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4章第3节 第1课时《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练习本(含答案) .doc,共(5)页,117.000 KB,由MTyang资料小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53064.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第二节科学探究:平面镜成像第1课时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1.小王同学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时,选取两段相同的蜡烛A和B,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并移动玻璃板后的蜡烛B,使它与蜡烛A在玻璃板里的像重合,如图所示,以下说法错误的是(C)A.平面镜成像过程中,遵循光的反射定律B.为了使像更清晰,应在较
暗的环境中进行C.在B处换一光屏,能承接到蜡烛A的像D.将蜡烛向玻璃板靠近,所成的像大小不变2.一只小鸟在平静的湖面上飞过,当小鸟距水面3m时,小鸟在湖面的“倒影”是__虚__(选填“实”或“虚”)像,
它是由于光的__反射__形成的,该“倒影”距小鸟__6__m。3.小丽同学正在对着镜子整理自己的着装,她身高为1.6m。她在镜中的像的高度是__1.6__m;她到镜面的距离是0.4m,像到她的距离是__0.8__m。4.关于平面镜成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C)A.平面镜成的像是虚像B.平面
镜成像原理是光的反射C.物体越靠近平面镜,像越大D.像与物体关于平面镜对称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D)A.看到平面镜中的像,是像发出的光射入了眼睛B.比镜面大的物体,不可能在平面镜中成完整的像C.将木板放在平面镜的后方,会遮
住平面镜所成的像D.站在平面镜前的人逐渐远离镜面,像的大小不变6.如图所示为“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下列有关该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A)A.为了便于观察,该实验最好在较暗的环境中进行B.如果将蜡烛A向玻璃板靠
近,蜡烛A的像会变大C.移去蜡烛B,并在原蜡烛B的位置放一光屏,发现光屏上能得到蜡烛A的像D.保持A、B两支蜡烛的位置不变,无论怎样改变玻璃板的位置,发现蜡烛B始终能与蜡烛A的像重合7.如图所示,在研究平面镜成
像的特点实验时,小明同学没有把薄玻璃板竖直放置。在水平桌面上,无论如何移动蜡烛B,发现(B)A.蜡烛A的像总是与蜡烛B完全重合B.蜡烛A的像总偏向蜡烛B的上方C.蜡烛A的像总偏向蜡烛B的下方D.蜡烛A的像与蜡烛B的像总在同一水平面上8.如下图中能正确表示小丑在平面镜中成像的是
(D)9.把一个平面镜竖直放置,一个人以2m/s的速度垂直于平面镜走近,那么他在镜中的像(D)A.以4m/s的速度远离平面镜B.以4m/s的速度靠近平面镜C.以2m/s的速度远离平面镜D.以2m/s的速度靠近平面镜10.小芳站在竖直放置的平面镜前1.5m处,
她在镜中的像与她相距(D)A.1mB.1.5mC.2mD.3m11.下列诗句所描述的现象能用光的反射来解释的是(B)A.一叶障目,不见泰山B.水中捞月,徒劳无功C.如影随形,形影相伴D.井底之蛙,所见甚少12.小芳在距平面镜1m处照镜子。她从平面镜中看到自己的
__虚__(选填“实”或“虚”)像,如果小芳向平面镜靠近0.3m,她的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为__0.7__m,像的大小__不变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13.小丽同学站在平面镜前2m处,她看到镜中自己的像是由于光的__反射__现象形成的,她的像到镜面的距离为__2__m
;现将一块和平面镜一般大的木板放在镜子后面1m处,这时她__仍能__(选填“仍能”或“不能”)在镜中看到自己的像。14.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中,如图甲所示,在桌面上铺一张图像纸,在纸的中间沿横线竖直放置一块较
薄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把一支点燃的蜡烛A放在玻璃板前,可看到它在玻璃板后的像,再拿一只相同但不点燃的蜡烛B,竖立在玻璃板后,移动位置,使B跟A的像重合。(1)通过图像纸,可方便准确地得出结论,像距__等于_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物距。(2)蜡烛B与A的像重合
,说明像与物大小__相等__(选填“相等”成“不相等”)。(3)玻璃板后不点燃的蜡烛B,却好像点燃了。说明像是__虚__(选填“虚“或“实”)像,若在像的位置放一光屏,光屏__不能__(选填“能“或“不能”)承接到像。(4)如图乙所示,如果玻璃板没有竖直放置,实验中会
出现的情况是__蜡烛B与蜡烛A的像不能完全重合__。15.如图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图。(1)实验室提供了厚薄不同的两块玻璃板,你应选择__薄__(选填“厚”或“薄”)玻璃板进行实验;(2)在竖立的玻璃板前点燃
蜡烛A,拿未点燃的蜡烛B竖立在玻璃板后面移动,人眼一直在玻璃板的__前侧__(选填“前侧”或“后侧”)观察,直至蜡烛B和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这种确定像与物大小关系的方法是__等效替代法__(选填“控制变量法”或“等效替代法
”);(3)实验时,将蜡烛A逐渐远离玻璃板时,它的像的大小__不变__(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4)移去蜡烛B,在其原来位置上放置一块光屏,光屏上__不能__(选填“能”或“不能”)呈现蜡烛的像。16.如图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1)实验探究的步骤正确的顺
序是__CDBA__。A.移动点燃的蜡烛到另一位置,重做上面的实验,在纸上记录物与像的位置B、B′,C、C′。B.拿另一支没有点燃的蜡烛,竖立着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它与前面的蜡烛的像完全重合,在纸上记下该蜡烛的位置A′。C.在水平桌面上铺一
张白纸,将一块玻璃板竖立在纸上,在纸上记下玻璃板的位置。D.选取两支大小相同的蜡烛,把一支蜡烛点燃放在玻璃板的前面,看到玻璃板后面有蜡烛的像时,在纸上记下蜡烛的位置A。(2)步骤A的实验目的是__进行多次实验来使实验结论具有普遍性,避免偶然性__。(3)图乙是物、像的位置实验记录,请
你利用测量工具对乙图的实验记录作出处理并得到相应规律。__像和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像和物的连线与平面镜垂直__。17.如图所示,有一平面镜与水平面成45°角倾斜放置,有一小球位于平面镜的左侧,为使小球在镜中的像竖直向上运动,应使小球(C)A.竖直向上运动B.竖直向下运动C.水平
向左运动D.水平向右运动第17题答图18.一人正对竖直平面镜站立,人的脸宽为20cm,两眼的距离为10cm,欲使自己无论闭上左眼还是右眼,都能用另一只眼睛从镜中看到自己的整个脸,则镜子的宽度至少为__15__cm。(请作图说明)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先作出脸的像,再根据光路可逆,
分别把人的两只眼睛与身体像的边界相连,镜子的有效范围刚好是两只眼睛和身体像组成的梯形的中位线。如图所示,人的脸宽AB等于20cm,两眼为C、D,CD=10cm,如果用左眼看完整的像,需用PR之间的平面镜,如果用右眼看完整的像
,需用QS之间的平面镜,所以无论闭上左眼或右眼都能看到完整的像,需用PS之间的平面镜。因PS是梯形CDB′A′的中位线,则PS=12(A′B′+CD),因AB=A′B′=20cm,CD=10cm,所以PS=12×(20cm+10cm)=15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