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课《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课后同步测试-八年级上册历史部编人教版

DOC
  • 阅读 105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8 页
  • 大小 121.795 KB
  • 2022-11-26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0.9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喜鸽】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第24课《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课后同步测试-八年级上册历史部编人教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第24课《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课后同步测试-八年级上册历史部编人教版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第24课《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课后同步测试-八年级上册历史部编人教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在线阅读已结束,您可下载此文档阅读剩下的5 已有0人下载 下载文档0.90 元
/ 8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0.9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第24课《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课后同步测试-八年级上册历史部编人教版.doc,共(8)页,121.795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54357.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部编版(2017)八年级上册历史《第24课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课后同步测试一、单选题1.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说:“蒋介石两个拳头(指陕北和山东)这么一伸,他的胸膛就露出来了。所以,我们的战略就是要把这两个拳头紧紧拖住,对准他的胸膛插上一刀。”这里说的“插上一刀”指的是()A.千里跃进大别山B.

百万雄师过大江C.挺进大西南D.会师大西北2.图文结合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右图所反映的战役直接导致了()A.华北全境基本解放B.奠定了解放长江以南各省的基础C.国民党反动统治被推翻D.人民解放军开始战略反攻3.战争的最高境界是制止战争,是和平。毛泽东曾称赞傅作义是“民族

的功臣”,“为和平解决各地战事问题和减轻人民的战争痛苦树立了榜样”。傅作义作出贡献的是和平解放()A.徐州B.沈阳C.北平D.南京4.毛泽东在《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中写到“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诗中“百万雄师过

大江”指的是()A.平型关大捷B.辽沈战役C.平津战役D.渡江战役5.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和渡江战役等纪念馆展示历史的共同主题是()A.革命根据地的壮大B.人民政权不断巩固C.国共合作,抗击日本D.民主革命走向胜利6.毛泽东曾称赞傅作义是“民族的功臣”,上述评价和哪次

战役有关()A.辽沈战役B.淮海战役C.平津战役D.渡江战役7.毛泽东说:“蒋介石两个拳头(指陕北和山东)这么一伸,他的胸膛就露出来了。所以,我们的战略就是要把这两个拳头紧紧拖住,对准他的胸膛(武汉、南京)插了一刀。”这里“插

上一刀”的军事行动是指()A.粉碎国民党军队的重点进攻B.人民解放军发动淮海战役C.人民解放军发进辽沈战役D.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8.国民党政权被推翻后,其残余势力败退()A.台湾B.西北地区C.西南地区D.东北地区9.毛泽东的诗中写到:“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

慨而慷。”“天翻地覆”的含义是指人民解放军()A.解放南京B.挺近大别山C.转战陕北D.解放长江以北地区10.1948年10月,一位被俘的国民党军官感叹道:“这一着非雄才大略之人是做不出来的。锦州好比一条

扁担,一头挑东北,一头挑华北,现在是中间折断了。”由此可知他感叹的战役是()A.辽沈战役B.淮海战役C.平津战役D.渡江战役11.毛泽东的诗句“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中的“过大江”指的是()A.

辽沈战役B.淮海战役C.平津战役D.渡江战役12.它“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这标志着人民解放战争形势的根本改变,标志着中国革命战争已经到了一个新的转折点。”它是()A.粉碎了国民党军对陕甘宁解放区的重点进攻B.千里跃进大别山C.粉碎了国民党军对山东

解放区的重点进攻D.解放区的土地改革13.中国共产党继承了孙中山未竟事业,这主要表现在:()A.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B.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C.推翻了国民党的反动统治D.取得了解放战争的胜利二、材料分析题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在战争开始的八个月里,解放区

军民积极作战,歼灭敌人70多万,粉碎了国民党的全面进攻……不久,又粉碎了敌人的重点进攻。材料二:国民党军队占领延安后,急于寻找解放军主力决战。解放军采用“蘑菇”战术,牵着敌人的鼻子,忽南忽北,忽东忽西,将敌人拖得精疲力竭,然后,集中兵力固歼敌人。材料三:毛泽

东说:“我们不但必须打败蒋介石,而且能够打败他。”(1)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敌人重点进攻的是哪些地方?解放军粉碎敌人重点进攻主要采用了什么战术?(2)材料三毛泽东说能够打败蒋介石,他为什么有这样的信心?15.阅读材料:渡江作战无疑是一个伟大的胜利,这胜利表示了敌人在长江以南的一支最大

的最有组织的力量的覆灭。经过了东北的辽沈战役、华东的淮海战役、华北的平津战役,国民党反动派剩下的最大的军队就是放在长江以南这一战线上,他们再没有比这更大的有组织的军队了。渡江歼灭了敌人四十多万,就表示国

民党再没有有力的抵抗了。这胜利在政治上表示了反动的南京政府的灭亡。人民解放军在军事上将再不会遭遇到更严重的抵抗了,肃清残余敌人的时间不远了,最后解放全国的时间也不远了。——摘自邓小平《从渡江到占领上海》回答:(1)三大战役胜利的军事意义是什么?(2)渡

江战役胜利的军事意义是什么?(3)渡江战役胜利的政治意义是什么?(4)渡江战役后人民解放军的军事任务将是什么?三、综合题16.阅读下图,请回答:(1)图片反映的是人民解放军进入哪座城市的情景?为了使这座古都的文物古迹完好无损地保存下来,也使该城人民的生命财产免遭战

火的破坏和损伤,在中国共产党的努力争取下,率领该城国民党军队接受和平改编的国民党将领是谁?(2)三大战役是人民解放战争的战略大决战。请至少写出四位三大战役中前线主要指挥员的名字。(3)请简要回答三大战役胜利的意义。答案解析部分

一、单选题1.【答案】A【解析】【分析】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军队对陕北和山东发动了重点进攻,造成中原地区兵力空虚。1947年,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大,人民解放军转入战地反别阶段。【点评】考查大别山战役2.【答案】D【解析】【分析】促使华北全境基本解放的是平津

战役,淮海战役的胜利奠定了解放长江以南各省的基础,渡江战役的胜利标志着国民党反动统治被推翻,人民解放军开始战略反攻的标志则是挺近大别山。故应选D。【点评】本题考查挺进大别山的作用。3.【答案】C【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在平津战役中,1949年初,北平

和平解放。率领北平国民党军队接受和平改编的是傅作义,平津战役的胜利,使华北全境基本解放。选择C。【点评】本题考查的是解放战争的过程,属于基础知识题。4.【答案】D【解析】【分析】1949年4月21日,毛泽东、朱德向人民解放军发布渡江战役的命令,在长江北岸严阵以待的百万雄师,从西起江西湖口

,东到江苏江阴500多千米的战线上,分三路强渡长江。国民党苦心经营的长江防线,顷刻间土崩瓦解,23日,解放军占领南京,宣告延续22年的国民党政权垮台,“百万雄师过大江”指的是对渡江战役的描述。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解放战争的知识点。重点掌握渡江战役。三大战役后,194

9年4月21日,毛泽东、朱德向人民解放军发布向全国进军的命令,渡江战役开始,国民党苦心经营的长江防线,顷刻间土崩瓦解,23日,解放军占领南京,宣告了延续22年的国民党政权垮台。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解放战争中的重大事

件以及意义。5.【答案】D【解析】【分析】本题考察学生对三大战役胜利的意义的认识,根据所学知识,三大战役基本消灭了国民党军队的主力,人民解放军共歼灭和改变国民党军队一百五十多万人,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因此本题选D。【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察学生对历史问题的识记能力,三大战役是教材中

的基础知识,学生根据课本知识就能得出正确答案,本题另外的考察角度还有人民解放军在解放战争中取得胜利的原因。6.【答案】C【解析】【分析】题文里的“毛泽东曾称赞傅作义是民族的功臣”是解题的关键,本题主要

考查学生对北平和平解放的相关知识的准确识记。依据已学知识可知,在平津战役中,人民解放军先后攻克张家口、天津等地,由于中国共产党的争取,北平国民党军队在傅作义的率领下,接受和平改编,1949年初,北平和平解放。ABD和傅作义无关,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考查了平津战役的有关知识。

学生还要掌握平津战役的时间和意义。本题难度适中。7.【答案】D【解析】【分析】1947年6月,刘邓大军跃进大别山,揭开了解放战争的战略反攻。此后,陈赓、谢富治率军挺进豫陕鄂边区;陈毅、粟裕率军进攻豫皖苏区;华北解放军解放石家庄;东北解放军迫使敌军退守孤立的大城市:西北解放军收复延安

等。蒋介石两个拳头(指陕北和山东)“他的胸膛”是指中原地区。上述人民解放军的战略反攻,扭转了全国战局,是人民解放战争走向胜利的历史转折点。“插上一刀”就是指刘邓大军跃进大别山。A项粉碎国民党军队的重点进攻,不符合题意。B项人民解放军发动淮海战役,不符合题意。C项人民解放

军发进辽沈战役,不符合题意。D项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直接插入敌人兵力空虚的大别山地区,从而揭开了战略进攻的序幕,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的史实。8.【答案】A【解析】【分析】1949年4月23日,解放南

京,宣告了统治中国22年之久的国民党政权垮台,国民党残余势力退守台湾,造成现在海峡两岸的现状。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南京解放。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解放战争中的重大事件以及意义。9.【答案】

A【解析】【分析】题干提供了关键信息“天翻地覆”,结合课本所学分析,题文中的诗句出自毛泽东的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天翻地覆”的含义就是指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的是解放南京

知识点。10.【答案】A【解析】【分析】辽沈战役的时间是1948年9月—11月,共歼敌47万余:辽沈战役解放了东北全境。人民解放军首次取得数量上的优势。题文中的“锦州”在东北,所以是辽沈战役。故此题选择答案A。【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辽沈战役。11.【答案】D【解

析】【分析】“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出自毛泽东的《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三大战役后,人民解放军乘胜追击,发起渡江战役,1949年4月,毛泽东和朱德向人民解放军下达进军命令,分三路渡江作战,4月23日人民解放军横渡长江,解放南京,统治

中国22年的国民党政权垮台。渡江战役的胜利消息传到北平,毛泽东写下了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的不朽诗篇:“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

名学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D符合题意,故选D项。【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被称为三大战役,是国共的大决战。本题可以用排除法。12.【答案】B【解析】【分析】依据课本所学,

1947年6月,在解放战争中,人民解放军刘邓大军向国民党统治地区大别山实施进攻的战略性行动。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渡过黄河,千里跃进大别山。揭开人民解放军全国性战略进攻序幕。B符合题意。由此分析ACD不合题意,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考查的是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

攻的序幕的知识,难度适中。抓住信息“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是解题的关键,需熟练掌握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13.【答案】A【解析】【分析】孙中山领到的辛亥革命失败了,没有没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反帝反封建的彻底胜利,

所以说中国共产党继承了孙中山未竟事业。【点评】考查革命性质二、材料分析题14.【答案】(1)山东解放区,陕甘宁解放区。“蘑菇”战术。(2)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人民群众积极支援,正确的战略战术。【解析】【分析】涉及课本知识点,依据课本知识解答即可。【点评】考查和解放战争相关的知识。

15.【答案】(1)基本歼灭国民党军队主力;为渡江战役的胜利奠定了基础。(2)摧毁了国民党的长江防线,使其无法再组织有力的抵抗。(3)国民党政权覆灭。(4)肃清残余的国民党军队,解放全中国。【解析】【分析】本题答案都是课本知识点,依据课本知

识点作答【点评】考查三大战役三、综合题16.【答案】(1)北平;傅作义(2)林彪、罗荣桓、聂荣臻、刘伯承、邓小平、陈毅、粟裕、谭震林等(任选其中四位即可)(3)三大战役中,人民解放军共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队一百五十多万人,国民党

军队的主力基本上被消灭,从而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解析】【分析】(1)材料提供了关键图片信息,结合课本所学分析,这是人民解放军进入北平城的历史照片,在中国共产党的努力争取下,1949年1月,傅作义率领北平城国民党军队接受和平改编的国民党。(2)结合课本所学分析

,三大战役指的是辽沈战役、海海战役和平津战役。辽沈战役的主要指挥员是林彪、罗荣桓;海海战役主要指挥员有:刘伯承、邓小平、谭震林、陈毅、粟裕;平津战役的主要指挥员有东北野战军的林彪、罗荣桓及华北野战军的指挥员选取其中四位就可以了。(3)结合课本所学分析,三大战役中,人民解放军

共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队一百五十多万人,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上被消灭,从而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点评】(1)本问主要考查的是平津战役知识点。(2)本问主要考查的是三大战役知识点。(3)本问主要考查的是三大战役胜利的意义知识点。

小喜鸽
小喜鸽
好文档,与你分享
  • 文档 161806
  • 被下载 27254
  • 被收藏 0
相关资源
广告代码123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395972555 (支持时间:9:00-21: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