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课《民族大团结》PPT课件10-八年级下册历史部编人教版

PPT
  • 阅读 49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40 页
  • 大小 9.685 MB
  • 2022-11-26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0.99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喜鸽】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第12课《民族大团结》PPT课件10-八年级下册历史部编人教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第12课《民族大团结》PPT课件10-八年级下册历史部编人教版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第12课《民族大团结》PPT课件10-八年级下册历史部编人教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第12课《民族大团结》PPT课件10-八年级下册历史部编人教版
第12课《民族大团结》PPT课件10-八年级下册历史部编人教版
还剩10页未读,继续阅读
【这是VIP专享文档,需开通VIP才能继续阅读】
/ 40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0.99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第12课《民族大团结》PPT课件10-八年级下册历史部编人教版.ppt,共(40)页,9.685 M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54585.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第四单元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第12课民族大团结结合所学地理知识,说一说我国有哪些少数民族自治区?学习目标1.知道党和政府对少数民族的政策及少数民族跨入社会主义2.理解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各族人民共同繁荣的意义3.了

解民族工作的成就。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自主学习(一)阅读教材内容P60—61,完成以下内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依据:含义:地位:首次提出:民族自治区:历史意义:根据我国民族问题的历史特点和现实情况。中国是由56个民族组成的统一的多民

族国家。各民族逐渐形成了以汉族为主体的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格局知识链接我国民族的分布有什么特点?自主学习(一)阅读教材内容P60—61,完成以下内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依据:含义:地位:首次提出:民族自治区:历史意义:根据我国民族问题的历史特点和

现实情况。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按照民族聚居的人口多少和区域大小,2.含义设立不同级别的民族自治区域和自治机关。在自治区域内,由当地民族当家做主,管理本民族地方性的内部事务,

行使自治权。前提核心自主学习(一)阅读教材内容P60—61,完成以下内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依据:含义:地位:首次提出:民族自治区:历史意义:根据我国民族问题的历史特点和现实情况。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

域自治,按照民族聚居的人口多少和区域大小,设立不同级别的民族自治区域和自治机关。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将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作为一项基本政治制度确定下来是我国一项基本的政治制度3.提出(1)19

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将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作为一项基本政治制度确定下来(2)后来,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被载入宪法(3)198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颁布实施自主学习(一)阅读教材内容P60—6

1,完成以下内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依据:含义:地位:首次提出:民族自治区:历史意义:根据我国民族问题的历史特点和现实情况。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按照民族聚居的人口多少和区

域大小,设立不同级别的民族自治区域和自治机关。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将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作为一项基本政治制度确定下来是我国一项基本的政治制度全国建立了内蒙古、新疆、广西、宁夏、西藏5个民族自治区。1947年建立内蒙古自治

区1956年建立新疆维吾尔自治区1958年建立宁夏回族自治区1958年建立广西壮族自治区1965年建立西藏自治区4.5个民族自治区自主学习(一)阅读教材内容P60—61,完成以下内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依据:含义:地位:首次提出:民族自治区:

历史意义:根据我国民族问题的历史特点和现实情况。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按照民族聚居的人口多少和区域大小,设立不同级别的民族自治区域和自治机关。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将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作为一项基本政治制度确定下来是

我国一项基本的政治制度全国建立了内蒙古、新疆、广西、宁夏、西藏5个民族自治区。5.意义民族区域自治对维护民族团结、巩固祖国统一和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为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奠定了基础二、共同繁

荣发展自主学习(二)阅读教材内容P62——63,完成以下内容:共同繁荣发展背景:举措:取得成效:新中国成立时,少数民族有四种不同的社会经济形态,封建地主经济占统治地位的有30多个民族,当时有3000多万人口;处于封建农奴制的约400万人

口;处于奴隶制的,当时有100万人口。后经过民主改革,各民族都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材料研读通过阅读材料说一说,我国少数民族的生活状况是怎样的?自主学习(二)阅读教材内容P62——63,完成以下内容:共同繁荣发展背景:举措:取得成效:新中国成立前,由于历史和地理的原因,我国各民族发

展很不平衡,很多少数民族的生产力水平十分落后(1)党和政府在少数民族地区因地制宜,进行一系列的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2)采取许多优惠政策,加强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建设,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3)重视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与发展

,对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4)20世纪末,中央决定进行西部大开发,为少数民族地区的加快发展创造了巨大了历史机遇成效废除了剥削和压迫,各族人民翻身做主人,迈进了社会主义社会(1)党和政府在少数民族地区因地制宜,进行一系列的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旧制度下的

西藏农奴新中国成立时,少数民族有四种不同的社会经济形态,封建地主经济占统治地位的有三十多个民族,当时有3000多万人口;处于封建农奴制的约400万人口;处于奴隶制的,当时有100万人口;保留原始公社制度残余的,当时有60万人口。经过民主改革,各民族都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2)采取许多优惠政策,加强

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建设,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新时期干部楷模—孔繁森他先后两次进藏,在高原工作10年,最后牺牲在阿里地委书记任上,谱写了一曲新时期藏汉人民友好的壮丽颂歌。每次下乡,他都背着药箱,随身携带用自己的钱购买的药品,走村串户,慰问受灾群众,给被冻伤的牧民们看病。尽管孔繁森自己家庭负担比

较重,但每次下乡,他总要把钱分给那些生活贫困的藏族群众,往往刚过半个月,工资就花得所剩无几,有时连交伙食费的钱都不够了。收养三个藏族孤儿后,他经济上更加拮据,最后他靠献血获得营养费来抚养三个孩子(3)重视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与发展,对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少数民族的文化朝鲜族姑娘表

演跳板舞蒙古族那达慕大会上的摔跤比赛少数民族的文化傣族泼水节白族歌舞少数民族的文化彝族火把节藏传佛教喇嘛辩经少数民族文化遗产——青海塔尔寺(4)20世纪末,中央决定进行西部大开发,为少数民族地区的加快发展创造了巨大了历史机遇2006年,青藏铁路全线通车,大大加强了祖国内地与边疆地区的联

系,促进了青海、西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青藏铁路是当今世界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高原铁路。青藏铁路2000年2月启动“西气东输”工程的实施,将西部地区的资源优势变为经济优势创造了条件,对推动和加快新疆及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具有重

大的战略意义。西电东送是西部大开发的标志性工程之一,充分地体现了党中央提出的“东西部协调发展,共同富裕”的战略构想。问题思考联系中国历史上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谈一谈作为一名中学生应如何正确看待新时代的民族关系?课堂小结民族大

团结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依据含义意义共同繁荣发展1.在少数民族地区进行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2.采取优惠政策,加强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建设3.重视少数民族的文化与发展4.进行西部大开发提出5个自治区地位随堂训练1.将以下自治区名与相应

的民族名连线。内蒙古广西新疆宁夏西藏维吾尔藏蒙古壮回2.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主要目的是()。A.保障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机制B.为真正实现境内各民族平等C.为改革开放的顺利进行创造条件D.发展少数民族地方经济B

3.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是由我国民族关系的历史和现实情况决定的,其具体表现是()①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②各民族形成了相互依存、不可分离的关系③我国民族分布具有大杂居、小聚居的特点④我国历史上少数民族曾长期享有自治权A.①

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A4.新中国成立后,少数民族进入了一个历史的新时代,“新”的主要表现是()①进行民主改革,废除剥削和压迫制度②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③实现了自己当家做主的愿望④开始改变

贫穷落后的面貌A.①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③④D5.为加快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缩小东西部地区之间的差距,国家实施的战略是()A.进行民主改革B.进行社会主义改造C.西部大开发D.扩大内需C谈一谈通过本课的学习,你获得了哪些的心得和体会?

小喜鸽
小喜鸽
好文档,与你分享
  • 文档 161806
  • 被下载 27260
  • 被收藏 0
相关资源
广告代码123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395972555 (支持时间:9:00-21: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