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4单元 课题3水的组成 随堂练习(含答案)

DOC
  • 阅读 64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2 页
  • 大小 51.500 KB
  • 2022-11-26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1.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MTyang资料小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4单元 课题3水的组成 随堂练习(含答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在线阅读已结束,您可下载此文档阅读剩下的1 已有0人下载 下载文档1.00 元
/ 2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1.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4单元 课题3水的组成 随堂练习(含答案).doc,共(2)页,51.500 KB,由MTyang资料小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52368.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课题3水的组成1.下图是电解水实验的装置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在水中加入少量氢氧化钠以增强导电性B.在反应一段时间后,a、b玻璃管中产生的气体体积比约为2∶1C.将燃着的木条分别放在两个玻璃管尖嘴口,打开活塞,a管

的气体使燃着的木条燃得更旺,b管的气体被点燃D.由电解水实验得出结论: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2.检验氢气纯度时,判断氢气较纯的现象是()A.听到尖锐的爆鸣声B.听到轻微的爆鸣声C.未听到声音D.试管炸裂3.我国自2015年1月1日起,对地级及以上城市执行空气质量监测新标准。监测数据包括可

吸入颗粒物(PM10)、细颗粒物(PM2.5)、SO2、NO2、O3和CO等6项指标。某同学对SO2、NO2、O3和CO四种物质的认识,不正确的是()A.O3属于单质B.SO2、NO2和CO都属于氧化物C.SO2、NO2中都含有氧分子D.SO2、NO2、O3和CO中都含有氧元素4.下图表示

水电解的微观过程(图中“”“”分别表示氢原子、氧原子),则下列理解不正确的()A.过程Ⅰ表明化学变化中分子可拆分成原子B.过程Ⅱ表明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均不变C.过程Ⅲ表明化学变化前后分子种类发生了改变D.该示意图还能说明化学变

化中原子能再分5.我国自主开发长征系列运载火箭“长三丙”,其第三级火箭发动机采用的燃料是液态氢,助燃剂是液态氧,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在相同条件下氢气密度比空气大B.液态氢燃烧不会造成环境污染C.氧气可以支持燃烧D.氢气变成液态氢是物理变化6.最近科学家发现,水

在-157℃超低温、正常压力或真空条件下仍呈液态,比蜂蜜还粘稠。下列关于这种“高密度液态水”的说法正确的是()A.化学性质与普通水不同B.分子不再运动C.氢、氧两种原子的个数比为2∶1D.分子间的间隔比普通水大7.氧化物与X的关系可用下图表示,则X

是()A.混合物B.金属氧化物C.化合物D.单质8.“”和“”分别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下列各图所表示的物质属于化合物的是(),A),B),C),D)9.某同学制作了如图所示的简易电解水装置,进行家庭小实验(注:该装置气密性良好,且反应一段时间后停止通电,A、B

管内液面均高于图中D线)。请根据要求回答问题:(1)闭合开关后观察到①A、B管内的现象是___;②C管中的现象是____,产生此现象的原因是____。(2)A、B管内生成的气体聚集在上部的原因是____。参考答案1.C2.B3.C4.D5.A6.C7.C8.A9.(1

)生气泡,一段时间后,管A和管B中所收集的气体体积比约为1∶2液面上升水通电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使A、B两管内压强增大,把水压入C管(2)氢气和氧气的密度比水小,且氢气难溶于水,氧气不易溶于水

MTyang资料小铺
MTyang资料小铺
原创资料,收集整理学习资料,经过精心整理的资料,与大家分享资料。
  • 文档 28312
  • 被下载 111
  • 被收藏 0
相关资源
广告代码123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395972555 (支持时间:9:00-21: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