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1.4 测量平均速度 考点训练(含解析)

DOC
  • 阅读 46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5 页
  • 大小 125.000 KB
  • 2022-11-26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2.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MTyang资料小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1.4 测量平均速度 考点训练(含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1.4 测量平均速度 考点训练(含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在线阅读已结束,您可下载此文档阅读剩下的3 已有0人下载 下载文档2.00 元
/ 5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2.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1.4 测量平均速度 考点训练(含解析).doc,共(5)页,125.000 KB,由MTyang资料小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52013.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1.4测量平均速度知识点1平均速度的测量例1如图1所示,在“测平均速度”的实验中:图1(1)实验原理是______。实验所需测量的物理量是______和______;该实验中选用的主要测量工具是______和______。(2)斜面的作用是______,金属片的

作用是______。(3)下表是重复三次实验获得的数据,请根据这些数据把表格填写完整。路程运动时间平均速度1s1=75cmt1=2.6s1v=28.85cm/s2s2=75cmt2=2.5s2v=_____cm/s3s3=75cmt3=2.4s3v=_____cm

/s结论_______________v=_____cm/s解析:长度、时间的测量可以用测量工具直接测量,而速度的测量需要測量长度和时间再根据速度公式计算,所以实验原理是平均速度公式svt,由公式也可以看出实验器材是停表和刻度尺;斜面

的作用是让小车做变速直线运动;在小车撞击到铁片上时记录时间,计时结束以听到撞击声为准,即听到声音的同事记录结束时刻,所以金属片的作用是为了用来划分两段路程,便于测量时间;根据已知的运动路程和运动时间,便可以求出对应的平均速度。答案:(1)svt斜面长度小车在斜面上运动的时间停

表刻度尺(2)让小车做变速运动(使小车获得速度也可)便于测量时间(使小车在同一位置停下或让小车停止运动均可)(3)230.00/vcms,331.25/vcms,12328.85/30.00/31.25/30.03/33vvvcmscmscmsvcms。【解法点拨】这

是一类间接测量型实验,同学们可按照这样的顺序思考:首先知道实验原理,从而推出需要测哪些物理量,进而推出分别用什么测量器材,最后思考设计怎样的实验步骤,怎样进行数据处理等,特别要注意一些关键步骤。跟踪训练1.在测斜面上小车的平均速度时,如果斜面的坡度较大,测

量出的平均速度()A.由于斜面坡度较大,所以测出的平均速度值较准确B.由于斜面坡度较大,所以测出的平均速度值不准确C.由于斜面坡度较大,小车运动的速度较快,时间太短不容易记准确,所以测量的平均速度将会

误差较大D.以上说法都有道理答案:C解析:斜面保持坡度较小的目的是使小球下滑速度不至于太快,时间不至于太短,减小时间测量的误差。所以应选C。3.两位同学用下面的方法来测量小钢球运动的平均速度。在水平桌面上的一条直线上标出A、B、C三个点,拿一根分度

值为1mm的米尺紧靠直线,A、B、C三点在米尺上的对应示数如图1所示。当小钢球贴着米尺运动,经过A、B、C三点时,两同学用手表记下了小钢球经过A、B、C三点时对应的时刻,如图2所示。则小钢球在通过AB、BC和AC各段

路程中,平均速度分别为vAB=______,vBC=______,vAC=______。图2答案:0.03m/s0.02m/s0.024m/s解析:由题图可知SAB=30cm,tAB=10s,SBC=30cm,tBC=15s,SAC=60cm,tAC=25s,由

公式svt知,23100.03/10ABABABsmvmsts,23100.02/15BCBCBCsmvmsts,260100.024/25ACACACsmvmsts4.用皮尺和停表测量一个人

跑步时的平均速度,4位计时员分别记录了这个人跑步通过10m、20m、30m、40m的时间,并记录在下表中路程s/mm10203040时间t/s3.25.36.89.2根据上表中的数据,计算出在各段路程中这个人跑步的平均速度。(1)从起跑点到10m处的平均速度是__

____m/s;(2)从10m处到30m处的平均速度是______m/s;(3)从30m处到40m处的平均速度是______m/s;答案:(1)3.1(2)5.6(3)4.2解析:由表中数据可求出每段路程对应的时间:s1=10m,t1=3.2s;s2=20m,t2=3.

6s;s3=10m,t3=2.4s。根据公式svt,可分别求出每一段路程的平均速度111103.1/3.2smvmsts,222205.6/3.6smvmsts,333104.2/2.4smvmsts5.

课外兴趣小组的同学们为了探究蜗牛的运动情况,将蜗牛放在刻度尺上让其沿刻度尺爬行,并每隔10s拍摄记录蜗牛的位置,拼成如图3所示的图片。图3同学们依据此图片获得数据,列表如下:照片序号123456时间t/s01020304050路程s/mm01

2.022.248.761.2(1)请你根据图中的情景,把表格的内容补充完整;(2)根据上表的数据,你可得出蜗牛是做______运动,整个50s内的平均速度是______cm/s。答案:34.2(或34.1

、34.3)变速1.224解析:在第一张照片中,蜗牛位于刻度尺上1cm的地方,对应表格中的时间和路程均为0,也就是说,蜗牛运动是从1.0cm的位置开始算起的,通过观察后面的照片可以看出第一个10s后,蜗牛位于2.20cm处,在这10s内,蜗牛前进了1.20cm.,前20s,蜗牛

前进的路程为2.22cm,前30s蜗牛前进的路程可通过第四张照片读出,即为3.42(或3.41、3.43)cm;显然,蜗牛爬行的路程与所用的时间并不成比例,因此应为变速运动,整个50s内的平均速度则可由总路程6.12cm和对应的时间50s,根据svt求出。点拨:能读懂图

和表是解答本题的前提,明确蜗牛爬行的路程是从1cm的位置开始的,是读出爬行路程的关键。求平均速度要用总路程除以所用的时间,不用考虑中途的运动情况。6.图4所示为“研究充水玻璃管中气泡的运动规律”的实验。图4(1)若测得气泡从管子的底端运动到

顶端的路程为56cm,所用的时间为7s,则在这个过程中气泡的平均速度为______m/s。(2)为了测量气泡运动的平均速度,需要测量气泡运动的路程和时间,为便于测量,应使气泡在管内运动得较______(填“快”或“慢”)。答案:(1)0.08(2)慢解析:

(1)气泡的平均速度0.560.08/7smvmsts(2)若气泡运动得较快,则会导致测量运动时间的误差变大,从而影响实验的精确程度。

MTyang资料小铺
MTyang资料小铺
原创资料,收集整理学习资料,经过精心整理的资料,与大家分享资料。
  • 文档 27305
  • 被下载 113
  • 被收藏 0
相关资源
广告代码123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395972555 (支持时间:9:00-21: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