指导下,我国成功地收回了香港和澳门,但是特别行政区不能享有完全的自治,它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组成部分;因此题干中的“天才构想”“和平统一”“制度创新”指的就是“一个国家,两种制度”。5.【答案】D【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针对台湾当局“两个中国”“一中一台”的分裂活动,中央政府的反应是:在政治、军事、外交等方面开展了声势浩大的反分裂、反“台独”的斗争。故D符合题意;AB说法不切实际,C说法对台湾当局“两个中国”“一中一台”的分裂活动不起作用。故ABC不符合题意。故选D。二、材料题6.【答案】(1)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挺进大别山)(2)十一届三中全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3)依据:维护祖国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尊重历史和现实。事例:香港、澳门的顺利回归。(4)以民为生;自我反思(言之成理表述均可)【解析】(1)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

7年夏刘伯承,邓小平率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千里跃进大别山,向国民党发动了大规模进攻;揭开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伟大转折”和“全新的道路”分别指十一届三中全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3)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维护祖国和中

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尊重历史和现实,1980年代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构想;香港、澳门的顺利回归是“一国两制”构想成功的实践。(4)根据材料“这是我们政策有问题。逃港主要是生活不好,差距太大,生产生活搞好了,才可以解决逃港的问题”,结

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反映的历史细节体现了邓小平以民为生;自我反思的优秀品质。点睛:抓住题眼“伟大转折”和“全新的道路”,是解题的关键;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党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和组织路线,实现了党的思想路线和政治路线的

拨乱反正,果断地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从“以阶级斗争为纲”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是党和共和国历史的一次伟大转折;成为我国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起点,开创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伟大起点。

小喜鸽
小喜鸽
好文档,与你分享
  • 文档 161806
  • 被下载 27258
  • 被收藏 0
相关资源
广告代码123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395972555 (支持时间:9:00-21: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