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第25课《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导学案-八年级上册历史部编人教版.docx,共(2)页,21.074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54365.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第25课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习题训练】1.《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在描述一战后至新中国成立前,我国民族工业发展状况时说道:“铁路积货如山,无人过问,至于闭炉停机。纱厂结账,大多无利„„其他工业,也皆消沉。”下列关于此现象的原因表述不正确的是()A.一战后帝国主义国家
卷土重来B.国民党发动内战C.官僚资本的压迫D.二战后我国民族工业的产品质量下降2.1914年,农工商部向各省发出长篇通饬(通令),提出欧战正是“工商业发达之转机”,公布维持工厂办法大纲七条,规定糖类、棉毛织物等数十种制造厂家,均在维持之列。此
后,农工商部又多次发出训令,要求所有公共机关的日用消耗品一律专购国货。材料表明()A.欧洲列强减少了对华商品输出B.“实业救国”主张出现C.民国政府倡导使用国货D.南京国民政府重视发展工商业3.辛亥革命后,长辫、缠足、跪拜等封建陋习被逐渐废除,其主要原因是„()C.民主共和深
入人心B.长辫、缠足不方便生活C.长辫、缠足不卫生D.辛亥革命冲击旧制度,改变社会习俗4.清末民初,山西有一首歌谣:“破戏台,烂秀才,小足板子洋烟袋;火车站,德律风(指电话),大足板子毕业生。”这反映出当地①传统习俗受到冲击②文化教
育日渐衰落③生活方式发生变化④思想观念有了改变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5.近代中国社会急剧变动,中国的经济、政治、社会生活都呈现出明显的近代化趋势。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张謇,
清末状元,中国近代实业家、政治家、教育家,中国棉纺织领域早期的开拓者,上海海洋大学创始人。他一生创办了20多个企业,370多所学校,为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宝贵贡献,被称为“状元实业家”。——摘自
中学历史教参⑴举一实例说明张謇是一位“状元实业家”。你认为他的企业在哪个时期发展最红火?张謇办企业,体现了他怎样的救国主张?材料二纪念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纪念他在辛亥革命时期,领导人民推翻帝制、建立共和国的丰功伟绩。——毛泽东《纪念孙中山先生》⑵依据材料
二概括,孙中山在推动中国近代化方面作出的巨大贡献。材料三轮船、火车等新型交通工具的使用,报刊传媒与近代出版业的蓬勃发展,剪发辫、改称谓等社会风尚的革新,……近代中国社会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华东师大版《中国历史》⑶据材料三,概括指出近代中国社会生活发生巨大变化的表现。【参考答案】1.D2.C3
.D4.D5.⑴大生纱厂(其他张謇办的企业亦可);一战期间;实业救国。⑵推翻封建帝制;建立共和国。⑶新型交通工具的出现;大众传媒的发展;社会风尚的革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