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4章第5节 第3课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练习本(含答案) .doc,共(4)页,707.500 KB,由MTyang资料小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53074.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第五节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第3课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1.用焦距为15cm的凸透镜观察邮票上较小的图案,则邮票到透镜的距离应(C)A.大于15cmB.大于30cmC.小于15cmD.小于30cm2.电影
放映机也是利用凸透镜成像原理的机器,若放映的电影胶片距镜头28厘米时,银幕上可以得到一个放大的实像,则镜头的焦距大约是(B)A.10厘米B.20厘米C.30厘米D.56厘米3.人们常用手机进行“自拍”,手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__凸__透镜;“自拍”时,手机镜头到人的距离应__大于__(选填“大于”“
小于”或“等于”)透镜的二倍焦距。4.如图所示,小勇利用焦距为10cm的放大镜看自己的手指纹时,应将手指放在距放大镜__小于_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10cm的位置。当他将手臂伸直,用这个放大镜看窗外远处的物体时,他所看到的是倒立的
、__缩小__(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实像。4.下列光学仪器中能成倒立、缩小实像的是(A)A.照相机B.凸面镜C.平面镜D.幻灯机5.如图所示是蜡烛通过凸透镜在光屏上的成像情况,以下器材利用这一成像原理的是(C)A.放大镜B.电影放映机C.照相机D.投影仪6.昆虫观察盒的盒盖是
一个凸透镜(如图所示),盒盖到盒底的距离为10cm,利用凸透镜能成正立、放大的像的原理可以方便地观察小昆虫。在一次实验中,小明不小心把盒盖上的凸透镜打碎了。为了修好观察盒,老师分别给他提供了焦距为4cm、8cm、10cm和12cm的凸透镜各一个,他应该选择(D)A.焦距为4cm的凸透镜B.焦距
为8cm的凸透镜C.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D.焦距为12cm的凸透镜7.在某些重要会议入场时,采用人脸识别系统,识别系统的摄像机可以自动将镜头前0.5m处的人脸拍摄成数码相片,通过信号线传递给计算机识别。摄像机的镜头(C)A.相当于凸透镜,焦距可为0.5mB.相当
于凹透镜,焦距可为0.5mC.相当于凸透镜,焦距可为0.2mD.相当于凹透镜,焦距可为0.2m8.如图所示为某款数码相机的成像原理,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影像传感器相当于光屏,拍照时,将镜头对准景物,相机通过自动调节,就能得到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A.为拍摄到更大
的像应将镜头远离景物B.为扩大拍摄范围应将镜头靠近景物C.影像传感器上成的是正立的实像D.景物在二倍焦距以外才能成缩小的像9.物体AB通过凸透镜成像如图所示,利用这一成像规律制造的光学仪器是(B)A.照相机B.放大镜C.幻灯机D.潜望镜10.如图所示,下列凸透镜的应用事例
中,所成像性质与其他三个不同的是(D)11.某凸透镜的焦距为8cm,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为u,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A.当u=6cm时,物体成正立、放大的实像,放大镜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制成的B.当u=12cm时,物体
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照相机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制成的C.当u=20cm时,物体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投影仪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制成的D.把物体从距凸透镜12cm移动到24cm的过程中,像逐渐变小12.电视节目中,有许多地面上的场景是由无人机在空中拍摄的。当无人机下降时,地面相对于无人机是__运动
__(选填“运动”或“静止”)的,此时需__增大__(选填“增大”或“减小”)镜头与感光晶片(相当于光屏)间的距离,才能拍摄到清晰的画面。13.小明在旅行时用“自拍神器”给自己拍照如图所示,与直接拿手机自拍
相比,利用自拍杆可以__增大__物距,__减小__人像的大小,从而__增大__取景范围,取得更好的拍摄效果。(均选填“增大”或“减小”)14.人脸识别门禁一体机是通过摄像机镜头来捕捉人脸信息的。该摄像机镜头相当于__凸__透镜,它的成像原理与__照相机__(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
)相似,所成的是__缩小__(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实像,已知镜头焦距为f,人脸到镜头的距离应大于__2f__。要使屏幕上的像大些,人应离镜头__近__(选填“远”或“近”)些。15.2013年6月20日,我国宇航员王亚平在“天宫一号”完成了太空授课,如图甲是她做水球实验时的情景,
水球相当于__凸透__镜,通过水球可以看到她的__实__(选填“实”或“虚”)像,这种成像规律在生活中的应用是__照相机__(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李佳同学将一只透镜放在眼前10cm处玩赏时,被别的同学拍下了照片如图乙,据此推断该透镜的焦
距f满足的条件是f__>__(选填“>”“<”或“=”)10cm。16.如图所示,透过水瓶可以看到放大了的文字。这是因为装水的水瓶相当于__凸__透镜,形成了文字正立、放大的__虚__像。17.如图所示是小伟通过实验得到的凸透镜的像距v和物距u关系的图像。
由图可知凸透镜的焦距是__10__cm;当物距为30cm时的成像特点可应用于__照相机__(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18.用光学仪器观察物体,下面说法错误的是(D)A.用凸透镜观察自己的指纹,看到的是正立、放大
的像B.用凸透镜观察窗外远处的物体,看到的是倒立、缩小的像C.用平面镜观察自己身后远处的物体,看到的是正立、等大的像D.用潜望镜观察远处的物体,看到的是正立、缩小的像19.如图所示是小芳同学制作的模型照相机。通过调整内外纸筒的相对距离,可以在半透
明膜上看到远处景物倒立的像。使用此模型照相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A.看到远处景物的像是虚像B.如果看远处时很清晰,那么看近景时,应把内纸筒向外拉一些C.应把内纸筒朝明亮的室外,凸透镜朝较暗的室内D.凸透镜与半透明
膜之间的距离相当于凸透镜的焦距20.某同学利用“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比较甲、乙、丙三个凸透镜的焦距大小。三次实验时,烛焰与凸透镜的距离均为20厘米,烛焰通过三个凸透镜成像的情况如下表所示。则三个凸透镜的焦距大小关系为(A)凸透镜像的性质甲倒立缩小实像乙倒立放大实像丙正立放大虚像A.f
甲<f乙<f丙B.f甲=f乙=f丙C.f甲>f乙>f丙D.无法判断21..某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A,接着他保持蜡烛的位置不变,用另一个焦距为f′的凸透镜代替原来焦距为f的凸透镜并保持透镜的位置不
变,移动光屏使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B,观察实验现象,他发现像B比像A变大了。(1)根据上述实验可以判断f′与f的大小关系是__f′>f__。(2)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B之后,保持透镜的位置不变将光屏向右移动一小段距离,为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蜡烛应向__右__移动。(3)
由实验可知:当用变焦照相机拍照时,如果想使被拍摄景物的像变大些,应调节相机的焦距变__大__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