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第4课《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PPT课件3-八年级下册历史部编人教版.ppt,共(16)页,1.264 M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54473.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1953——1957)第四课时事热点一在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开展工业化的起点是怎样的?“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
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毛泽东在建国初期的讲话1950年中美两国实力对照工业基础薄弱,会对新中国带来哪些影响?请结合材料,用史实说明?中国美国比例钢产量60万吨8785万吨1:146原油产量20万吨2.6亿吨1:1300发电量45亿度3880亿
度1:86军舰吨位4万吨300万吨1:75军用飞机60架3.1万架1:516“工业化——这是我国人民几百年来梦寐以求的理想,这是我国人民不再受帝国主义侮辱,不再过穷困生活的基本保证,因此这是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全国人民必须同心同德,为这个最高利益而积极奋斗
!”——1953年《人民日报》元旦社论为了向工业化迈进,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我国政府编制了第一个五年计划。第一个五年计划是怎样开展的?请结合地图,分析一五计划取得的建设成就有什么重要作用?宝成铁路鹰厦铁路川藏公路青藏公路新藏公路朝鲜半岛苏联新中国仅用了五年的时间,就
实现了工业化的起步,能够取得这种巨大成就的主要原因有哪些?民主政治建设的开展,激发了人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1953年12月,新中国进行了全国规模的基层选举,工业、农业和其他各方面的优秀人才被选为人民代表。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全体人民参加的空前规模的普选。1954
年9月,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在这部宪法颁布前,广泛的征求了人民群众的意见。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期间,全国有1.5亿人民参加讨论,提出118万条修改和补充意见。大会根据这些意见,对宪法草案进行了认真的修改。时事热点二2018年3月17日,
习近平在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进行宪法宣誓就职。有人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一对密不可分的亲兄弟”,也有人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母与子的关系”。你支持哪一种观点?有何依据第一个五年计划和第一届全国人民
代表大会为中国今天的富强和民主奠定了基础。第一个五年计划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奠基为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奠基小结:本节课,通过阅读分析历史材料,了解到新中国的工业化从无到有,从弱到强
的艰辛历程。国家统一,民族团结,人民当家作主,使饱受战乱贫穷的中华民族迸发出强大的精神力量。“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壮烈不屈的民族气魄,激励着新时代的中国人不忘初心,奋进接力,坚定自信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新
的天地风里雨里,航程壮丽,千里万里,阳光在心里。我的梦想照耀前方,你的信仰点燃勇气。我们一起奋进接力,我们一起播种希望,耕耘土地。我们自信,我们前行,看中华儿女走向新的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