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精品课件:8.3《琵琶行并序》

PPT
  • 阅读 42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48 页
  • 大小 516.000 KB
  • 2022-11-26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2.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MTyang资料小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精品课件:8.3《琵琶行并序》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精品课件:8.3《琵琶行并序》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精品课件:8.3《琵琶行并序》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精品课件:8.3《琵琶行并序》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精品课件:8.3《琵琶行并序》
还剩10页未读,继续阅读
【这是免费文档,您可以免费阅读】
/ 48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2.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精品课件:8.3《琵琶行并序》.ppt,共(48)页,516.000 KB,由MTyang资料小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53617.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8.3琵琶行并序•《琵琶行》是唐代著名现实主义诗人白居易写的一首歌行体长篇叙事诗,是我国古代叙事诗和音乐诗中的“千古绝唱”。诗歌主题鲜明、人物形象生动,抒情真切细腻,具有深刻的思想内容和卓越的艺术技巧。《琵琶行》是人教版必修第二册第二单元的第三篇

课文,这首诗最大的艺术特点是用极富音乐性的语言摹写音乐形象,这是我们鉴赏和学习本课的一个重点。•1.积累基础知识,诗中描写音乐的语言艺术,熟读成诵,培养语言建构与运用素养。•2.理清思路,了解白居易和琵琶女两人身世的相似性,有效提问,促进思维发展

,培养学生思维发展与提升素养。•3.欣赏并学习作者以语言文字来表现音乐形象的艺术技巧,培养学生审美鉴赏与创造素养。•4.引导学生品读经典,积累名句,培养和弘扬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培养文化传承与理解素养

。•1.解运用环境渲染气氛、烘托人物思想感情的表现方法。•2.学习诗人用比喻的手法描写声音的高超技法。•1.利用网络查资料,了解白居易的生平、创作和文学成就。•2.利用网络查资料,了解歌、行、引等文体知识。•3.利用网络查

资料,了解《琵琶行》写作背景。•4.自读课文,梳理字词,积累基础知识。•导入•积累白居易名句,导入新课。•1.我生本无乡,心安是归处。《初出城留别》•2.草萤有耀终非火,荷露虽团岂是珠。《放言五首·其一》•3.红颜未老恩先断,斜倚熏笼坐到明。《后宫词》•4.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长恨歌

》•5.平生知心者,屈指能几人?《感逝寄远》•6.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大林寺桃花》•7.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放言》•8.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钱塘湖春行》•9.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长恨歌》•10.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长恨歌

》•11.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与元九诗》•12.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忆江南》•13.一看一断肠,好去莫回头。《南浦别》•14.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赋得古原草送别》•15.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琵琶行》•1.作者简介:•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下邽(今陕西省渭南县境)人。贞元十五年(798)进士,任翰林学士,左拾遗。因直言极谏,贬江州司马,移忠州刺史。后被召为主客郎中,知制诰。太和年间,任太子宾客及太子少傅

。会昌二年(842),以刑部尚书致仕,死时年75岁。文学常识•早年热心济世,强调诗歌的政治功能,并力求通俗,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提出“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现实主义创作理论。长篇叙事诗《长恨歌》

《琵琶行》则代表他艺术上的最高成就。其诗语言通俗易懂,相传老妪也能听懂。•中年在官场中受了挫折,因而意志消沉。“宦途自此心长别,世事从今口不开”,创作成就大不如前。•晚年寄情山水。著有《白氏长庆集》七十一卷。•相关知识点:“元白”——元稹和白居易的并称,“刘白”——刘禹锡和白居易的

并称。•2.歌行体:•“歌行”是我国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是初唐时期在汉魏六朝乐府诗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主要特点有:•①篇幅可短可长。如白居易的《长恨歌》有一百二十句,《琵琶行》则有八十八句。•②保留着古乐府叙事的特点,把记人物、记言谈、发议论、抒感慨融为一体,内容充实而生动。•③声

律、韵脚比较自由,平仄不拘,可以换韵。“歌行”体诗歌在格律、音韵方面冲破了格律诗的束缚。歌行体的形式比较自由,是由内容所决定的。•④句式比较灵活,一般是七言,也有的是以七言为主,其中又穿插了三、五、九言的句子。背景及解题•1.背景:•唐宪宗元和十年,白

居易任谏官,因为屡次上书批评朝政,触怒了皇帝,被贬为江州司马。期间送客湓浦口,遇到琵琶女,创作出这首传世名篇《琵琶行》。•2.解题•(1)琵琶•琵琶是东亚传统弹拨乐器,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最早被称为“琵琶”的乐器大约在中国秦朝出现。木制,音箱呈半梨形,上装四弦,原先是用丝线,现多用钢丝、

钢绳、尼龙制成。颈与面板上设用以确定音位的“相”和“品”。“琵琶”二字中的“珏”意为“二玉相碰,发出悦耳碰击声”,表示这是一种以弹碰琴弦的方式发声的乐器。演奏时竖抱,左手按弦,右手五指弹奏,是可独奏、伴奏、重奏、合奏的重要民族乐器。•(2)《琵琶行》•《琵琶行》原作《

琵琶引》。白居易还有《长恨歌》。歌、行、引是古代歌曲的三种形式,后成为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三者的名称虽不同,其实并无严格区别。其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形式都采用五言、七言、杂言的古体,富于变化。•《琵琶行》是一首歌行体的长篇叙事诗,是中国文化界人人皆知的名篇。诗中虽有较浓重的感伤意

味,但比《长恨歌》更具现实意义。诗人一方面表达了对“门前冷落车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的琵琶女的悲惨命运的同情,同时也寄托了对自己遭贬的悒郁、愤懑之情。“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这流传千年的诗句,将琵琶女的命运和自己的身世紧紧地联系在

一起。这首诗叙述的层次分明,描写的细致生动,比喻的新颖精妙(如对琵琶声的描写),被历代文人所称颂,表明白诗语言确实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地。内容研读•(一)整体感知:•1.翻译诗歌:自由朗读诗歌,结合注释翻译全诗。•明确:白话译文:•元和十年,我被贬到九江当司马。第二年秋季

的一个夜晚,到湓浦口送一个朋友,听见船中有人弹琵琶,那声音,铮铮纵纵,很有京城里的韵味。问那个人,才知道她原来是长安歌伎,曾经跟曹、穆两位名师学弹琵琶,年纪渐大,姿色衰退,只好给一个商人当老婆。我便吩咐摆酒,让她畅

快地弹几只曲子。她弹奏完毕,十分忧伤。叙述了年轻时候的欢乐情景;可是如今呢,飘零憔悴,在江湖中间辗转流离!我从京城里贬出来,已有两年,心情平静,安于现状。听了她的话,这天晚上,才感觉到被贬谪的味道,因而作了这首长诗送给她,共

计六百一十二字(实际上全诗是六百一十六字),叫做《琵琶行》。•晚间在浔阳江边送别友人,枫叶荻花,在秋风里沙沙抖动。主人下了马,走进友人的船中,拿起酒想喝,却没有音乐助兴。闷闷地喝醉了,凄凄惨惨地将要分别,将分别的时候,茫茫的

江水里沉浸着明月。忽然听见水面上飘来琵琶的声音。•主人忘记了回去,客人也不肯起身.跟着声音悄悄地询问是什么人在弹琵琶,琵琶声停止了,想说话却迟迟地没有说话。移近船只,请那个人相见。添酒、挑灯,又摆上酒宴。再三呼唤,她才肯走出船

舱,还抱着琵琶,遮住半边脸庞。拧转轴子,拨动了两三下丝弦,还没有弹成曲调,已经充满了情感。每一弦都在叹息,每一声都在沉思,好像在诉说不得意的身世,低着眉随着手继续地弹啊,弹,说尽那无限伤心的事件。•轻轻地拢,慢慢地捻、又抹又挑,

开头弹的是《霓裳》,后来弹的是《六幺》,粗弦嘈嘈,好像是急风骤雨,细弦切切,好像是儿女私语。嘈嘈切切,错杂成一片,大珠小珠,落满了玉盘.花底的黄莺间间关关——叫得多么流利,冰下的泉水幽幽咽咽——流得多么艰

难!流水冻结了,也冻结了琵琶的弦子,弦子冻结了,声音也暂时停止。另外流露出一种潜藏在内心深处的愁恨,这时候没有声音,却比有声音的更激动人心。突然爆破一只银瓶,水浆奔进,骤然杀出一队铁骑,刀枪轰鸣。曲子弹完了,收回拨子从弦索中间划过,四根弦发出同一个声音,好像撕裂绸帛。东

边西边的船舫里都静悄悄没人说话,只看见一轮秋月在江心里闪耀银波。•疑疑吞吞地放下拨子又插到弦中,整理好衣裳,站起来显得十分肃敬。她诉说:“本来是京城里的姑娘,家住在虾蟆陵附近。十三岁就学会了弹琵琶的技艺,名

字登记在教坊的第一部里。弹罢曲子,曾赢得曲师的赞扬,妆梳起来,常引起秋娘的妒嫉。五陵少年,争先恐后地赠送礼品,一只曲子,换来无数匹吴绫蜀锦。打拍子敲碎了钿头云篦,吃美酒泼脏了血色罗裙。今年欢笑啊,明年欢笑,轻轻地度过了多少个秋夜

春天;同属的姐妹嫁给了军人,老鸨辞别了人世,无情的时光,夺去了美艳的红颜。门前的车马,越来越稀,嫁了个商人,跟他到这里。商人只看重利,哪在乎别离,上个月又到浮梁,去买茶做生意。留下我在江口,独守这空荡荡的船仓,绕船的月光白得象霜,江水也那么寒凉。深夜里忽然梦见少年时代的往事,满

脸泪水,哭醒来更加悲伤。……”•我听了琵琶声已经叹息,又听了这番话更加歔欷。同样是失意人流落在远方,碰在一起啊,从前不认识那又何妨!我自从去年辞别了京城,贬官在浔阳,一直卧病。浔阳这地方荒凉偏僻,哪有音乐,一年到头,也听

不见管弦奏鸣。居住在湓江附近,低洼潮湿,院子周围,尽长些黄芦苦竹。早上晚间,在这儿听见的都是什么?除了杜鹃的哀鸣,就只有猿猴的悲哭。春江花晨和秋季的月夜,拿出酒来,却往往自酌自饮。难道说没有山歌?也没有村笛?呕哑嘲哳,那声音也实在难听!今晚上听了你用琵琶弹奏的乐曲,象听了天上的仙乐,耳朵也顿时清明

。不要告辞,请坐下再弹一只曲子,我替你谱写歌词,题目就叫作《琵琶行》。•听了我的话长久地站立,又坐下拨弦索,拨得更急。凄凄切切,不象刚才的声音,满座的听众,都忍不住哭泣。这当中哪一个哭得最悲酸?江州司马的眼泪啊,湿透了青衫。•(二)解读小序:•思考:小序有

什么作用?•明确:•诗前小序共一百三十八字。扼要地交代了时间、地点、人物和故事的主要经过,概述了琵琶女的身世,说明了本诗的写作动机,定下了全诗凄切伤怀的感情基调。•(三)分析结构:•朗读全文,思考,全诗可分为

几部分,每一部分写了什么内容?•明确:•全诗按时间顺序分为五部分:•第一部分:作者秋夜江边送客忽闻琵琶声。(浔阳江边闻琵琶)•第二部分:写琵琶女弹奏琵琶的情景,着重表现琵琶女的高超技艺和琵琶声所流露的幽愁暗恨。(江心聆听琵琶曲)•第三部分:写琵琶女自叙身世。(江中听诉身世苦)•第四部分:写作者政治

上的失意的感慨。(同病相怜感慨多)•第五部分:写琵琶女重新弹奏,诗人为之泪下。(重闻琵琶青衫湿)•(四)赏析琵琶女第一次演奏:•1.快速浏览课文,思考,诗中几次写到琵琶女的演奏?分别是明写还是暗写?•明确:•诗人三次写到琵琶女的演奏。•第一次暗写,琵琶女

没有出场,她的演奏是诗人和他的客人听到的。•第二次明写,琵琶女出场,应诗人邀请而演奏。•第三次仍是明写,但写得简略。•2.思考:琵琶女第一次演奏的曲子的感情基调是什么样的吗?为什么?这一段运用了什么手法写音乐?•明确:•它的基调是悲凉的,理由有二:一是琵琶女在这“绕船明月江水寒

”之际,显然是以此来排遣独守空船的寂寞感,二是它确实打动了“惨将别”中的主客的心,加重了离愁,以致“主人忘归客不发”。其余写秋江月夜的萧瑟景象,写饯别酒宴的悲伤气氛,都是烘托它的。•手法:侧面烘托。•(五)赏析琵琶女第二

次演奏•1.朗读课文的第二段,思考:琵琶女的第二次演奏过程可分为几个阶段?分别演奏了什么曲子?•明确:•琵琶女的第二次演奏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写琵琶女演奏之前调弦,并已进入乐曲的境界中。•第二阶段(“弦弦掩

抑声声思……说尽心中无限事”)写琵琶演奏大概根据当时心绪选定的一支曲子,写出了琵琶女的技艺的娴熟。•第三阶段(“轻拢慢捻抹复桃……四弦一声如裂帛”)写琵琶女演奏名曲《霓裳羽衣曲》和《六乡》。•2.讨论,作者分几个乐段写琵琶女

演奏名曲《霓裳羽衣曲》和《六么》?每一个乐段的内容是什么?写出了音乐的什么特点?诗人是用怎样的手法来表现乐曲情调的?•明确:•作者分四个乐段写琵琶女演奏名曲《霓裳羽衣曲》和《六么》。•第一乐段,诗人用了一连串的比喻(也可说是

通感)描写乐声。以“急雨”、“私语”、“大珠小珠落玉盘”三组比喻,描写乐声由急骤粗重而急促轻细,而纷繁清脆;感情由悲愤而凄苦,而悲愤凄苦倾泻而出,达到演奏的第一个高潮。•第二乐段,以“间关莺语花底滑,

幽咽泉流冰下难,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三个比喻(也可说是通感),描写乐声由上层纷繁清脆的高潮转入婉转低回艰涩难通,低到无声,进入演奏的低潮。“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这常被引用的名句,体现着诗人对“声暂歇”艺术效果的

深刻感受和高度赞美,弹者已将听者带入乐声意境中去。•第三乐段,用“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两个比喻(也可说是通感),描写突然发出的乐声不但雄壮,而且激越。•第四乐段,写乐曲的终止,“四弦一声如裂帛”写出猛然煞住的乐声;感情由激愤而

凄厉。最后“东舟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运用侧面烘托,说明周围船上的人们都沉浸在“余音绕梁”的境界中。•三、四乐段,乐声在上层低潮中,奇峰突起,再掀高潮又嘎然而止;感情上由上层凄楚无声,转入激昂愤慨,恣肆奔腾,进而凄厉无尽;演奏

在高潮中陡然结束。•小结:•这段乐声描写,运用一连串贴切形象的比喻,描写出琵琶声声情并茂,恍如江潮迭涌,奇峰层出,“大弦嘈嘈如急雨”写出音乐繁密(粗重)的特点,“小弦切切如私语”写出音乐幽细的特点,“大珠小珠落玉盘”写出音乐清脆圆润的特点,“间关莺语花底滑”写出音乐宛转流利的特点,“幽咽泉流冰下

难”写出音乐低沉入微的特点,“银瓶乍破水浆迸”写出音乐激越雄壮的特点,“铁骑突出刀枪鸣”写出音乐激越雄壮的特点,“四弦一声如裂帛”写出音乐戛然而止的特点,不愧历来被誉为古典诗歌中描写乐声的绝唱。•3.找出描写

演奏者动作神态描的词句,体会这样写的好处。•明确:•“转轴拨弦”是弹奏前试弦调音的动作,“低眉信手续续弹”是弹奏的神态,“拢”“捻”“抹”“挑”和“收拨”“画”是弹奏时的指法,如此细腻地描写动作神态,交代了音乐的层次,从而更好地引

导读者领会音乐,也表现了歌女技艺的熟练高超和作者高度的音乐修养。•(六)赏析琵琶女的第三次演奏•1.思考,琵琶女第三次演奏的调子如何?理由是什么?•明确:•调子悲凉,与《霓裳》、《六么》不同,从“满座重

闻皆掩泣”和“江州司马青衫湿”可看出。•2.讨论,作者写琵琶女第三次演奏的方法同第二次有什么不同?•明确:•第二次作者用比喻、摹声等修辞手法从正面写音乐的艺术境界,第三次作者从侧面写音乐的艺术效果。•(七)鉴赏景物描写•1思考,诗的开篇关于秋天月夜送别情景的描

写有什么作用?•明确:•①交代了时间,这是一个枫叶红、荻花黄、瑟瑟秋风下的夜晚;•②交代了地点,是浔阳江头。浔阳也就是今天的九江市;浔阳江头也就是前边序中所说的湓浦口;•③交代了背景,是诗人给他的朋友送别。•离别本身就叫人不快,酒宴前再没有个歌女侍应,当然就更加显得寂寞难耐了。诗一开始用景物烘托

环境气氛,红枫、芦花,秋意萧索,使人油然而生悲凉;加上正是送客离别之际,越发让人伤怀;更何况送客连助酒的音乐都找不到,扫兴到了极点。惨白的月光孤照茫茫江水,诗人一开始就把萧索悲凉的氛围渲染得非常强烈,将叙事、写

景、抒情融为一体。“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这里的景色和气氛描写都很好,它给人一种空旷、寂寥、怅惘的感觉,和主人与客人的失意、伤别融合一体,构成一种强烈的压抑感,为下文的突然出现转机作了准备。•2.思考,在演奏完毕,作者写“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

心秋月白”有什么作用?•明确:•①突出音乐效果。“悄无言”比报之以热烈的掌声或喝彩声更好,这就是一种“此时无声胜有声”。乐曲引人入胜,感人肺腑,它虽然结束了,但听众还是曲意未尽,仍然沉浸在动人的音乐中,神情恍惚,如醉如痴。这是一种最好的艺术反应,在大段的直接描写之后,续以这

两句精练而意味深长的间接描写,更突出了音乐的魅力,是画龙点睛之笔。•②深化诗歌的意境。它把动态的音乐凝固在静态的画面里,曲终已经收拨,乐声已经消逝,但人们的欣赏活动仍在继续。眼前是江水茫茫,无边无际,四周寥落,万籁俱寂,中

天一轮明月,江心倒映一派光辉。人们凭着诗意的想象,似乎感到这秋凉的夜色中弥漫着音乐的气氛,这粼粼的波光中荡漾着动人的旋律。总之余音绕梁,不绝如缕。这两句诗里,情和景,意和景,悲怆的乐曲和凄清的画面都融为一体,这种以景结情的写法,颇有“言有

尽而意无穷”之妙。•(八)鉴赏人物形象:•1.思考,课文第三部分写了琵琶女怎样的遭遇?我们应怎样认识琵琶女这一形象?•明确:•“自言”以后二十二句叙述了琵琶女两个阶段的不同遭遇。前半部写早年色艺超群、红极一时的歌妓

生涯。“秋月春风等闲度”一句过渡到后半部。后半部写年长色衰后的寂寞处境,“弟走”两句写琵琶女生活道路发生转折的三个原因:弟走从军,阿姨身死,年长色衰。后边写她人生道路的重大转折以及嫁作商人妇后的孤苦凄凉的寂寞生活。•小结:•琵琶女是一个才貌双全,但在封建社会中被摧残、被侮辱的

歌女形象。琵琶女对自己的凄凉遭遇、对人情冷暖、世态炎凉,表示了积聚已久的愤懑之情,对世人的重色轻才和丈夫的重利寡情提出了强烈控诉。•但是诗人笔下的琵琶女没有认识到昔日卖笑承欢、醉生梦死的生活是一种被摧残的痛苦生涯,相反还抱着炫耀、追恋、惋惜的态度。她只

是悲叹红颜易老、繁花早逝,却没有从自己的不幸遭遇中得到觉醒。•这一段运用了对比、反衬的手法;用年轻貌美衬年长色衰;用门庭若市衬独守空房;用昔日欢笑衬后来的辛酸;用夜梦往事衬孤寂伤感的情怀。•2.思考,诗中展现了一个怎样的诗人形

象?•明确:•塑造了郁郁不得志、孤苦惆怅、失意潦倒、雅好音乐、同情下层劳动人民的诗人形象。•送客时的离别愁绪,听歌女演奏和自叙时感情共鸣,对远离京城环境的不适,春江秋月夜的一人独饮,这些叙述无不是诗人心曲的流露,直让人为诗人

无故被贬黯然泪下,生出一腔怨恨。•(九)体味情感主题•1.讨论,为什么白居易会发出——“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哀叹?•明确:•琵琶女:早年的境况是“艺压京城、艳盖群芳”(色艺双绝);现在的境况是“年老色衰、漂泊憔悴”(委身商人)。•诗人:早年的境况是“身居高位、名动京师”(高官厚

禄);现在的境况是“谪居卧病、飘零天涯”(沦落凄凉)。•小结:他们有着相似的经历,都是由“盛”(风光无限、春风得意)而“衰”(沦落天涯、境况凄凉)。琵琶女用一支琵琶曲向人们倾述了她坎坷曲折的人生,白居易用文学艺术形象的再

现了琵琶女精湛的演技,又尽情地倾述了自己的悲愤之情。是“音乐”将他们联系在一起。•2.讨论,为什么“坐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明确:•“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一句既表达了诗人对歌女不幸遭遇的同

情,又抒发了自己谪居江洲后的郁闷的心情,隐含当时社会变乱,政治衰落给人们造成的痛苦,意义深刻。“天涯沦落”有着丰富的内涵,它写出了人们对苦难生活的共同的情感体验,引起了一代代人的共鸣。由于诗句简明准确,情意合一,成了千古名句。•3.主题小结:•这首诗

是一首叙事诗,主要记叙白居易贬谪江州时,月夜送客江边,巧遇琵琶女一事。诗中主要塑造了两个人物形象:琵琶女和诗人自己。前者为主,后者为宾。通过对琵琶女高超弹奏技艺和她不幸经历的描述,揭露了封建社会官僚腐败、民生凋敝、人才埋没等不合理现象,表达了诗人对她的深切同情,也

抒发了诗人对自己无辜被贬的愤懑之情。•(九)总结艺术特色•1.运用多种手法描摹音乐。•(1)比喻•大弦嘈嘈如急雨(粗重急促)•小弦切切如私语(亲切细柔)(轻柔尖细、委婉缠绵)•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错落有致、清脆圆润)•间关莺语花底滑(婉转优美

)(悠扬婉转、悦耳动听)•幽咽泉流冰下难(低沉凝涩)•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激越雄壮、高亢激昂)•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凄厉)•“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

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这里写乐曲旋律的变化:由激越雄壮——舒徐流畅——间歇停顿——逐渐沉咽。•好处:把抽象无形的音

乐变成形象可感的实体。•(2)叠词和联绵词:•叠词:弦弦、声声、续续、嘈嘈、切切•联绵词:间关(叠韵)、幽咽(双声)•好处:使音节悦耳动听。•(3)正面描摹与侧面烘托•①正面描摹:•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

裂帛。•②侧面烘托:•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东船西舫悄无言,惟见江心秋月白。•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好处:写听众的反映,突出了琵琶曲感人的艺术效果。•③曲中带情:•以听者的感受衬托音乐的声情并茂。琵琶曲如此感人,除了

琵琶女弹奏之技艺高超之外,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就是感情。琵琶女是带着感情了弹奏的,而诗人也是带着感情来听、来描摹的。•琵琶女以情演曲:“未成曲调先有情”“似诉平生不得志”“说尽心中无限事”。•诗人以情绘声:“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4)情景交融•本诗所叙之事(秋夜江头送客、琵琶女的悲剧命运、作者的贬谪生活)饱含的感情成分;景物的描写,气氛的烘托;人物的动作,心理的细致描写;人物以抒情方式倾诉悲怀;精当的说明和议论的巧妙穿插

,“未成曲调先有情”“似诉平生不得志”“说尽心中无限事”“初为《霓裳》后《六幺》”“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等等,对于塑造琵琶女的形象,有画龙点睛之妙,也是不容忽视的。凡此种种,都使这首诗满含着抒情气息,做到了叙事与抒情的密切融合,增强了作品的感情色

彩和艺术魅力。•2.结构严谨•全诗以人物为线索,一是以琵琶女的身世为线索,一是以诗人的感受为线索。前者是明线,后者为暗线。两条线塑造了两个人物形象(琵琶女和诗人),两个形象心灵沟通,怨恨交织,谪情离恨奔涌而出,唱出了“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主题。“江州司马青衫湿”更是对主题的形象阐

释,是诗人同情琵琶女之泪,也是伤感自己遭贬之泪。拓展探究•根据《琵琶行》的内容,为琵琶女写一篇小传。要求:语言通顺流畅,600字左右。•示例:•琵琶女小传•她叫秋娘,她原来是京城里的一位歌女,家在长安曲江附近的虾蟆陵。她十三岁就学

会了弹琵琶,教坊第一部里就有我的名字。她弹一首曲子,常常使琵琶大师赞赏佩服,她妆扮起来,总免不了美女的嫉妒。许多王孙公子,争先恐后给她赠送财物礼品,弹一支曲子,赢得的红绡多得不知其数。她镶金玉的发篦,常因为弹曲打拍子而敲碎,她红色的罗裙,常为宴饮调笑泼翻了酒而被沾污。一年又一年,美好的时光

在欢笑中悄悄流逝,美好的岁月年华就这样随随便便消度。到了后来,弟弟从了军,阿姨不幸死去,而时光流逝,一天天,她也年老色衰。从此以后,门前冷落,王孙公子很少来了,她也年老了,无可奈何的就嫁作了商人的妻子。可商人爱钱如命,哪知道

夫妻的离别之苦,上个月,商人就到浮梁那个地方买茶去。•商人走了,撇下她孤孤单单守着空船头,只有那明月罩着船身,冷冰冰的江水伴着她忧愁。•有一天,她像平常一样在江面的船上弹曲,突然到来了一位特殊的客人,他就是江州司马,听了她和音乐和遭遇之后,江州司马也讲述了自己的遭遇,原来江州司马和

她都是流落在天涯的异乡人,从去年便离开了长安帝京,降官抱病住在这浔阳古城。而浔阳地方偏僻,没有音乐欣赏,一年到头也没听到音乐之声。江州司马希望她再弹一曲。她听了江州司马的话深受感动,站了好久没言语,她坐回原处,上紧丝

弦弹奏起来,刚开始旋律紧急,后来情调凄凉悲伤,与刚才奏过的迥然不同。她看见下面坐的人都伤心得捂着脸哭泣。而江州司马,泪水把青衫全都沾湿了。课后作业•1.背诵全诗。•2.自读白居易《长恨歌》。

MTyang资料小铺
MTyang资料小铺
原创资料,收集整理学习资料,经过精心整理的资料,与大家分享资料。
  • 文档 28312
  • 被下载 111
  • 被收藏 0
相关资源
广告代码123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395972555 (支持时间:9:00-21: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