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4章第6节《神奇的眼睛》练习本(含答案) .doc,共(4)页,1.207 MB,由MTyang资料小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53076.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第六节神奇的眼睛1.人眼能看到物体是因为物体在眼睛的视网膜上形成(C)A.等大的倒立实像B.放大的正立实像C.缩小的倒立实像D.缩小的正立虚像2.图中甲、乙是同一人的两幅照片,乙图中他拿的眼镜(B)A.属于凸透镜,可用于矫正近视眼B.属于凸透镜,可用于矫正远视眼C.属于凹透镜,
可用于矫正远视眼D.属于凹透镜,可用于矫正近视眼3.人的眼球和照相机的镜头都属于__凸透__镜,使用普通照相机拍照时,调节照相机上的__镜头__和感光底片之间的距离,可以使一定距离处的物体在底片上清晰成像;人
眼是通过调节晶状体的形状来改变它的__焦距__,使不同处的物体在视网膜上清晰成像。4.近视眼成像在视网膜__前__(选填“前”或“后”),通过戴__凹透镜__制成的眼镜来矫正;远视眼成像在视网膜__后__(选填“前”或“后”),通过戴__凸透镜__制
成的眼镜来矫正。5.正常的人眼,能将物体的像始终成在视网膜上,从而看清远近不同的物体,这是由于(A)A.不断改变晶状体的焦距,使像成在视网膜上B.不断改变物距,使像成在视网膜上C.不断改变像距,使像成在视网膜上D.以上说法均不正确6.近视眼、远视眼和正常眼睛相比,晶状体最厚
的是(A)A.近视眼B.远视眼C.正常的眼睛D.一样厚7.如图是某人眼睛看物体时的成像示意图,则他的眼睛类型及矫正需要选用的透镜分别是(B)A.近视眼,凸透镜B.近视眼,凹透镜C.远视眼,凸透镜D.远视眼,凹透镜8.检查视力的时候,视力表上的“E”落在被检查者视
网膜上的图像是(C)A.EB.EC.ED.E9.学习了透镜知识后,小勇回家认真研究爷爷的老花镜,并得出以下结论。你认为他的这些结论中不妥当的是(A)A.老花镜是一种凹透镜B.老花镜可以用来做放大镜C.老花镜能在阳光下点燃白纸D.爷爷原来是个远视眼10..小金同学由于经常玩手机,近期发现视力严
重下降,经眼科医生检查小金看物体的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则小金被确诊为__近__视眼,应配戴__凹__透镜矫正。11.远视眼俗称老花眼,下图中属于老花眼成像图的是__乙__,可以佩戴凸透镜进行矫正,凸透镜对光有__会聚__
(选填“会聚”或“发散”)作用。12..用图甲的装置模拟眼睛,烧瓶中的有色液体相当于玻璃体,烧瓶左侧紧靠瓶壁的凸透镜相当于晶状体,右侧内壁相当于视网膜。图乙中的四幅图是一些同学描绘近视眼和远视眼矫正的方法和光路,其中__B__是近视眼
的模型,__A__是远视眼的模型,能达到近视眼矫正目的的是__C__,能达到远视眼矫正目的的是__D__。甲乙13.小华视物时成像情况如图甲所示,医生向她介绍激光手术:通过激光烧蚀厚度均匀的透明眼角膜,使之改变形状,实现视力矫正。手术后
的眼角膜形状应为图乙中的(B)甲乙14.如图甲所示,物体S(未画出)经凸透镜L成像于M处的光屏上。若将光屏移至N处,仍要在屏上得到物体S的像,则在凸透镜L左侧P处放置的透镜是图乙中的(A)甲乙15.小明
进行“视力的矫正”探究活动,他将自己戴的近视眼镜放在蜡烛与凸透镜之间,在光屏上得到了一个缩小倒立的清晰实像,如图甲所示,拿开眼镜后,光屏上的像变得模糊了。(1)小明为了使光屏上的像重新变得清晰,在不移动光屏和凸透镜位置的前
提下,他该__将蜡烛向靠近透镜的方向移动__。如果他不戴眼镜看书,应该将书__靠近__(选填“靠近”或“远离”)眼睛。(2)如图乙所示的四幅小图中,正确表示近视眼成像情况的是__B__图,其矫正做法是__C__图。甲乙16.某同学用自制的水凸透镜做凸透镜成像实验,在光屏上得到了清晰的像,
如图所示。他继续向水凸透镜内注水,使水凸透镜的焦距变小,如果不改变蜡烛和凸透镜的位置,要在光屏上再次成清晰的像(B)A.光屏应向右移动,成放大的像B.光屏应向左移动,成缩小的像C.光屏应向左移动,成放大的像D.光
屏应向右移动,成缩小的像17.小明用薄膜充水后制成水透镜模拟眼球中的晶状体,来比较正常眼、近视眼和远视眼的焦距大小。实验中测得甲图焦距为10cm,再将甲分别挤压成乙图、丙图的形状,并分别测量焦距,如图所示。(1)测得焦距小于10cm的是图__乙__,模拟近视眼的是图__乙__。(2)在同一位置
,用甲、乙、丙透镜分别对着远处的某一物体,移动光屏得到清晰的像,其中像距较大的是__丙__图。(3)目前很多近视患者戴隐形眼镜来矫正视力。隐形眼镜是一种直接贴在角膜表面的超薄镜片,可随着眼球运动,其中心厚度只有0.05mm,则此镜片的边缘厚度__大于__(选填“小
于”“等于”或“大于”)0.05mm,此镜片对光有__发散__(选填“会聚”或“发散”)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