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课《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学案-八年级上册历史部编人教版

DOC
  • 阅读 59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4 页
  • 大小 24.721 KB
  • 2022-11-26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0.9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喜鸽】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第8课《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学案-八年级上册历史部编人教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第8课《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学案-八年级上册历史部编人教版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在线阅读已结束,您可下载此文档阅读剩下的2 已有0人下载 下载文档0.90 元
/ 4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0.9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第8课《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学案-八年级上册历史部编人教版.docx,共(4)页,24.721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54187.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1八上第三单元第8课《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孙中山早年的革命活动,知道孙中山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2.了解资产阶级革命思想在中国传播的情况及其作用。3.知道同盟会的纲领及性质,认识到三民主义是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4.学习孙中山先生不屈不挠的革命奋斗精

神,体会到个人命运与时代变化是息息相关的。【课前预习】一、认真预习本课内容,完成课时练。二、利用《地图册》P19《孙中山早年的革命活动(迄1897年)》示意图及书本内容,建立孙中山早年的人物档案。1866年,出生于________________的一个农民家庭;14岁

时至_________求学;18岁回国,在香港、广东两地学医;26岁毕业后开始行医;1894年6月,上书李鸿章,提出________等多项建议,遭到拒绝;同年11月,在檀香山成立__________;1

895年10月,回到香港,联络__________等人,准备在_______起义,消息泄露,起义失败;1895年11月起,断发改装,流亡海外,发展革命组织,为继续革命作准备。三、根据书本相关内容,完成中国同盟会知识简表。成立条件资产阶级___

______得到迅速传播(章炳麟《_____________》、邹容《_______》、陈天华《_________》、《________》)。各种__________纷纷成立(______、________等)。________成为革命党人的公认领袖。目的为了集中_____

_____,建立统一的__________。概况时间:___________;地点:_____________。主要内容确定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政治纲领选举________为总理,建立领导机构。决定创办《_______》,作为

同盟会的机关报。地位是__________全国规模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影响大大推动了________________的发展。【双基梳理】一、“彷徨”前行材料一“不数年得至檀香山,„„故每课暇,辄与同国

同学诸人,相谈衷曲,而改良祖国,拯救同群之愿,于是乎生。”——孙中山《在广州岭南学堂的演说》1.据材料一,结合书本知识,思考:为实现“改良祖国,拯救同群之愿”,孙中山最初选择了哪一职业?材料二“我大学毕业之后,(1894年前后)即决计抛弃医人生涯,而从事于医国事业。”2——孙中山:《

在香港大学的演说》2.据材料二说明,经过实践,他的思想发生了怎样的改变?二、寻“药”医国材料三“„„试观日本一国,与西人通商后于我,仿效西方亦后于我,其维新之政为日几何,而今日成效已大有可观„„。”——孙中山《上李鸿章书》,1894年6月3.据材料三,说明当时孙中山认

为医国的良“药”是什么?结果如何?材料四孙中山说:“吾国人民之艰苦,皆不良之政治为之。若救国救人,非锄去恶劣政府不可。”——陈少白《兴中会革命史要》材料五夫以四百兆苍生之众,数百里土地之饶,固可发奋为雄,无敌以天下。乃以庸奴误国,涂(荼)毒苍生,一蹶不兴

,如斯之极。„„蚕食鲸吞,已效尤于接踵;瓜分豆剖,实堪虑于目前。——《孙中山全集》4.据材料四,说明孙中山此时认为“救国救人”的真正“良药”应是什么?据材料五并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分析孙中山思想发生转变的原

因。材料六“有心人不禁大声疾呼,亟拯斯民于水火,切扶大厦之将倾。用特集会众以兴中,协贤豪而共济,抒此时艰,奠我中夏。”——《兴中会章程》5.据材料六并结合书本知识,“兴中”的内涵是什么?三、铁屋“呐喊”材料七往年我提倡民权主义,和者寥寥无几,曾几何时,民族主义一

日千里,现在到处都谈论革命的必要性,从此看来,我们中国一定没有沦亡的道理。——孙中山在日本东京欢迎大会上的演讲(1905年)6.据材料七并结合书本内容,指出革命志士做出了哪些努力才推动了“现在到处都谈论革命的必要性”这一局面的出现?材料八孙君逸仙者,

„„吾敢下一断辞曰:是吾四万万人之代表也,是中国英雄之英雄3也!斯言也,微独吾信之,国民所公认也。——陈天华:《纪念东京留学生欢迎孙君逸仙事》材料九孙逸仙者,近今谈革命者之初祖,实行革命者之北辰,此有耳目者所同认„„孙逸仙者,非一氏之私号,乃新中国新发现之名词也。有孙逸仙,而中国始

可为„„——章士钊《孙逸仙·自序》7.据材料八、九,指出孙中山在革命党人中的地位。结合问题6的答案和书本内容,归纳同盟会成立的条件。8.同盟会成立大会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同盟会的成立有何意义?(观看视频,结合书本内容)9.在《民报》的发刊词中,孙中山对同盟会的政治纲领进行了怎样的阐发?【合作

探究】探究三民主义与同盟会政治纲领之间的关系。材料一我们并不是恨满洲人,是恨害汉人的满洲人。„„我们推倒满洲政府,从驱除满人那一面说是民族革命,从颠覆君主政体那一面说是政治革命,„„那政治革命的结果,是建立民主立宪政体。照现在这样的政治论起来,就算汉人

为君主,也不能不革命。——孙中山材料二孙中山说:在欧洲“两年之中,所见所闻,殊多心得。始知徒致国家富强、民权发达如欧洲列强者,犹未能登斯民于极乐之乡也。是以欧洲志士犹有社会革命之运动也。予欲为一劳永逸之计,乃采取民生主

义,以与民族、民权问题同时解决,此三民主义之主张所由完成也。”——孙中山《建国方略》材料三民生主义,文明之福址,国民平等以享之。当改良社会经济组织,核定天下地价。其现有之地价,仍属原主所有;其革命后社会改良进步的

增价,则归于国家,为国民所共享。——孙中山《中国同盟会革命方略》(1)据材料一、二并结合书本相关知识,指出材料中的“民族革命”、“政治革命”、“社会革命”分别对应三民主义中的哪一主义?4(2)据材料一、三,指出孙中山

认为应如何实现这三种革命?(可以用材料中的原句)(3)综合上述材料,指出三民主义与同盟会政治纲领有何内在关系?并完成下面的连线题。【本课小结】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延伸阅读】1.路是远的,而前面又看不见路;依稀有路时,却看

不见光。想挣扎着走出一条路来,却是遍体鳞伤,毫无结果。——鲁迅小说集《彷徨》前言2.1919年4月25日,鲁迅先生创作了短篇小说《药》,作品通过描写华夏两家的悲剧,揭露了封建统治阶级压迫、毒害劳动人民的罪恶,暴露了人民群众在统治阶级长期重压下陷入愚昧麻木的精神状态,呼吁人

们寻找唤醒民众觉悟的“药方”。3.在我自己,本以为现在是已经并非一个切迫而不能已于言的人了,但或者也还未能忘怀于当日自己的寂寞的悲哀罢,所以有时候仍不免呐喊几声,聊以慰藉那在寂寞里奔驰的猛士,使他不惮于前驱。——鲁迅《呐喊》自序4.鲁迅对孙

中山的评价:他是一个全体,永远的革命者。无论所做的那一件,全都是革命。无论后人如何吹求他、冷落他,他终于全都是革命。_______医国改革_______成立_______成立_______提出_______

小喜鸽
小喜鸽
好文档,与你分享
  • 文档 161806
  • 被下载 27254
  • 被收藏 0
广告代码123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395972555 (支持时间:9:00-21: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