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第2课《抗美援朝》PPT课件9-八年级下册历史部编人教版.ppt,共(41)页,11.002 M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54468.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中国好儿女,齐心团结紧,抗美援朝打败美国野心狼!第一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第2课抗美援朝(1950年10月--1953年7月)抗美援朝(1950年1
0月--1953年7月)1、原因:2、目的:3、性质:4、军队:5、主要战役:6、英雄人物:7、结果:8、影响(意义):抗美援朝战争北朝鲜南朝鲜(韩国)二战结束后,苏、美以北纬38度线为界,分区占领朝鲜。大韩民国在美战区成立,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在苏
战区成立。朝鲜分裂:1950年6月25日朝鲜南北方爆发内战图为朝鲜人民军攻占汉城中国苏联日本鸭绿江原因——美国的侵略活动严重威胁中国的安全表现①:1950年6月,朝鲜内战爆发。美国悍然派兵侵略朝鲜。以美军为主的所谓“联合国军”越过“三八线”一直打到中国边境鸭绿江边。(干涉朝鲜内政)干涉朝
鲜内政。原因——美国的侵略活动严重威胁中国的安全1950年7月,在美国的操纵下,联合国安理会通过了以美国为主,组建联合国军队出兵朝鲜的决议。之后,美国纠集英法等15个国家和地区的军队,组成联合国军参加朝鲜战争。由于军力上的巨大优势,朝鲜军队很快占领汉城,将韩国军队合围到半岛南端
的釜山地区。原因——美国的侵略活动严重威胁中国的安全联合国军总司令麦克阿瑟1950年9月15日,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75000人在朝鲜西海岸的仁川港登陆。原因——美国的侵略活动严重威胁中国的安全表现②:美军轰
炸我国东北边境城市。战火烧到了鸭绿江边原因——美国的侵略活动严重威胁中国的安全表现③:美国第七舰队入侵中国台湾海峡,阻止人民解放军解放台湾。1950年10月1日,金日成、朴宪永请求中国出兵援助朝鲜原因
——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请求中国政府派兵援助原因——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请求中国政府派兵援助1950年10月1日的晚上,天安门庆祝建国1周年的焰火还没有熄灭,中南海的会议室里,气氛异常紧张。讨论的是中国到底出不出兵,这场战争直接关系到新中国的安危。这次艰难的会议开了3天——中国美国钢产
量60万吨8785万吨原油产量20万吨2.6亿吨发电量45亿度3880亿度军舰吨位4万300万军用飞机60架3.1万架国民收入150亿美元2400亿美元人均收入24美元1600美元国防开支10亿美元150亿美元1950年中美两国实力对照•毛泽东:
我们不出兵,让敌人压至鸭绿江边,国内国际反动气焰增高,则对各方都不利,首先是对东北不利,整个东北边防将被吸住,南满电力将被控制……总之,我们认为应当参战,必须参战,参战利益极大,不参战损害极大。•彭德怀:出兵援朝是必要的
,打烂了,最多就等于解放战争晚胜利几年。可是,如让美军摆在鸭绿江岸边和台湾,它要发动侵略战争。随时都可以找到借口。所以迟打不如早打。•周恩来:中国人民热爱和平,但是为了保卫和平,从不也永远不害怕反抗侵略战争。中
国人民决不能容忍外国的侵略,也不能听任帝国主义者对自己的邻人肆行侵略而置之不理。“美国已经打到了家门口,这场仗,我们不但要打,而且要打胜,打出中国人民的威风来!”。原因——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请求中国政府派兵援助出兵利大于弊我们不愿意选择战争,但我们
从来就不惧怕战争——当侵略者把战争强加到我们头上的时候,5万万人民发出了同样的声音:“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志愿军誓师大会捐献款55650亿元可买飞机3710架踊跃报名参加志愿军人民支援前线全国捐献款这是截至1952年5月全国人民捐献的款项,此数
为旧人民币金额,折合新人民币为5.5650亿元。国内人民踊跃支援前线,捐款,广大青年学生还积极报名参加志愿军,这是一场轰轰烈烈的伟大爱国运动。豫剧演员常香玉捐献的飞机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军队1950年10月19
日,中国人民志愿军秘密跨过鸭绿江,赴朝参战志愿军总司令彭德怀军队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彭德怀志愿军连续发动五次大规模战役,五战五捷,把美侵略军赶回“三八线”附近。第一个阶段从1950年10月至1951年6月主要战役中朝军队共歼敌23万余人马修·邦克·李奇微第二个阶段从1951年7月至1953年7
月主要战役这二阶段,双方处在谈判与战争交替进行谈谈打打的复杂阶段,1951年冬,以美军为首的“联合国部队”与朝鲜人民军和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板门店开始了长达19个月的马拉松式停战谈判。谈谈打打,打打谈谈。美军在谈判中理屈词穷,就诉诸武力,在战场上被打得焦头烂额,又被迫
回到谈判桌上来,出尽了洋相。上甘岭战役马克·韦恩·克拉克上甘岭战役1952年10月,志愿军战士发扬革命英雄主义精神,进行英勇顽强的战斗,取得了上甘岭战役的胜利。主要战役克拉克于1952年10月14日发动了上甘岭战役。美军先后投入6万多人的
兵力,出动3千架飞机和170多辆坦克,动用18个炮兵营,进攻不到3.7平方公里的上甘岭阵地。在44天的激战中,美军向上甘岭发射了200万发炮弹和5千枚炸弹,发动了900多次冲锋。抗美援朝中的英雄人物在抗美援朝运动中,中国人民志愿军涌现了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如黄继光、邱
少云等。黄继光(1930—1952年)四川中江人。黄继光在上甘岭战役中,用胸膛堵住敌人的机枪口,掩护部队前进而英勇牺牲。邱少云在潜伏时,为了保证战斗胜利和部队的安全,严守纪律,在烈火中纹丝不动,直至壮烈牺牲。邱少云(1931—1952年)四川铜梁
人。英雄人物毛泽东的儿子长眠于朝鲜的大地上英雄人物中国人民志愿军发扬高度的爱国主义精神、革命英雄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他们在战斗中英勇顽强,不畏艰险,不怕牺牲,许多战士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最终赢得了这场反侵略战争的胜利。杨育才邱少云杨春增胡修道孙生禄伍先华英雄
人物1953年7月,美国“联合国军”总司令克拉克在《朝鲜停战协定》上签字,朝中人民取得了反侵略战争的伟大胜利。克拉克在他所著的回忆录《从多瑙河到鸭绿江》中说:“我是历史上第一个在没有胜利的停战协定上签字的美军司令官。”1953年7月27
日,“联合国军”总司令克拉克结果1953年7月朝鲜停战协定签字志愿军撤出朝鲜中国人民志愿军纪念碑结果影响①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为我国的经济建设赢得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彭德怀《关于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工作的报告》摘录“它雄辩地证明:西方侵略
者几百年来只要在东方的一个海岸上架起几尊大炮就可以霸占一个国家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影响②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我们是在错误的时间、错误的地点和错误的敌人打一场错误的战争。”——美军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布莱德雷“中国从他们的胜利中一跃而为一个不
能再被人轻视的世界大国。”——英国学者奥内尔《清长之战》抗美援朝(1950年10月--1953年7月)1.原因(1)美侵略朝鲜,严重威胁中国安全(2)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请求2.目的:抗美援朝、保家卫国(表现①②③)3、性质:4、军队:5、主要战役:(1)五战五捷:把美军赶到“三八线”附近。(2
)上甘岭战役6、英雄人物:(1)黄继光(2)邱少云7、结果:8、影响(意义):反侵略的正义战争中国人民志愿军(总司令员——彭德怀)抗美援朝战争1953.7,美国被迫在停战协定上签字,中朝人民取得反侵略战争的胜利。1.(2017·内蒙古赤峰)“我们不出兵,让敌人压至鸭绿江边,国内国际反动气焰增
高,则对各方都不利。首先对东北不利,整个东北边防军将被吸引住,南满电力将被控制。”这段话中的“敌人”是指()A.美军B.日军C.八国联军D.英法联军A2.当今,人们爱用“最美”一词赞美危难关头舍己为人的英雄。60多年前,作家魏巍发表过一篇充满激情、脍炙人口的文章——《谁是
最可爱的人》,生动报道了在朝鲜战场上英勇作战、舍生忘死的()A.中国工农红军B.八路军、新四军C.中国人民解放军D.中国人民志愿军D3.(2017·四川内江)1950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与朝鲜人民军并肩战斗,反抗美
国的侵略。当时率领志愿军的司令员是()A.朱德B.彭德怀C.林彪D.毛泽东B4.(2017·湖北荆州)邱少云(见图)严守潜伏纪律,纹丝不动,直至被大火吞噬,壮烈牺牲。英雄的事迹出现在()A.北伐战争中B.抗日战争中C.解放战争中
D.抗美援朝战争中D5.2017年3月22日,“马革裹尸”“埋骨他乡”的28名志愿军烈士骸骨,终于魂归故土。当年,志愿军战士抗美援朝,保家卫国,被誉为()A.“和平卫士”B.“最可爱的人”C.“党的好战士”D.“钢铁卫士”B6.美国陆军军方战史说
:从中国人在整个朝鲜战争期间所显示出来的强大攻势和防御能力中,美国及其盟国已经清楚地看出,共产党中国再也不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时的那个软弱无能的国家了。可见这场战争()A.完成了祖国大陆的统一B.保障了土地改革的推行C.开拓了中国外交新局面D.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D
7.(2017·贵州遵义)“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美国打着联合国军的旗号入侵朝鲜的同时,公然干涉中国内政。还越过‘三八线’,直逼中朝边境,并出动飞机轰炸我国东北边境的城市和乡村„„”根据上述材料,说明我国抗美援朝是()A.保家卫国的正义战争B
.挑战美国权威的不明智之举C.以抗美之名侵略朝鲜D.以抗美之名称霸世界A8.(2017·宁夏)“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这首歌一经问世,迅速传遍大江南北。它体现了()A.中
国工农红军争取胜利的牺牲精神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B.抗日军民抵抗侵略的民族团结意识和民族英雄气概C.中国人民志愿军保卫祖国的爱国主义精神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D.中国人民解放军进军西藏高寒地区的必胜信念和顽强意志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