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第8课《革命先行者孙中山》PPT课件1(共33页)-八年级上册历史部编人教版.ppt,共(33)页,5.383 M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54247.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1.生活在晚清至民国时期2.曾经去国外学医3.学成归国后放弃了原来的事业4.对封建专制制度进行了猛烈的抨击5.中国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猜猜他是谁?鲁迅(1881——1936)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1.生活在晚清至民国时期2.曾经去国外学医3.学成归国后放弃了原来的事
业4.对封建专制制度进行了猛烈的抨击5.中国著名的民主革命家猜猜他又是谁?孙中山(1866——1925)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第8课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学习目标1.了解孙中山早年的革命活动,知道孙中山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2.了解资产阶级革命思想在中国传播的情况及其作用。3
.知道同盟会的纲领及性质,认识到三民主义是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4.学习孙中山先生不屈不挠的革命奋斗精神,体会到个人命运与时代变化是息息相关的。路是远的,而前面又看不见路;依稀有路时,却看不见光。想挣扎着走出一条路来,却是遍体鳞伤,毫无结果。
——鲁迅小说集《彷徨》前言一、“彷徨”前行1866年出身于广东香山(今中山)农民家庭。14岁到檀香山就读于英国和美国传教士创办的教会学校。材料“不数年得至檀香山,„„故每课暇,辄与同国同学诸人,相谈衷曲,而改良祖国,拯救同群之愿,于是乎生。”——孙中山:《在广州岭南学堂的演说》以学堂为鼓
吹之地,借医术为入世之媒,十年如一日。——孙中山18岁以后回国在香港、广州两地学医。20岁进入香港中央书院(今皇仁书院)。22岁考入香港西医书院(今香港大学的前身)。26岁毕业于香港西医书院,考试成绩为“最优异”,开始在澳门、广州一带行医。“我大学
毕业之后,(1894年前后)即决计抛弃医人生涯,而从事于医国事业。”——孙中山《在香港大学的演说》二、寻“药”医国1919年4月25日,鲁迅先生创作了短篇小说《药》,作品通过描写华夏两家的悲剧,揭露了封建统治阶级压迫
、毒害劳动人民的罪恶,暴露了人民群众在统治阶级长期重压下陷入愚昧麻木的精神状态,呼吁人们寻找唤醒民众觉悟的“药方”。“„„试观日本一国,与西人通商后于我,仿效西方亦后于我,其维新之政为日几何,而今日成效已大有可观……。”——孙中
山《上李鸿章书》1894年6月,上书李鸿章。孙中山说:“吾国人民之艰苦,皆不良之政治为之。若救国救人,非锄去恶劣政府不可。”——陈少白:《兴中会革命史要》据材料并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分析孙中山思想发生转变的原
因。夫以四百兆苍生之众,数百里土地之饶,固可发奋为雄,无敌以天下。乃以庸奴误国,涂(荼)毒苍生,一蹶不兴,如斯之极。„„蚕食鲸吞,已效尤于接踵;瓜分豆剖,实堪虑于目前。——《孙中山全集》中国已处于列强的瓜分之下,国家将不复存在,而清政府却昏庸无能,腐朽不堪。1894年11月,在檀香山成立兴中会。
有心人不禁大声疾呼,亟拯斯民于水火,切扶大厦之将倾。用特集会众以兴中,协贤豪而共济,抒此时艰,奠我中夏。”——《兴中会章程》振兴中华驱除鞑虏,恢复中国,创立合众政府。清朝统治者1895年,成立香港兴中会总会,准备广
州起义,失败。中国有史以来,为共和革命而牺牲第一人。——孙中山陆皓东吾志所向,一往无前,愈挫愈奋,再接再厉!——孙中山1895年12月起,断发改装,流亡海外。先后在日、美、英等国考察社会实际,发展革命组织,为继续革命作准备。三、铁屋“呐喊”在我自己,本以为现在是
已经并非一个切迫而不能已于言的人了,但或者也还未能忘怀于当日自己的寂寞的悲哀罢,所以有时候仍不免呐喊几声,聊以慰藉那在寂寞里奔驰的猛士,使他不惮于前驱。——鲁迅《呐喊》自序往年我提倡民权主义,和者寥寥无几,曾几何时,民族主义一日千里,现在到处都
谈论革命的必要性,从此看来,我们中国一定没有沦亡的道理。——孙中山在日本东京欢迎大会上的演讲(1905年)据材料并结合书本内容,指出革命志士做出了哪些努力才推动了“现在到处都谈论革命的必要性”这一局面的出
现?1897流亡日本,二十世纪民主主义革命先锋。1902年赴日本留学,投身民主革命。1903年春,以官费生被送日本留学。我中国今日不可不革命,我中国今日欲脱满洲人之羁缚,不可不革命;我中国欲独立,不可不革
命;我中国欲与世界列强并雄,不可不革命;我中国欲长存于二十世纪新世界上,不可不革命;我中国欲为地球上名国、地球上主人翁,不可不革命。革命哉!革命哉!——邹容:《革命军》资产阶级革命思想得到迅速传播各种革命团体纷纷成立孙君
逸仙者,……吾敢下一断辞曰:是吾四万万人之代表也,是中国英雄之英雄也!斯言也,微独吾信之,国民所公认也。——陈天华:《纪念东京留学生欢迎孙君逸仙事》孙逸仙者,近今谈革命者之初祖,实行革命者之北辰,此有耳目者所同认……孙逸仙者,非一氏之私号,乃新中国新发现之名词也。有孙逸仙
,而中国始可为……——章士钊《孙逸仙·自序》孙中山成为革命党的公认领袖①确定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的政治纲领。②选举孙中山为同盟会总理,建立领导机构。③大会决定创办《民报》作为同盟会的机关报。时间:地点:主要内容:1
905年8月同盟会的成立日本东京①确定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的政治纲领。②选举孙中山为同盟会总理,建立领导机构。③大会决定创办《民报》作为同盟会的机关报。时间:地点:主要内容:1905年8月同盟会的成立日本东京地位:
第一个全国规模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影响:使全国资产阶级革命派有了统一的领导和明确的奋斗目标,大大推动全国革命运动的发展。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将同盟会的政治纲领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
主义,合称为三民主义。材料一我们并不是恨满洲人,是恨害汉人的满洲人。……我们推倒满洲政府,从驱除满人那一面说是民族革命,从颠覆君主政体那一面说是政治革命,……那政治革命的结果,是建立民主立宪政体。照现在这样的政治论起来,就算汉人为君主,也不能不革命。—孙中山材料二孙中山说:在欧洲
“两年之中,所见所闻,殊多心得。始知徒致国家富强、民权发达如欧洲列强者,犹未能登斯民于极乐之乡也。是以欧洲志士犹有社会革命之运动也。予欲为一劳永逸之计,乃采取民生主义,以与民族、民权问题同时解决,此三民主义之主张所由完成也。”——孙中山《建国方略》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
生主义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材料三民生主义,文明之福址,国民平等以享之。当改良社会经济组织,核定天下地价。其现有之地价,仍属原主所有;其革命后社会改良进步的增价,则归于国家,为国民所共享。——孙中山《中国同盟会革命方略》平均地权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三民主义是孙中山对
同盟会政治纲领的阐述和概括民族革命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本课小结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医人医国改革革命成立兴中会成立同盟会提出三民主义他是一个全体,永远的革命者。无论所做的那一件,全都是革命。无论后人如何
吹求他、冷落他,他终于全都是革命。——鲁迅特定的时代造就特殊的人物!伟大的理想铸成伟大的功绩!你眼中的孙中山1.西方报纸称:“甲午以后,中国有三党:守旧党„„意在保存现在之局面;中立党„„意在保国以变法
;维新党„„意以作乱为自振之机。”文中的守旧党、中立党、维新党分别是指A.顽固派、维新派和革命派B.抵抗派、洋务派和维新派C.顽固派、洋务派和维新派D.顽固派、抵抗派和洋务派3.中山陵的平面呈“警钟形”,意在“唤起民众”,孙中山为“唤起民众”制定的革命
纲领,其核心是A.三民主义B.民族主义C.民权主义D.民生主义AC4.孙中山认为:“(太平天国失败)最大的原因,是他们那一班人到了南京之后,就互争皇帝,闭起城来自相残杀”“那种失败,完全是由于大家想做皇帝”。为避免这种现象的重演,孙中山主张
A.社会革命,平均地权B.政治革命,建立民国C.民族革命,推翻满清D.土地革命,废除剥削7.“民主”“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合称三民主义,是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B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